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改鹿泉县为获鹿县(鹿泉市获鹿镇),“鹿”、“禄”谐音,意即擒获安禄山之意,故名。 |
唐朝时,正定隆兴寺铸铜佛,曾由西部山中开铜矿石后,在此地冶炼,故名为铜冶。 |
因镇人民政府驻寺家庄村而得名。据传:原村北天宁寺碑文记载,唐朝贞观16年(642),李淳风在此建造一寺名为天宁寺。明朝洪武王家坟记载:王家从本县横山迁来居住立村,以天宁寺而得名天宁寺庄,后简化为寺家庄。 |
镇人民政府驻上庄,此地原有上、下两庄,西者高为上庄、东者低为下庄。上庄原有宫姓一户,家中富有,因居家被抄,祸灭九族,家中财产也填井灭迹。下庄百姓借机西迁扩村,定名上庄,沿用村名至今。 |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李村而得名。公元前204年,韩信大破赵军,李应将军心灰意冷,厌倦了打打杀杀军旅生涯,便到部将李应原来的驻守地隐居下来,废营建村,开荒种地,称之李村。 |
宜安,战国时赵邑名。赵国大将李牧所建。 |
淸朝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崔姓一家首先从本地下黄壁村迁居此地立庄,因从下黄壁村迁来,故取庄名为黄壁庄,沿用至今。 |
因镇人民政府驻大河,因处河流冲积平坝,故名。 |
由来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山西梁姓、韩姓等移民到此立庄,因驻封龙山下,取名山下尹村,以后简化为山尹村。 |
因乡人民政府驻石井村而得名。石井村名取自村中古井,原为驻军和石家庄市水泥厂主要水源,有“万古清泉石井”的赞誉。 |
公元前204年,韩信伐赵军队缺水,见二白鹿刨地,射鹿得泉,后人修庙立碑,得名白鹿泉。 |
传说窦建德在原石邑城内设行宫,西部山区为其军队安营扎寨之地,将三个营寨按方位和地势分别称为北、上、南寨。后形成村落,沿用原名。上寨乡因乡人民政府驻上寨村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