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尧都区 |
2、曲沃县 |
3、翼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北绛县改设翼城县,因县东古翼城为名,据清雍正《山西通志》:旧治在翔皋山下,以山形如鸟舒翼,故名。 |
4、襄汾县 1954年由襄陵县、汾城县合并,取首字为名。1914年因与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省太平县重名改汾城县,以汾水(汾河)为名;襄陵县东南有晋襄公陵,因以为名;据《中国地名辞源》: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皆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汾河向南流,故名。 |
5、洪洞县 隋末杨县改设洪洞县,因县北故洪洞镇为名;另据《山西省通志》:县北五里有洪崖古洞,县以洞名;又说因为此地靠近汾河,形容波涛澎湃得名,洪是大水,洞是疾流;又说因县北之洪洞岭得名。 |
6、古县 |
7、安泽县 |
8、浮山县 唐武德二年(619)由襄陵县析置,因浮山得名,据《读史方舆纪要》:浮山在县西六十里,相传洪水时,此山随水消长,县因以名。 |
9、吉县 |
10、乡宁县 北魏延兴四年(474)设昌宁县,取昌盛安宁之意;五代唐因避庄宗李存勖祖父李国昌讳而改现名;又据《郡县释名》:盖合吕乡、昌宁之名为名也。 |
11、大宁县 北周保定元年(561)始设大宁县,取义大吉大宁;另据取《周易·乾》中“万国咸宁,谓之大宁”之意为。 |
12、隰县 |
13、永和县 |
14、蒲县 隋大业二年(606)由蒲子县改现名;蒲子山在隰州东北五十里,世传尧之师蒲衣子隐处,汉取以名县;另说蒲子山似当以盛产蒲草为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一说源于古蒲子国;一说认为以黄河支流蒲水而得名。 |
15、汾西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由临汾县现名,县在汾河之西也故名;据《元和郡县志》:县名取义城当汾水西岸;另说以地当汾河之西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