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重点推荐 > 常州市各县市区情况介绍

常州市各县市区情况介绍

天宁区是常州的主城区,位于常州市东北部,地理位置北纬31°75′、东经119°93′,北京时间基准线(东经120°)穿越境内。因有1300多年历史的“东南第一丛林”天宁寺坐落其间而得名,区域面积1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9万人,户籍人口48.3万人,下辖1个省级开发区(天宁经济开发区),1个中心镇(郑陆镇)、6个街道(雕庄、青龙、茶山、红梅、天宁、兰陵)。全区呈东西长方形形状,东西长27公里,平均宽7公里,东边以焦溪舜山为界,与江阴南闸接壤;南边以新运河、人民路、东方大道为界,与武进、经开区接壤;西边以长江路、晋陵路为界,与钟楼区接壤;北面以龙城大道、芙蓉大道为界,与新北区、江阴临港新城接壤。

天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自宋朝起设坊,始筑城构市,区内人文雅士荟萃、风景名胜汇聚。境内有开甲第之先的文笔塔、苏轼晚年终老常州的藤花旧馆和盛宣怀、张太雷、赵元任等名人故居。800余米长的青果巷孕育出74位名人大家,前后北岸走出了4位状元、7位公卿,进士不胜枚举。此外,天宁还有以4500多年历史的寺墩遗址为代表的良渚文化,以4000多年前“开天下道德”的舜帝和2500多年前“树诚信典范”的季子为代表的圣贤文化,以1200多年历史的焦溪古村为代表的建筑文化,这些共同铸就了“常州文化在天宁”的美名。

天宁工商繁荣,区域经济发达。天宁古时就有“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之称,现在更是经济繁荣,百业兴旺。202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88.4亿元、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5亿元、增长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6%;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8%;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6.4%;完成进出口总额210亿元,实际到账外资2.3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万元。全区市场主体总数超过10万户,规上企业达1900家,税收超亿元企业11家,上市挂牌企业19家。近年来,天宁区大力发展以检验检测认证、工业互联网、网络视听游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引进了航天云网、爱回收、SGS、网博视界等行业标杆企业20余家,集聚上下游生态链企业近400家、纳税销售超500亿元。

天宁配套完善,发展环境优越。沪宁城际铁路常州站、常州汽车客运总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坐落天宁,沪宁高铁、沪宁高速穿境而过,奔牛机场、硕放机场近在咫尺,青洋路高架、沪蓉高速青龙互通架设其中,多条快速公交BRT穿越天宁,轨道交通1、2号线在天宁交汇,集聚了省常中、二十四中、局前街小学等全市最好的教育资源,市一院、二院、中医院等8家三甲医院均在辖区,9家银行市级分行、20家证券营业部汇聚境内,是常州的教育、医疗、商贸、金融、高端楼宇和美食集聚地。

天宁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天宁始终坚持把发展为民、发展惠民放在首位,以高于财政增速的投入,连年办好民生实事,全力实施教育惠民、卫生惠民、保障惠民、菜市场改造、老小区整治等民生工程,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全区先后获得“全国健康促进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荣誉,并承担了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试点、全要素网格等多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任务。

面向“十四五”,天宁区明确了“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的发展定位。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谋划实施“3511”发展战略,聚焦创新驱动、数字驱动、消费驱动,实施空间治理、生态治理、文化治理、民生治理、社会治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美丽天宁展现新面貌、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理实现新提升。

钟楼区是江南名城常州的主城区,因南唐时境内建有古钟楼而得名,是常州市文化、商贸中心。区域面积133平方公里,下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1个镇、7个街道,共有49个行政村、54个社区,常住人口66.59万人。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6.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9.01亿元,同比增长1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82元,同比增长8.8%。

钟楼,是人文荟萃之处。千年古运河穿越全境,季子之风源远流长,“西郊八景”闻名遐迩,篦箕巷、西瀛里、南市河、南运河等历史遗迹串珠成链,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明城墙等人文景观传承文脉。抗倭英雄唐荆川、民族工商业先驱盛宣怀、革命领袖瞿秋白、艺术大师刘海粟等名人精神青史长存。瞿秋白同志纪念馆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常州梳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乱针绣”被诩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两次荣获国家级最高荣誉金杯奖。

钟楼,是创新活力之区。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7家。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中国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创成省级全域双创示范基地。2020年“两新一智”主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6%。国家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体验验证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两大平台先后落地,建成华东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云计算基地,创成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凌家塘市场、邹区灯具城市场成交额均居全国同类市场前三位,南大街商圈被誉为“常州第一街”,创成全市唯一省级高品位步行街试点,半山书局、运河五号等成为年轻人青睐的“网红打卡地”。

钟楼,是宜居宜业之地。龙江路高架纵贯南北,京杭大运河、江宜高速、312国道穿境而过,轨道交通2号线、BRT快速公交连接全区,15分钟内可到达常州机场、高铁站及各主要高速公路道口。青枫公园、荷园、荆川公园等十大公园组成全市最大的开放式公园集群,全区绿地覆盖率达42%。钟楼经济开发区创成全市首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殷村职教小镇、安基美丽乡村等一批乡村振兴新样板正在形成。

钟楼,是民生幸福之城。汇聚市二中、市五中、市教科院附中、北师大常州附属学校、市实小教育集团、觅渡教育集团、鸣珂巷幼教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辖区内有三甲医院市妇幼保健院,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与市一院构建区域医联体,创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城市、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均达100%,蝉联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许巧珍“7+”工作法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精神文明和平安法治建设深入推进,道德讲堂、食品安全等经验在全国推广。

常州国家高新区位于常州市北部,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02年4月,在高新区基础上设立了常州市新北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目前下辖5镇5街道,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综合保税区,面积508.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9.45万人。

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北濒长江,与泰州市隔江相望;南枕沪宁铁路,与常州市天宁区和钟楼区交界;东与江阴市相邻;西与丹阳市和扬中市接壤。距上海、南京均不到2小时车程,境内有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水、陆、空、铁”四位一体立体对外交通网,-铁路、沪宁铁路、沪蓉高速、江宜高速、常泰高速、338省道、122省道、239省道、常澄路等穿区而过,-铁路常州北站坐落区内,联动南北的常泰过江通道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拥有常州市全部的25.8千米长江岸线,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常州港、省内最大内河港——奔牛港,并已开通国际远洋运输航线。位于区内的常州奔牛国际机场现已有14家航空公司在飞运营,通航30个境内外城市。

建区30年来,高新区大力弘扬“创新、开放、大气、包容”的高新区精神,始终牢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初步形成了智慧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及医疗器械,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两特三新一智能”产业集群,相继获得“全国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先进集体”“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江苏省先进开发区”等荣誉称号。同时,常州高新区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既有良渚文化遗存象墩遗址,也有“南朝历史齐梁文化”和“明清朝代孟河医派文化”,形成了丰富绚丽的人文景观。

2021年,高新区在常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大局稳定有序,高质量发展稳健前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0.37亿元,同比增长9%;人均GDP突破20万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5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11.77亿元,位列全市第一;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3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提升至全国第23位,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3位。

一是抓项目、提质效,产业发展亮点纷呈。“两特三新一智能”六大主导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128.6亿元,同比增长20.2%,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0.7%,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长14.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29.6亿元,同比增长25.3%。新增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8个。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捷佳创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合光能获评全国光伏行业链主企业,星宇车灯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华润材料、银河微电子、宏微科技3家企业成功上市,同惠电子首登北交所。

二是抓创新、强改革,开发开放步伐加快。全国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启动实施,百亿科创基金一期设立,中科聚合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揭牌投运,新增全市唯一院士工作站,高企总数达840家,人才公寓建设模式成为全市示范。“高新事·高兴办”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品牌深入人心,获评全省首批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区,中瑞产业园创成省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常州-上海海铁联运班列、常州-马尼拉国际货运航线、“常西欧”班列正式开通,成功入选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

三是抓建设、优环境,城乡品质不断提升。加快推进常州高铁新城建设,国际人才市场等8个城市功能项目全面开工。长江大保护纵深推进,全省唯一化工腾退用地整合利用试点落户我区。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全线通水,国、省考断面连续五年全面保持优Ⅲ,PM2.5浓度降幅位居全市前列,土壤治理修复工作有序推进。创成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新龙生态林核心区、汉江路精品街相继建成开放,中华恐龙园获批全省唯一国家级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环球恐龙城获评全市唯一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四是抓安全、强统筹,社会民生切实改善。安全生产“三年大灶”深入开展,“危污乱散低”企业系统整治。社保扩面工作连续16年位列全市统筹区第一,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罗溪中学二期等9个学校项目建成投用,区疾控中心等新建项目有序推进。“诉源治理”行动联动开展,平安前哨、智慧社区等工作稳步推进,对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下一阶段,高新区将以成立三十周年为新起点,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紧紧围绕打造“创智新高地、城市新中心、滨江宜居城”的总体定位,聚力推进重大项目攻坚突破、高铁新城建设和长江大保护“三大工程”,持之以恒扬优势、提能级、补短板,全力当好全市“532”发展战略主力军,推动高新区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列。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位列全市前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80亿元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3%,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的贡献度稳步提高。

武进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坐拥太湖、滆湖(西太湖)苏南两大淡水湖,区域总面积10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0万。202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5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16亿元,实际使用外资9.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099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296元;武进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三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一名。武进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是历史文化悠久。武进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先后诞生了19位帝王、9名状元和1546名进士,为全国县区之最。涌现出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和恽南田、刘海粟等名家大师,以及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革命先烈。

二是民营经济发达。武进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2300家、高新技术企业1131家、行业“隐形冠军”超过100家、上市企业42家。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项目累计达12个,占全省近1/5。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1件,位列全省县(市、区)前列。

三是产业特色鲜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均超43.5%,高端装备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轨道交通产业在新基建风口下驶入发展快车道,智电汽车产业强势崛起,工业机器人本体产量占全国近1/4,石墨烯产业赢得“全国石墨烯看江苏、江苏石墨烯看武进”的美誉,医疗健康产业加速集聚。

四是平台能级较高。武进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全国第38位;中以常州创新园作为中以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在全国中以合作领域内保持合作机制、合作模式和合作成果“三个领先”;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在省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列第6位,龙城金谷南区共集聚各类机构458家,注册资本346亿元。高新区、中以常州创新园、苏澳合作园区被纳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

五是城市环境宜居。武进是国家级生态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拥有太湖湾8公里滨湖岸线和西太湖164平方公里水面,2021年PM2.5首次达到空气环境质量国家二级标准。常宜高速、苏锡常南部高速建成通车,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工程稳步实施,常州地铁1号线、2号线正式运营,常泰铁路即将开工建设,武进在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不断凸显。

目前,全区上下正紧扣我市“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抢抓“两湖”创新区历史性机遇,满怀豪情建设长三角最美湖湾城。

金坛区,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地处江苏省南部,东与武进、钟楼,南与溧阳、宜兴,西与句容,北与丹阳、丹徒接壤,介于北纬31°33′42″—31°53′22″,东经119°17′45″—119°44′59″之间,总面积975.68平方千米。金坛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截至2022年6月,金坛区下辖6个镇、3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开区、1个省级高新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区人民政府驻西城街道。根据2021年金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金坛区常住人口为59.29万人,占常州市的11.1%。

金坛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即有先民栖息、生存,境内有6500年历史的三星村遗址、西周时期的土墩墓。武周垂拱四年(688年)改为金坛县。县名一直未变,但境域和隶属关系多有变动。1993年11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金坛县,设立金坛市(县级)。201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金坛市,设立常州市金坛区。金坛区境内有沪武(S38)、扬溧(G4011)、常溧(S85)三条高速穿境而过,G233、S239、S240、S241、S265、S340等六条国省干线纵横交错。先后获得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市等荣誉称号。境内有东方盐湖城·道天下、茅山森林世界、花谷奇缘、茅山金牛洞、华罗庚公园、金坛博物馆等景区景点。

2021年,金坛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01.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0.63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71.57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88.89亿元,增长9.2%。

溧阳市是中国江苏省西南端的一座县级市,隶属于地级常州市。

江苏溧阳,人杰地灵,山清水秀。一座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新市,拥有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欣欣向荣的产业基础,周到优越的服务环境,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创业,安居生活的一方乐土。

改革开放以来,溧阳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弘扬“团结创业,实干兴市”的溧阳精神,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4年名列“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市)”第67位、“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44位。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而今,全市正紧紧围绕“坚持全民创业,加速两个率先”的新目标,坚持“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提升经济发展环境”,凝心聚力争先抢位,同心协力争光添彩。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正由小康加速向现代化迈进。

近年来,溧阳的工业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一样,得到了跨跃式的突飞猛进。工业经济的规模、产品纳税销售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技改投入等主要指标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天目湖工业开发区和昆仑高新技术工业两大开发区的崛起遥相呼应,各镇区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日新月异,为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和全市工业的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溧阳市经贸局作为0的综合管理部门,担负着对全市工业、商贸经济的规划和指导,管理与服务等责任。自从2001年组建以来,开拓创新,励精图治,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扎扎实实地为企业、为基层、为经济建设搞好服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在工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工业技改投入、规模经济培育、企业改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佳绩,受到上级机关和广大企业的好评与赞誉。在全市0部门评议和机关目标管理考核中,经贸局年年名列前茅。2003、2004连续两年被市委、市0授予“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称号。荣获2003年度市委、市0表彰的“工作创新奖”和2004年度“突出贡献奖”。

目前,溧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新的工业布局方案已基本形成,为我们描绘和构建了新一轮加速发展的蓝图。全市工业经济以机械、冶金、建材、化工等为标志的支柱产业逐步显现,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行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成长型企业,省级和常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省级和常州市级名牌产品,国家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等。全年产品销售超亿元的企业达到50家以上,许多企业如上上集团、华朋集团、正昌集团、天目湖啤酒、上海汽车齿轮溧阳公司、金峰水泥等都在全国、全省同行业榜上有名。溧阳工业经济的今天正在高歌猛进,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历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设溧阳县,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废县,改称平陵,属永平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恢复原名。隋开皇十八年(598)溧阳并入溧水县。唐武德三年(620)析溧水再置溧阳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曾升为溧州,后又改为溧阳府、溧阳路、溧阳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复县。1990年撤县设市。

现市委-:韩立明市长:盛建良

【地理】

溧阳位于江苏和安徽两省交界处,亦临近浙江省,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全市年平均气温15℃,降水量1136毫米。溧阳位于江苏省苏南,地处长江三角洲,属上海经济区。土地总面积1535平方公里。北纬31°1'-31°4',东经119°08'-119°36'。距上海、杭州200公里,距南京、苏州、张家港百余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距常州机场60多公里。104国道穿境而过,宁杭高速公路扬溧高速纵横全境,新长铁路正在建设之中,芜太运河直达长江码头。

【经济】

农业发达,主产稻谷、小麦等各种粮食,还盛产茶叶,水芹和板栗。工业则以生产丝绸而闻名。多次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在福布斯“2007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中排名前50.

【人物】

李白曾数度来此,并留有乐府《猛虎行》,孟郊曾做溧阳尉,并且在此写下了名诗《游子吟》。

近代出了很多科学家和文学家,如中科院院士翟中和,青年才俊董衍,凌飞翔,王渝迪等。

【名胜古迹】

城郊的天目湖和南山竹海,是著名旅游度假区。别桥的天目湖虞氏宗祠堂壁上,书有《淳化阁帖》,临摹了许多宋代以前的名家、名人书法作品。名胜古迹还有高静园等。新建的环护城河公园也很值得一看。“高静御石”正对高静园大门,巍然屹立。高静园的园名就因“高静石”而得之。据溧阳地方志记载,相传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一生搜集民间各种奇石怪岩,数量之多,不可估量,待宋高宗(赵构)继位,迁都临安时,就把徽宗最爱之三块湖石,亲笔题词后御赐给丞相赵癸(宋代溧阳人),一是“苍云”,二是“高静”,三是“忠义”。“苍云”此石象一朵灰白色厚云,姿态柔软,润光,有饱经沧桑,圆润老成之象征;“忠义”此石厚实、稳重,千疮百孔,有忠臣义士之象征,这两石都在时代变迁过程中遗失,有人谓在运输途中翻入长江中沉没,有人谓日本侵略中国时被毁了,甚至也有谓之在政治运动中被敲碎,埋入地下等,唯有“高静”而尚存,多经移置,流传至今,仍完好无损。“高静”形似乌云密布,黑压压之势,呈万般俱寂状。象征深静无底,深不可测的功底。高静石重达11.36吨,高2.53米,宽5.31米,厚0.95米,可谓一枚巨石,真乃形态奇特,洞壑怪异,能充分体现出太湖石之四大特征:通、透、皱、漏,是园林界不可多得的一块“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