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省各地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大力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在各地推荐上报基础上,经过严格规范评选,省司法厅、省民政厅下发决定,命名郑州市中原区三官庙街道电业新村社区等303个村(社区)为“河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
逊母口镇原名“兴隆镇”,后因东晋长沙公陶侃到此寻母,又因宋代运粮河经此设渡口,取名“寻母口”,后演变为“逊母口”。后由逊母口镇析置出东街、西街、北街,在逊母口西东边,取名逊母口西街。1949年属太康县第六区(逊母口)。1958年8月成立逊母口西街生产大队,属逊母口公社。1983年11月更名为逊母口西街村民委员会,属逊母口乡。1987年撤乡建镇,属逊母口镇至今。西街村……。 |
因村庄后方有两座庙,因位于前双庙后面,故名后双庙。1950年属太清区(也称第一区)。1956年属太清乡。1958年属太清宫人民公社四羊寨大队。1983年属太清宫乡四羊寨村民委员会。1987年从四羊寨村民委员会分出,成立后双庙村民委员会。1990年属太清宫镇。2013年改称后双村民委员会,属太清宫镇至今。后双村……。 |
是完老家分处来的,原有完颜姓建楼,得名完楼。1949年属第七区。1950年属第十二区。1956年属马铺乡。1958年为马铺人民公社刘庄大队。1983年为马铺乡完楼村民委员会。1990年为马铺镇完楼村民委员会至今。完楼村……。 |
丁集原名丁村集,集在今址西小李庄以东处。古时候,那里有个村叫丁村,村头有集,名丁集。2019年丁集分为三个村,位于丁集十字街以东,故名丁集东街。1949年属项城县第三区。1958年成立丁集大队,属丁集公社。1983年改为丁集村民委员会,属丁集乡。1988年属丁集镇。1992年丁集村民委员会分设为东街村民委员会、南郊村民委员会、西街村民委员会、北街村民委员会四个村民委员会,属丁集镇。2016年东街村……。 |
《张氏族谱》记载:“张本吴姓,世居嵩南二十里之酸枣庄,始祖大公,以明初军役繁难避迁南来,卜项东之团村聚稍西大莲坡因家焉”。后因大莲池坡不能久居,迁此成村。“三阅世,子孙蕃衍,户可千丁”,析居数村。大公后裔均呼此村为老家,故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一区。1958年9月属城关公社袁庄生产大队。1965年7月属高寺公社袁庄生产大队。1978年为高寺公社张老家生产大队。1983年12月,为高寺乡张老家村民……。 |
因居委会位于刘竹园而得名。刘姓始居,并建有竹园,故名。清末属确山县北八保。1935年,属顺河乡。1949年,属确山县第四区顺河乡。1956年,设立顺河中心乡,属确山县。1958年,成立刘竹园生产大队,属红旗人民公社。1961年,属高庄人民公社。1962年,属顺河人民公社。1963年,属顺河人民公社并入高庄人民公社。1975年,属驻马店镇顺河人民公社。1980年,属确山县顺河人民公社。1983年,社……。 |
李姓人氏最早始居建村,后杜姓人氏迁入,以姓氏命名,流传至今。1912年属西平县乐业保。1949年属城关区(一区)。1950年洪河区(一区)。1956年属刘店中心乡。1958年设立李庄杜生产大队,属老王坡人民公社。1962年属城郊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李庄杜村民委员会,属城郊乡。1987年属环城乡。2005年与李庄杨村民委员会合并为杜杨村民委员会,属环城乡。2012年恢复原李庄杜村民委员会,属环城……。 |
明代年间,徐氏、杨氏祖先先后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大徐庄、大杨庄、小杨庄,因徐、杨人数较多,故名徐杨。1912年属西平县永丰保。1949年属盆尧区。1956年属盆尧中心乡。1957年属盆尧乡。1958年设立徐杨生产大队,属东风人民公社。1961年分为大杨、徐杨生产大队,属盆尧人民公社。1963年合并为徐扬生产大队。1983年改称徐杨村民委员会。2010年7月属盆尧镇。徐杨村……。 |
明洪武年间,郭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处周口至汝宁,张乡至固墙两条官道的十字路口,取村名为郭路口,1958年更改为路口。清属东官图官沟里。1931年属上蔡县第六区(东岸)杨丘乡。1949年属上蔡县东岸区中兴乡。1958年设立路口生产大队,属东岸人民公社。1983年底改称路口村民委员会,属东岸乡。路口村……。 |
明洪武十三年(1380),杨姓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分前后两地建村,居南,故名。清属杜通图杜沟里。1941年属召店乡。1950年属邵店区。1958年设跃进生产大队,属邵店人民公社,1961年改称前杨生产大队,仍属邵店人民公社。1983年底改称前杨村民委员会,属邵店乡。2012年属邵店镇。前杨村……。 |
据姓苗的原来较多,并且东西南北深沟交错,故名苗沟。1912年属西洪乡。1950年属周庄区。1958年设立苗沟生产大队,属百尺人民公社。1961年属周庄人民公社。1966年划属城郊人民公社。1983年底称苗沟村民委员会,属城郊乡。1987年属芦岗乡。2009年底区划调整,属卧龙街道。2014年称苗沟社区居民委员会。苗沟社区……。 |
古时有一块高地,有一张姓富户在此盖一座三层楼房。有一天夜里发一场神水。只听见雨声很大,又有流水声。第二天一早,楼房檐上挂满了水杂草,可没有淹倒房屋。一传十,十传百,都说是该地是风水宝地,周围的人都迁来居住,取名张楼。1938年属汝南县平舆店联保处。1949年属汝南县二区。1951年汝南、平舆分治,属平舆县七区。1956年为平舆中心乡。公社孟庄营张楼连。1958年属平舆人民公社孟庄营张楼连。1960……。 |
小吴村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东和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1723102200。 |
社区居民委员会位于中心街。明嘉靖年间,因县署东南侧有条水沟,该街西跨水沟通县署,名通津巷。清康熙年间,于街中段建一石板桥,沟水经此桥下,蜿蜒如龙。又因津“金”谐音,遂名金龙桥。1945年属中正镇第六保。1949年属西关镇。1955年属城关镇。1958年属城郊人民公社。1961年属城关镇北农生产大队分管。1975年建北街居民委员会。1983年改称金龙桥村委会。1987年改属真阳镇。2000年改设金龙……。 |
清代初年,潘姓流落于此定居并开店以维持生计,形成集市,后来成村,取名潘集。清属南七保。1912年属申河区。1949年属第七区。1958年设立潘集生产大队,属和平人民公社。1962年属新安店人民公社。1975年恢复李新店人民公社,属李新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设立潘集村民委员会,属李新店乡。2009年11月属李新店镇。潘集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