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 |
鸣兴村地处观海卫鸣鹤古镇,西临白洋湖,紧临千年古刹金仙寺,是爱国侨胞吴锦堂墓园和革命烈士陵园的所在地。村内故迹众多,历史悠久。明宅、古桥、老街组成了我村的主要风貌,亦构成了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其中建于明朝的古宅与毗邻村的盐仓马头墙组成了古镇鸣鹤的特有建筑群,它们也是古镇文化得以积淀和延续的见证。但是古镇鸣鹤的灵魂还是明代的建筑群,因此,可以这么说拥有明宅的鸣兴村亦是鸣鹤古镇的灵魂之地。……。 |
胡陈乡中堡溪村下辖方后、中堡、河头、东山四个自然村,村庄建成区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80亩、园地面积1876亩、山林面积3886亩、水域面积23亩。现有居民383户,1280余人,劳动力总人数891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数410人,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7500元左右。近年来,我村响应中央号召以建设新农村为目标,立足丘陵地势,充分发挥地势资源优势,大胆畅想“科技兴农”,脚踏实地地兴起我……。 |
许家山石屋古村内石屋、石巷、石院、石墙、石板桥,分布错落有致,这是宁波市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屋古村,也是浙东沿海山地石屋建筑群落的典范,成为浙东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从宁海县城往东13.5公里,就到了茶院乡许家山,踏上曲折的石板路,你仿佛进入时间隧道,一步步回到几百年前。许家山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末年,据当地《叶氏宗谱》记载,700年前原居东仓的叶大卿父子避乱至此,定居繁衍。后来增加了……。 |
以外山头、麻车、两村合并而成,因两村居民多为林姓,遂命名为双林村。2006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外山头村与麻车村合并为双林村,驻地外山头。双林村……。 |
村处鹿山西麓,以山名村。鹿山村为前童自然村之一部分,1950年土改,1954年建立互助组,1961年建立生产大队,1983年改行政村为鹿山村。鹿山村……。 |
以昔时村下田畈为银子洋得名银洋村。1951年属茅溪乡,1956年属溪口乡,1958年与缸窑俞、断坑、行都岭脚合建缸窑俞生产队,1961年各自析建大队,1983年改为村,2004年7月,撤销行者岭脚、断坑、缸窑俞3行政村,合置银洋村。2020年,撤销上缸厂和银洋行政村,合建银洋村。银洋村……。 |
方家岙村位于象山县城西郊,大雷山脚下,全村有674户,1992人。村全域面积5.19平方公里,已有760多年历史。该村凭借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做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取得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好成绩。已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休闲示范乡村、省级农家乐示范点、省老年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宁波市最洁美村庄前10强、宁波市……。 |
因处白玉湾西边得名。民国元年属南田区,29年属三门县南田区。1951年属三门县南田区坦塘乡,1952年3月析归象山,属坦塘乡,1956年属中屿乡,1958年建西边塘生产队,鹁鸪头渔业生产队,1961年改称大队,1983年改为村,2004年7月,撤销西边塘、鹁鸪头2行政村,合置西边塘村。西边塘村……。 |
何婆岭村是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泗洲头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225106999。 |
城杨村位于东钱湖镇西南面,区域面积约347万平方,现有户籍人口364户,936人。班子情况为在职干部4名,聘用人员1名;党支部委员3名,其中2名兼职;村委会委员2名;股份经济合作社委员会委员2名,社监委3人,村监委3人。党员35名,村民小组长6名,村民代表45名。现留耕地面积600亩,山林面积3961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5000元。……。 |
据《温州府志》《瓯海县志》记载,山根、岙底宋时设有“白沙驿站”,故由驿头山根、驿头岙底之称,总称驿头,自古以来是一个村。1958年称山根生产队,属外垟管理区。1961年改称山根生产大队,属外垟公社。因与茶山公社山根大队重名,1982年5月更名驿头山根大队。1983年改称今名,属临江乡。2001年划归鹿城区。2011年改属藤桥镇。2015年12月从藤桥镇划归山福镇。驿头山根村……。 |
樟里村位于瓯江下游七都岛中的西南角。它东与板桥村接壤,西与杨府山隔江相望,南眺龙湾蒲州街道,北与上沙村相邻。1949年属七都乡,称樟里村。1956年称樟里农业社。1958年与板桥农业社合并称板桥生产大队,属七都管理区(1961年从中分出复名樟里生产大队,属七都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原名,属七都乡。1992年改七都镇。2001年,从永嘉县划归鹿城区。全村共计365户,总人口为1028人,其中常住……。 |
郑姓上祖较早在此肇基而得名。1949年称郑宅村,属联山乡。1956年8月联山乡和永昌乡合并称永联乡。1958年称郑宅生产队,属永联管理区。1961年称郑宅大队,属白水公社。1970年改称战胜大队。1982年复名郑宅大队。1984年置郑宅村委会,属白水乡。1987年白水乡改为永昌镇。2000年1月永中、永兴、永昌、海滨四镇合并设(新)永中镇。2002年2月4日属永中街道,历史沿用至今。郑宅地处永中的……。 |
泽雅镇唐宅村的《唐氏宗谱》,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陶唐得郡晋阳,历史悠久,世泽延长,代出名人。自明季(明末崇祯时期)唐寅亲支从乐清辗转于此500年,历50世。定居伊始,得名唐宅,遂为唐氏之发祥地也。”这便是唐宅村的历史和村名的由来。泽雅唐宅村,一个依山水而建的古村落,距温州市区约35公里,居住着唐、潘两大姓氏。和泽雅镇的其他村落一样,这里的村民,以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世世代代延续着手工造纸的手艺,……。 |
东岙村是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东屏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30322003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