很多人都知道,庐山有“五大丛林”(丛林是佛院的代名词)。奇怪的是,到了近、现代,“五大丛林”中名声最显赫的不是归宗、秀峰等,而且位于五老峰下、离海会镇不远的海会寺。本来,海会镇俗名茶庵。因宋代有僧人在此建茶庵,夏季免费给行人供应茶水,所以至今附近老一辈的人还习惯地称此地为“茶庵”(又名土楼镇)。1933年蒋介石在海会寺附近办军官训练团,才将它改名为海会镇。海会寺是在海会庵的故址上建立的。海会庵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由西来的和尚兴建。庵背靠五老峰,面临鄱阳湖,庵名“海会”,取百川汇海之意。咸丰三年(公元1853)遭兵燹,房舍一片瓦砾。光绪年间,有位法名至善的和尚来此,斫木伐竹,盖茅棚独居,清苦-。姑塘驿官魏兴林每次乘船经过
三叠泉在庐山五老峰东面,青莲涧的下源,亦称三级泉.水帘泉。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始被樵夫发现。三叠泉汇集了五老峰和大月山两处约2平方公里的溪流,沿第四纪冰川形成的冰阶,辗转盘旋,喷空而下,沿着三级断崖,分为三叠形成瀑布直泻龙潭,落差达155米。一叠直垂,像一面水晶帘子,从20多米的簸箕背上一倾下,砸在苍崖上,浪花翻滚,烟雾腾腾,白浪飞溢,溅起亿万珍珠,远看似雨雪交加,近看似大雾茫茫。二叠落差50米,“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挂者如帘”。三叠最长最阔,洪流倾泻,满满荡荡,如玉龙走潭,巨响轰磕,飞瀑跌落处激起了滚滚波涛,浪花四溅。观三叠泉分俯视与仰视两种,一为出青莲,涧河谷,由观瀑亭与六合亭等处俯视,一为从铁壁峰向上视。气
三叠泉于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被樵夫偶然发现,其后文人墨客接踵而至。宋代理学家朱熹曾于附近白鹿洞书院讲学,离开后从信件中获知“五老峰下新泉三叠,颇为奇胜”,可惜“未能一游其下,以快心目”,只得请人画来观赏。现存宋留元刚题记、元大德九年庐山寻真观题记、明刘世扬题记、清双溪草堂等摩崖石刻十余处,已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庐山国民党军官训练团遗址位于九江市庐山区海会镇海会村西北五老峰下,年代为民国。为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普超墓位于九江市庐山区海会镇海会村,海会寺右侧300米。,年代为民国。为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