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湖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名单,长沙县新华村、保靖县夯沙村等2371个村上榜。 |
因此山嘴多产白石,村名因此而得名。解放初期,属长沙县九福乡,1958年属桥驿公社白石大队,1961年属于杨桥公社湴田垅大队、田平大队、下湾大队。1984年改为杨桥乡白石村、湴田垅村、田坪村、霞湾村,2004年白石村与湴田垅村合并为白石村,2004年由田坪村、霞湾村合并成永丰村,2016年白石村和永丰村合并为白石村至今。白石村……。 |
此地有一老河,三百多年前,两岸有大杨树,后因山洪爆发,河堤崩塌,杨树倒入河中,过往行人以树为桥,故名杨桥而得名杨桥村。1961年属杨桥公社杨桥大队、湖西大队、民望大队、龙王石大队,1984年撤社改乡,属于杨桥村、湖西村、民望村、龙王石村,2004年进行区划调整,杨桥村与湖西村合并建立杨桥村,民望村与龙王石村合并建立民望村,2016年原杨桥村与民望村合并建立杨桥村至今。杨桥村……。 |
禾丰村因禾丰书库而来,立抗旱确保丰收之意,故名。1958年属桥驿公社为白云农科,农力大队,田家大队属杨桥公社,1974年因修楠山水库,长沙县北山公社万新大队兰竹山组归白云大队,1995年撤乡后属桥驿镇,2004年农恢、白云两村合并为禾丰村,2016年与龙塘村合并成禾丰村至今。禾丰村……。 |
2016年由原群力村、马安村合并而成。成立互助组时,即取名群力,意为群策群力、人定胜天,村以此取名。1961年属杨桥公社马鞍大队、群力大队、张公大队,1984年属杨桥乡群力村、张公村、马安村,1995年3乡合并建镇,属桥驿镇的群力村、张公村、马安村,2004年原群力村、张公村合并为群力村,马安村。2016年再次由群力村、马安村合并为群力村至今。群力村……。 |
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时,取名民福,意为给民造福。1949年前为九福乡,1949年后改为仁义乡,1952年为民福乡,1995年为书堂乡,1958年各为五一人民公社丁家大队,1959年冬训为书尝公社,民福大队,1961年冬将民福大队划成三个大队,即丁家、民复、复兴,1964年冬石渚湖修土完合于1965年春将三大队划来桥驿公社,1984年改为桥驿乡大队改为民福,2004年由原民福村、复兴村合并而成民福村,……。 |
因地处黑麋峰风景区内而得名黑麋峰村。1964年将洞阳、明胜等4个大队划为黑麋峰林场,1982年更为黑麋峰公社,辖7个大队分别是洞阳大队、中心大队、峰北大队、五一大队、寿字石大队、风梅坳大队、江家山大队。1984年改为黑麋峰乡,1995年黑麋峰乡并入桥驿镇,2004年合并为三个村,分别是联合村、洞阳村、峰北村,2016年洞阳村、峰北村、联合村合并为黑麋峰村至今。黑麋峰村……。 |
古唐代时期这里就是长沙通往湘阴的古驿道,是长沙北上的第一处驿站,因驿站设在原沙河桥东头的一个驿站,故得名桥头驿战国时期,长沙北上第一驿站,依桥建驿,此处居民依桥建驿,自然居住,古道经商,故名桥驿。1949年前属九福乡,1950年属骆力田乡,1958年属桥驿公社桥驿大队、马号大队,1995年成立的桥头驿社区居委会,2004年由原桥驿村、马号村、双塘村、桥头驿社区合并而成,名称沿用至今。桥头驿社区……。 |
传说三百年前,有一次,山洪将垅口冲积成沙丘,以后逐步改造成为稻田,但稻田多为沙质土壤,故曰沙田。后演变为地名。1961年属杨桥公社沙田大队、同福大队,1984年属杨桥乡沙田村、同福村,1995年3乡合并建镇,属桥驿镇的沙田村、同福村,2004年原沙田村、同福村合并为沙田村至今。沙田村……。 |
大龙村位于长沙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范围内,地处望城区茶亭镇最北端,村域面积10.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00亩、水域2300亩。下辖52个村民小组,人口1469户5822人,其中党员223名,村庄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适合居住、旅游和发展现代观光休闲农业以及特色农业,坚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引进一些有实力,讲信誉、劳动力强的现代农业、科技农业项目,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虾稻共养等特……。 |
1961年后属东城社区,1987年乡镇体制改革后属东城镇,2004年并村后,珠琳村聂家村合并后改静慎村,五杉村与东城村合并改名为慎家桥社区,2015年12月五杉村划入铜官街道,静胜村与慎家桥社区合并命名为东城社区,2018年6月更名为静慎村。静慎村……。 |
因境内有杨家坪,故名杨家坪村。杨家坪是杨氏祖居此坪而来。1961年为东城公社兴隆大队与祥华大队,1982年为东城公社长冲大队与祥华大队,1984年为东城乡长冲村、祥华村,2004年原长冲村、祥华村合并为东城镇杨家坪村,2016年为茶亭镇杨家坪村至今。杨家坪村……。 |
西湖寺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3682人,下辖44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145名(含2名预备党员),全村以种植稻谷为主,耕地面积3600余亩,其中二、三产业人员已达500余人,辖区内有大小企业二十余家,村委安排区组织部、民政部门吧标配,村部设立村干部8名,一名资料员,一名计生专干,共计10人,村部设立在西湖寺村罗家坡组。……。 |
因境内有洪家桥,改“家”为“开”而得名。洪开桥原为一座泄洪石拱桥,由洪氏清理主修,“洪”以姓命名,“开”建筑桥梁时适当调整上游急流方位,撇开上游大水对桥梁的冲洗,“桥”指桥梁,故命名为:洪开桥。1950年后属万众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东风人民公社,设立洪桥大队,当时洪桥大队辖域洪桥,华林、骆家坝、清泉四个片区,1961年调整公社建制时同时调整,洪桥大队建制,调为洪桥大队,华林大队,骆家坝大队……。 |
梅花岭社区地处茶亭镇中心,由原梅花岭、号马岭、柏杨三个行政村和梅花岭新老集镇合并组建而成,辖区面积9.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385亩,其中农田面积2985亩;辖5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为1560户,5750人,党员162人,党小组7个,居支两委班子成员7人(计生专干助理一名)。区内初级中学、完全小学、幼儿园各1所:中心医院1所,医疗网点3个:长湘公路穿镇而过,茶杨、梅铜、茶东、坳清、号马等公路分……。 |
“谭家园”明朝洪武年间,谭必达由江西南昌来此落业,称谭家园,故名。1958年10月名为劳光大队,属茶亭公社管辖,1984年3月更名为谭家园村,属茶亭乡管辖,2004年开始并村,由原谭家园村、祥云村、茶亭村合并而成,称谭家园村,属茶亭镇管辖。谭家园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