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谌氏祠堂位于全南县陂头镇正河村寨下,由院子和祠堂两部分组成。宗祠呈龙腾卷浪形,坐北朝南,壬生丙方位。据信全谌氏五修族谱记载,宗祠始建于1354年,距今660余年。院与石门牌坊于1907年为彰显驸马谌震的荣耀所建。总占地面积1815.28平方米。宗祠建筑采用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宗祠门廊左右两侧,一对威武凛然的石狮遥相呼应,炯炯有神。正门左右,立一对雕花石鼓。全祠由16根石柱及青砖砌成的马头墙支撑,石柱顶端雕刻有鳌鱼。栋高11.6米,面阔三间,二进三厅,祠堂占地面积1630.48平方米。
杨梅石三南游击队整训旧址年代为1936年,位于全南县陂头镇潭口村杨梅石。2018年12月4日,杨梅石三南游击队整训旧址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西面正门滴水向外延伸10米,左正门左侧边缘3米段以滴水为界,右侧边缘6米以滴水为界;北面、南面以旧址滴水为界,东面以最里墙滴水为准向外延伸3米。建设控制地带:西面以旧址滴水向外延伸20米,北面为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米、南面以旧址南面最外墙滴水为界向外延伸1米,东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7米。
正和谌氏宗祠年代为元朝至正十四年(1354年),位于全南县陂头镇正和村塞下村小组。2018年12月4日,正和谌氏宗祠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北面外墙向外延伸5米至山,南面院门外墙向外延伸10米,西面外墙向外延伸6.2米至民房,东面外墙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西面与保护范围重叠,东、南、北三个面保护范围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楠木山革命遗址年代为1936年,位于全南县陂头镇潭口村东5公里楠木山上。2018年12月4日,楠木山革命遗址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黄泥坳窑址年代为唐至宋,位于全南县陂头镇黄塘村杨溪村小组。2018年12月4日,黄泥坳窑址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高车钟屋雕楼年代为清末,位于全南县陂头镇陂头村钟屋小组。2018年12月4日,高车钟屋雕楼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面正门向外延伸5米,西面以己墙为界,东面外墙向外延伸1米,北面外墙向外延早5米。建设控制地带:南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东、西、北三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