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荆川墓,在常州市西南郊区永红乡唐家村西,距市区1.5公里。
唐荆川,名顺之,字应德,以字行。明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入翰林院,调兵部主事。与王慎中,归有光称“嘉靖三大家”,加宋濂、方孝孺、王守仁,又称“有明六大家”,著有《荆川先生诗文集》等。嘉靖三十七年(1558),倭寇侵扰我东南沿海,唐以兵部郎中督海师抵御,奋勇杀敌,屡建奇功,被擢为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后带病去泰州赴任,卒于途中。
唐荆川墓原占地12亩,1934年集资修葺。抗日战争时,常州沦陷,日寇因唐为抗倭名将,读书处楼屋及墓碑树木等悉数焚毁。“文革-”中,唐墓又遭毁坏。1980年4月墓地基本修复,现有墓地9亩,东西长120米,南北宽45米,朝西入口处为“一泻桥”,过桥为神道坊,原木质飞檐已缺,坊额阴刻楷书:“先贤唐荆川先生墓道”。石坊左右10余米处各有石墓表竖立,墓道长80余米,两侧成对排列石羊、石马、石兽、石翁仲。其后为茔区,三面围以土垄,墓前树墓碑高2.6米,宽1米,碑文阴刻楷书:“明赠兵部侍郎谥襄文荆川唐先生之墓”,清嘉庆元年(1796)九月,李庆来所书。
在墓地西南百余米的陶园村,原有“陈渡草堂”,为唐荆川读书处,占地约5亩。建有“嫩云阁”、“五言楼”、“春池馆”、“压溪榭”等建筑,五言楼东壁并有孙慎行书:“荆川先生读书处”石刻,抗日战争时期均遭日寇焚毁。现读书处原址已建农舍,尚存东面入口处“荆川先生读书处”阴刻楷书坊额,和西面“先贤唐荆川先生读书处”阴刻篆书坊额两处。
永红街道:永红街道于2003年10月由原永红乡政府、原清潭街道合并组建而成,地处常州西南,312道穿境而过,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兰园、荆川公园座落其中,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街道占地面积l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户籍人数8.7万,下设l 0个社区居委会和9个村民委员会。近年来,永红街道广大干群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大业,坚持发扬永红精神,以“与时俱进,再创辉煌”为总…… 永红街道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