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属黄县第一区、第五区。 1943年,属黄县城(敌占区)和第三、第四区辖。 1945年,设城厢特区。 1946年,改为黄县城厢镇。 1949年,恢复为城厢特区。 1953年,改称一区。 1956年,为城关镇。 1958年9月,成立跃进人民公社,辖7个管理区,54个自然村。 1959年1月,改为黄城人民公社。 1962年1月,改称城关人民公社。 1981年12月,更名城关镇。 2000年12月19日,龙口市区划调整,撤销城关镇,将新嘉镇的松岚、王家疃、杨家疃、荷百,兰高镇的窦家庄、大李家、马家庄,以及东江镇的赵家庄、阎家疃划出,与原城关镇一起设立东莱街道至今。 |
1917年,属第二十区。 1930年,属第八区。 1938年至1945年,隶龙口特区。 1948年,为龙口市市内区、环龙区。 1953年,为黄县第六区。 1958年9月,属东风人民公社、北马人民公社。 1959年,为龙口镇人民公社。 1981年12月,改为龙口镇。 1993年11月,撤销龙口镇,设立西城街道。 2000年12月19日,撤销中村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城街道,西城街道更名为龙港街道。 2005年1月20日,经省政府批准,黄山馆镇的海岱仲家30个行政村划归龙港街道。 2012年12月26日,经省政府批准将龙化(龙化、龙化范家)、海徐、海刘、解家、王格庄、吕格庄、西三甲、东三甲、诸河高家、北沙姚家、高王刘、包家、胡家、小赵家、张家(张家、桑园王家)、中村(中村、后庄)16个行政村划归新嘉街道。 |
1912年后,属四区、十六区辖。 1929年至1943年,属七区、八区辖。 1945年,属城西区、龙东区辖。 1946年,属龙口市龙东区河黄县位庄区辖。 1953年,属四区、五区辖。 1956年,属位庄区。 1957年,属新嘉乡、乡城乡、北李乡辖。 1958年9月,成立乡城人民公社,属之。 1962年,由乡城人民公社分出,以驻地新嘉疃成立新嘉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为新嘉乡。 1988年,改称新嘉镇。 2000年12月19日,撤销新嘉镇,设立新嘉街道。 2012年12月26日,经省政府批准,将龙港街道的中村、张家、北沙姚家、胡家、小赵家、高王刘、包家、龙化、海徐、海刘、解家、王格庄、吕格庄、西三甲、东三甲、诸河高家等16个村划归新嘉街道管辖。 2013年,北沙姚家、胡家、小赵家三个村合并设立姚家新村,海徐、海刘两个村合并成立海云新村。 |
1912年后,属六区。 1929年至1943年,属七、八、九区辖。 1945年,属城西区、城北区和龙东区辖。 1948年,属黄县位庄区和龙东区辖。 1953年,属三、四、五区辖。 1956年,属位庄区。 1957年,属北李乡和乡城乡辖。 1958年9月,由乡城乡、北李乡、新嘉乡联合成立乡城人民公社,属之。 1984年3月,改为乡城乡。 1988年,改称乡城镇。 1998年4月,更名为徐福镇。 2010年5月17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徐福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徐福街道至今。 |
1912年后,属三区、四区、十三区。 1929年至1943年,属五区。 1945年,属黄县莱北区。 1946年,属芦凤区。 1953年,属四区、九区、十区。 1956年,属位庄区、香坊区、泉水区。 1957年,属智家乡、碓徐乡、张家沟乡。 1958年9月,由智家乡、碓徐乡和张家沟乡部分村联合成立智家人民公社。 1982年,以驻地东江更名东江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为东江乡。 1988年,改称东江镇。 2010年5月17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东江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东江街道至今。 |
1917年,属黄县二十三区。 1931年,属黄县十区。 1945年,属黄山区。 1946年,属龙口市黄山区。 1950年,属黄县黄山区。 1953年,属七区。 1956年,仍属黄山区。 1957年,属黄山馆乡、海岱乡。 1958年9月,成立阎家店人民公社,属之。 1966年,将阎家店公社分为黄山、海岱两个公社,属黄山公社。 1982年,更名为黄山馆公社。 1984年3月,改为黄山馆乡。 1989年,改称黄山馆镇。 2001年1月,并于海岱镇。 2001年3月,海岱镇政府迁至黄山馆一村,并更名为黄山馆镇。 2005年1月,将黄山馆镇的30个村划归龙港街道至今。 |
清同治十年(1871)属黄县乾山都故县社、北马社辖。 1912年后,属龙马镇。 1921年,改为北马镇,时属十五区、十九区辖。 1929年至1943年,属六区、八区辖。 1945年,属龙东区、虎山区。 1946年,属龙口市龙东区、虎山区、北马区。 1948年,隶龙口市北马镇。 1950年,属黄县北马区、环龙区、龙东区。 1953年,属五区、六区。 1956年,属中村区、黄山区、香坊区。 1957年,属北马乡、中村乡。 1958年9月,以驻地北马成立北马人民公社,属之。 1984年3月,改称北马镇。 2000年12月19日,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撤销大陈家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北马镇。 2013年,大吕家、草道刘家两个村合并成立和源村,东陈家、东孙家两个村合并成立仲家东村。 |
1917年,属十四区、十五区辖。 1929年,属五区、六区辖。 1943年,五区改称汶南区。 1949年10月,汶南区改称五区。 1953年,五区改称八区。 1956年,八区改称香坊区。 1957年6月撤区设乡,改属芦头乡、迟家沟乡。 1958年9月,芦头乡与迟家沟乡合并成立火炬人民公社。 1959年,以驻地芦头改为芦头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称芦头镇至今。 |
1917年,属十四区。 1930年属四区、五区辖。 1942年将第五区的汶南乡部分划归第四区合并成立十二区。 1943年十二区改称芦凤区。 1949年芦凤区改称十二区。 1953年改称九区。 1956年改称泉水区。 1957年撤区设乡,设有吕家乡、马家乡。 1958年撤销乡镇,吕家乡和马家乡合并成立大吕家人民公社。 1971年12月大吕家人民公社更名下丁家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为下丁家乡。 1989年4月下丁家乡改为下丁家镇至今。 |
1917年后,属十一区。 1930年属四区。 1945年,属莱山区。 1948年,属丰仪区。 1953年属十一区。 1956年属丰仪区。 1957年属七甲乡。 1958年9月,成立幸福人民公社,属之。 1962年,改称七甲人民公社。 1966年,将七甲公社分为莱山、田家两个公社,属莱山公社。 1982年,更名七甲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为七甲乡。 1993年9月,撤销七甲乡,设立七甲镇。 2000年12月19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田家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七甲镇至今。 |
1912年后,属十区。 1929年,属三区。 1945年,属石良区。 1953年,属十二区、十三区。 1956年,属石良区。 1957年,属石良乡、黄城集乡。 1958年9月,以驻地石良集成立石良集人民公社。 1959年,改称石良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为石良镇。 2000年12月19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丰仪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石良镇至今。 |
1912年后,属二区。 1929年至1943年,属三区。 1945年,属城东区。 1953年,属二区、十区、十三区。 1956年,属诸由区、石良区。 1957年,属孙家乡、张家沟乡。 1958年9月,成立火箭人民公社,属之;年底,改为孙家人民公社。 1982年,以驻地兰高更名为兰高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为兰高乡。 1988年,改称兰高镇。 2000年12月19日,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撤销文基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兰高镇至今。 2012年12月26日,经省政府批准,将马胡同、大于家、小于家、北山、归城姜家、归城董家、归城曹家、东迟家、南埠、沟孙家、东和平、庙周家、庙马家等13个行政村划归东江街道。 |
1912年后,属七、八、九区。 1929年至1943年,属二区、三区。 1945年,属诸由区。 1947年,为纪念于耀光烈士,改称耀光区,属之。 1953年,属二区、十三区。 1956年,归诸由区。 1957年,属诸由乡、唐家乡。 1958年9月,成立羊岚人民公社,属之。 1965年,将黄水河以东的羊岚公社26个大队、孙家公社的19个大队分出,以驻地诸由观成立诸由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为诸由观镇。 2000年12月19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羊岚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诸由观镇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