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桥东区 |
2、桥西区 |
3、宣化区 以原为宣化县县城而得名。战国至秦汉属上谷郡,唐代置武洲,文德元年(888年),设文德县,始建宣化城。辽改武州为归化州,金改归化州为宣德州,元中统四年(1263年),始置宣德府。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改宣德府为宣府。次年,置前卫、左卫、右卫,遣将卒把守。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展筑宣府城,边长六里十三步,周长达12公里。次年皇子朱橞受封谷王,就藩宣府,宣府成为边防重地。明正统五年(1440年),城垣包砖,6年后竣工,城高池深,气象雄伟。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县,府县治所均在宣化城内,宣化由此得名。 |
4、下花园区 |
5、万全区 万全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为抵御蒙元残部入侵,加强军事防御,置万全左、右卫,因此地“背枕长垣(长城),面临洋水(洋河),左挹居庸(今居庸关)之险,右拥云中(今大同)之固,在此建城实乃万全之策,万全由此而得名。 |
6、崇礼区 寓“崇尚礼义”之意。 |
7、张北县 |
8、康保县 以境内的康保泊为名。“康保”由蒙古语“康巴诺尔”转音而来,意为“美丽的湖泊”。《察哈尔蒙旗暨各县概况》:康保“因附近有康保泊,故名”。 |
9、沽源县 以沽水(今白河)发源于境内的九龙泉,故名“沽源”。《察哈尔蒙旗各县概况》:“以沽河源出城北,绕城东西而南流,故易名沽源。”。 |
10、尚义县 |
11、蔚县 以此地“土脉丰润、易生草木”,故以“蔚”为名。《郡县释名》蔚州:“后周始置蔚州,郡名蔚萝。 |
12、阳原县 以境内有阳水流经而得名。又说,因古为阳原县,故取原名。《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该县在汉时为阳原县地”,故仍名阳原。 |
13、怀安县 |
14、怀来县 |
15、涿鹿县 |
16、赤城县 因境内有赤城山而得名。《读史方舆纪要》:赤城山“堡东五里,山石多赤。志云:古赤城在北山,坐据高险,最得形胜,盖即此山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