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根据《江苏省卫生镇(乡)考核命名及监督管理办法》《江苏省卫生村考核命名及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爱卫办在前期暗访的基础上,于2021年11月—2022年1月分批组织有关专家对各设区市申报的江苏省卫生镇进行了技术评估,同时对申报的江苏省卫生村进行了抽查。徐州市贾汪区江庄镇等49个镇、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老虎桥社区等822个村各项创建工作达到《江苏省卫生镇(乡)标准》和《江苏省卫生村标准》要求,予以通过技术评估。 |
因大跃进时设立居民点,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前来居住,取结为伙伴之意。人民公社时期称为联盟大队归属林集人民公社建制,1983年上级批准设立联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联盟村:位于林集镇以东4公里处。……。 |
因利国利民美好寓意而得名。1958年人民公社时称为利民大队归属林集人民公社建制。1983年体制化改革分为利民村和山河村,2001年联村并组时合并为利民村,并经上级批准设立利民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利民村:位于林集镇以东3公里处。……。 |
并村联组后,中南村和太平村各一个字组成。建国初属林集区三太乡,1958年为南闸公社,太平大队,1983年为中南太平村,2001年中南太平合并为中太村,并经上级批准设立中太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中太村:位于南闸镇东南4公里处。……。 |
因当地居民戴姓居多且靠近小河湾得名。建国初期为林集区戴湾乡58年为南闸公社戴湾大队83年改为村2001年与周马村合并为戴湾村并经上级批准设立戴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戴湾村:位于南闸镇以东5公里处。……。 |
以居民戴姓人口居多而命名。建国初属林集区泾河乡,1958年为南闸公社戴庄大队,1983年上级批准设立戴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戴庄村:位于南闸镇东北5公里处。……。 |
因村庄居民姚姓人口居多,故名。建国初期属盐南区,1958年为南闸公社姚庄大队,1983年上级批准设立姚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姚庄村:位于南闸镇北侧。……。 |
传说古时候有一韩姓大户在新河边筹资建了一座码头,村民称之为韩家码头,韩码村因此而得名。建国初期隶属于林集区,1958年公社化时改名为韩码大队,1983年上级批准设立韩码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韩码村:位于三堡乡以西2公里处。……。 |
村内郭姓居民较多且住在二涵洞河湾处故名。1966年文革期间改名为卫红大队,文革结束后改名郭湾大队,2001年并村联组时和邱洞村合并为现在的郭湾村,并经上级批准设立郭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郭湾村:位于马甸镇东北3公里处。……。 |
以建设“淮上江南”而得名。建国初属于石塘区交场乡,1958年称建淮大队隶属于石塘人民公社,1965年分为建淮大队、建新大队隶属于石塘人民公社,1983年体制化改革时称为建淮村、建新村隶属于建淮乡。2001年并村联组时将建淮村和建新村合并为建淮村并经上级批准设立建淮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建淮村:位于建淮乡政府所在地。……。 |
因早年形成居民部落时村民多姓彭、杨而得名。建国初属于石塘区石桥乡,1958年称彭阳大队隶属于石塘人民公社,1983年体制化改革称彭阳村隶属于建淮乡,2001年并村联组时将彭阳村与候靖村合并为彭阳村并经上级批准设立彭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彭阳村:位于-东侧。……。 |
陈华村:位于建淮乡东南2公里处。……。 |
因早年间以盖姓大户定居在三涵洞附近并在河道上架桥而得名。建国初属于石塘区高粱乡,1958年称盖桥大队隶属于石塘人民公社,1983年体制化改革称盖桥村隶属于建淮乡,并经上级批准设立盖桥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盖桥村:位于陈华村以南1公里处。……。 |
丁朱村原丁姓不多,解放前这片田产属于丁圩姓丁人的土地,因租给朱姓的人耕种,后来朱姓人在此定居,遂称为丁朱村。1958年大码头、小丁庄、小朱庄合并为丁朱大队,1984年为席桥乡丁朱村委会,2001年上级批准设立丁朱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丁朱村:位于席桥镇以东2公里处。……。 |
清代,境内废黄河决堤,在这里筑成拦黄坝,前后两个堤坝巍然并列,因此得名“双坝”。1958年成立双坝大队,1983年称双坝村。双坝村:位于新渡乡南侧。……。 |
靠涟水县边境而取名。1958年成立淮涟大队,1983年称淮涟村。淮涟村:位于新渡乡东南4公里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