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于1962年4月对宗墩遗址作过考古勘探。勘探结果发表于《考古》1964年第五期。据此文介绍:宗墩遗址文化层厚约3米,可分三层:上层厚O.5米,为黄沙灰土,出土有汉代的绳纹陶罐、缸、半筒瓦等,中层厚约1.5米,出土有周代的鬲、豆等陶器,有殷周文化风格。下层转浅灰色土,出土有泥质黑陶碗、陶钵、红陶高圈足豆、折腹盆、锥足鼎、夹砂红陶扁鼎足及罐等。下面的两个文化层被几座汉代花砖墓打破,墓内随葬品有陶釜、甑、圆底罐、碗、俑及五铢钱等。在1974年的一次发掘中,除出土不少西周文物外,还出土石锛、石斧及大砺石各一件。根据出土文物分析,考古人员认为,宗墩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存。此次调查经对水塘周边进行勘探,其东西南三面泛土较厚,4米深未见文化层,北面泛土层约20公分以下见文化层,厚约3.5米,据此分析,遗址中心尚未全部揭露。仍有保护价值。现公布为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