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重点推荐 > 张北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张北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张北镇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距北京225公里,距石家庄560公里,207国道、张石高速纵贯全境,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总面积134平方公里,共辖 21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 有汉、满、蒙、回四个民族,农业总人口2余万人。城区内设4个街道办事处,辖26个社区居委会,城区总人口15.9万人。全镇总耕地面积5.17万亩,其中水浇地3.8万亩,林地5.31万亩,草滩2.65万亩。

    全镇共有建档立卡户1580户、2528人,实现脱贫1379户2245人,目前未脱贫201户、283人。全镇原有和尚庄、瓦窑湾、三道洼、元泉厂、小柳沟、黄土湾6个重点贫困村,其中和尚庄、瓦窑湾、三道洼3个贫困村已于2017年达到退出标准,整体脱贫出列。

    近年来,张北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书记系列讲话为统领,牢牢把握“以产业强镇为龙头、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突破,科学规划,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发挥优势重招商,优化环境促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跨越式发展,形成甜菜及蔬菜种植、奶牛养殖、食用菌栽培、风电设备制造、食品深加工、牲畜交易、物流业、旅游业等多产业共荣的经济发展产业格局,强势推进镇域经济发展,逐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带领全镇走出贫困行列。

    1、经济产业发展情况

    2017年全镇新建项目7个,完成总投资2.99亿元,分别是张北鑫盛新型节能砖生产项目、永胜昌马铃薯仓储项目、西梁马铃薯储藏窖项目、洁净型煤生产配送中心项目、瓦窑湾马铃薯储藏窖项目、三道洼马铃薯储藏窖项目、北辰路中石化加油站项目。在项目建设的带动下,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已超额完成县下达任务。

    2、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切实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值,提升产品品质,延伸产业链条,走转型发展之路。一是优化农业格局。针对不同区位条件优势和农业发展特点,初步形成了“一区两翼三带”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一区”,以万亩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园区为中心,以蔬菜、马铃薯、甜菜等经济作物种植为主,打造辐射周边的现代农业大园区。“两翼”,以华北畜牧交易市场为中心,以奶牛养殖、肉牛羊育肥为主,联系西南、西北两翼的养殖业产业发展格局。“三带”,以207国道、张化线、张尚线三带为中心,集农副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农业服务业发展格局,集中了全镇95%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及其它配套服务的企业、合作社和商家。二是优化种养比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的作用,使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内部比例趋于合理。种植业方面,今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2.8万亩,基本全部为节水灌溉种植,马铃薯3000多亩,甜菜种植面积2800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000多亩,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及其它作物的比例为73:17:10,形成了经济作物为主、粮食和其它作物为辅的种植局面。养殖业方面,截至到目前,全镇共有牛3113头、羊24517只、猪3491头、家禽11495只,养殖品种和数量分布趋于合理。加强畜禽疫情监控,强化防控疫情宣传,防疫工作不留死角。三是强化保障。一方面抓好土地确权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村民支持。结合各村实际,按照难易顺序,稳步推进确权工作。目前有14个行政村已进入完善合同阶段,其中6个村已完成。同时,搞好水利改革,继续推广节水农业。对全镇21个行政村所有水利设施和灌溉用水户信息进行详细摸排登记,明细产权,将23513.7亩167万立方米的水权分配给2635户农户,保障农业灌溉用水,成立了1个乡级农民用水户协会和18个村级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和实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分级管理、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公会镇地处县城西北27公里处,安固里淖东畔,张化、张商公路贯穿全境,东南与二泉井乡、馒头营乡相邻,西南与海流图乡相接,西北与大西湾乡相连,地势平坦,是张北县七个建制镇之一。全镇共有20个行政村,6976户16710人,其中男8467人,女8243人。天主教徒2571人,回民637人。全镇总面积260.3平方公里,共有耕地88400亩,林地61676亩;有一退双还48725亩,草场14.4万亩。全镇共打各类机井130眼,节水管灌面积14650亩。村村通水泥路47.3公里,高标准砂石路31公里,有18个行政村安装了自来水。全镇有党支部26个,党员856名,其中农村党支部20个,农村党员729人。公会镇政府有共有行政、事业干部46人,镇内有中心卫生院一所,有医护人员16名;中学1所,中学有教职工33人,在校生56人;中心示范小学1所,有教职工38人,在校学生197人(实现三至六年级学生集中办学);敬老院一所,敬老院有工作人员3名,院民27人;清真寺3所,教堂7所。镇直属单位有兽医站、驻镇机构有派出所、土地所、工商所、信用社、供电所。全镇有私营企业5家,个体工商户152家,奶牛养殖小区1个。

    二台镇位于张北县城北35公里处,镇域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原为86个自然村,2016年易地搬迁3个),1个社区居委会。全镇耕地面积16.2万亩,包括水浇地3.6万亩,节水灌溉覆盖面积3.2万亩,共有春秋蔬菜种植大棚787个,全镇林地面积11.8万亩,草地面积12.1万亩。全镇总人口9228户25668人,其中外出人口15541人。全镇有3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116名,其中农村党员928名,外出党员118名。

    二台镇共8个贫困重点村,分别为地局子村、代家村、东瓦窑村、闫林村、二牛村、蒋万库村、兴隆洼村、金家村,其中地局子村、代家村、东瓦窑村3个村为深度贫困村。

    二台镇是张北县北部的中心城镇。立足于优良的交通、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紧紧把握“五个张北”主基调,围绕“一心、一核、四产业”,即以城镇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借势蔬菜种植、马铃薯原种培育、光伏发电新能源产业,全力做好扶贫攻坚、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统筹推进镇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打造坝上区域强镇。

    大囫囵镇位于张北县城东北部55公里处,北邻沽源,东接崇礼,西与白庙滩乡和二台镇接壤,北与察北管理区和三号乡为邻。镇东部为山区,中西部为丘陵、平原,平均海拔在1600米与1900米之间,平均气温比县城低2度左右。全镇现有耕地面积5947.33公顷,林地9333.33公顷,草地10000公顷。全镇总面积277.8平方千米,下辖22个行政村,总户数7727户,总人口18237人,农业人口16440人,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198人。12个贫困村,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296户,424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镇人口比例为23.3%。2018年退出信杆道1个村,2018年脱贫人口641户917人,还有383户,704人未脱贫,未贫困人口占建档立卡总人数16.57%,全镇总人口3.86%。全镇党支部25个,其中农村党支部22个,全镇共有党员895人。

    大囫囵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大囫囵”得名,源于清雍正年间官居五品武将吴氏(人称吴统领)为雍正帝择陵地途经此地,发现此地土地肥沃,草木茂盛,风景优美,流连忘返。辞官后定居于此,圈地500多亩。蒙民用石头围墙圈养牲畜的区域统称"囫囵"(kúlüàn),因其圈地面积大,"大囫囵"由此得名。因大囫囵镇是军事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坑日战争期间,这里曾是我国重要的游击战区。

    大囫囵镇物产丰富,资源优势明显。全镇现有耕地8.9万亩,林地约14万亩,草坡山、草滩约15万亩。主要农作物有蔬菜、马铃薯、莜麦、亚麻、杂豆、小麦、青玉米、甜菜等。畜牧业以养殖奶牛、肉羊为主,奶牛存栏数量已达到9500头,镇域内现有规模奶牛养殖合作社6家,奶牛存栏7500余头。奶牛、蔬菜、马铃薯、杂粮杂豆是全镇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现已形成东部杂粮杂豆、西部蔬菜种植、西北奶牛养殖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镇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萤石、铁、铅锌、优质黄土等。镇域内现有大台沟砖厂1座、小麻尼萤石矿厂1座。

    大囫囵镇交通优越,商贸物流繁荣。大囫囵镇历史上曾是古张库大道(大境门至内蒙贝子庙)的必经之地,张三线、大朝线现已贯通全境。先后完成了“北壕堑—万宝庄”农村道路7.5公里改建,“大朝线—小台沟”1.7公里水泥路的路基工程;完成了33.65 公里“村村通”道路养护工程。因大囫囵优越的地理位置,沽源、内蒙前来客商络绎不绝,形成了张北东北部重要的中心集镇,是张北县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大囫囵镇气候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大囫囵镇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亚干旱区。春秋两季短暂,冷暖交替,变化频繁,夏季凉爽,雨热同季,降雨集中,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全镇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0%。坝头沿线林草丰茂,生态宜人,四周落叶松生长旺盛,林间各类动植物种类繁多,让人叹为观止。著名的阎片山军事旅游观光区、翠花宫千年老槐树、关公庙等名胜古迹坐落于我镇。依托草原天路独特旅游资源优势,全镇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现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小二台镇行政区划总面积181平方千米,辖21个行政村,93个自然村,总户数6071户,总人口16237人,镇区常住人口7160人。耕地面积5513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225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40公顷;草地面积5917公顷,林地面积5713公顷。2017年人均收入8569元。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养业和劳务收入为主,特色支柱产业为蔬菜、甜菜、马铃薯、畜牧业和旅游业。本镇位于张北县城东12公里处,毗邻县道后冼线和塞那都景区,距张石高速张北3个出口均为15分种车程。处于坝上地区处于坝上地区纵(草原天路——塞那都国际生态度假区——中都草原景区——锡林郭勒大草原)横(草原天路)两条旅游观光带的交汇处。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和强壮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先后建设了塞那都国际生态旅游度假村、花田草海假日酒店、三脑包水上公园、韭菜沟旅游项目开发、“天山居”旅游休闲度假酒店和北京自驾旅游冬奥营地。农业方面,以绿色蔬菜、马铃薯和甜菜种植为主,先后建设了张家口市大农种业有限公司、德胜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脱水速冻蔬菜加工厂和农产品包装厂。2015年我镇被确定为首批全国90个国家级建制镇示范试点之一。

    油篓沟镇位于张北县南部,距张北县城10公里。全镇总面积240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109个自然村,9438户,24180人,其中农业人口23510人,常住人口12665人。全镇总面积36万亩,其中耕地11.605万亩,林地12.1万亩,草地5.75万亩。全镇呈丘陵地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南部山峦起伏,沟岭相连,以著名的黑风口、古长城为界,与万全区、张家口市接壤;中部玻璃彩河两岸较为平坦;东北部五个村属平原,北部、东部和县城相连,环抱半个县城。张石高速公路、国道 207线,县道后洗线、张下线、草原天路穿越镇境,具有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乡村旅游、燕麦、马铃薯是该镇三大重点产业。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0通区位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紧紧围绕全县“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了“主动融入城市发展,积极对接城市产业”的发展理念,确定了“城郊抓商贸,中部抓基地,坝头抓特色,全乡抓生态”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

    全镇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招商引资,引建了华北喜顺马铃薯仓储交易物流中心、张北浩源薯业、金维他燕麦加工、西水玫瑰产业园、曦路生态旅游度假区、原生态农业发展、马铃薯繁种育种仓储科技园、宇辰洁净煤等一批能富民强镇的重点项目,显著增强了全镇经济实力。目前,马铃薯已经形成集育、繁、种、储、销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有机燕麦规模不断扩大,乡村旅游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喜顺沟、玻璃彩、曹碾沟、兴隆村、花兰井、狼窝沟等村都发展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产业发展、村风文明的美丽村庄。特别是喜顺沟还被评为“河北省名村”,2016年接待了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的观摩。

    大河镇位于张北县西南部,东距张北县城27公里,西距尚义县城38公里。全镇平均海拔1600米,总面积222.34平方公里,共有耕地70569亩,其中,水浇地面积3800余亩,林地面积98792亩,草地面积74642亩。

    该镇地处张北、尚义、万全三县八镇交界处,省道张尚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全镇特色支柱产业为有机种植业,有机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连续9年通过国家有机认证。

    全镇辖20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共有7063户、19328万人,常年外出人口13000余人,占总人口的2/3,在家人口数6328人。有少数民族村3个,多数为回民,也有少量的蒙民。共有回民人口1665人,其中大河村751人、石盖梁村724人、狼窝沟185人。三个少数民族村设有5座清真寺,其中,大河村2座、石盖梁村3座。全镇共设党支部23个,其中,农村党支部20个,共有党员924人,全镇留守老人3700人,全镇共有扶贫重点村15个,(石湾子、张明村、黑地沟、鹿尾沟、大河、中华、米家沟、北房子、水关、面草沟、高皮坊、小河子、公沟、石盖梁、盘长河)。全镇精准脱贫工作将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张北视察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县委、政府的周密部署下,在2020年前实现全镇脱贫出列,为全县、全市同步小康做不懈努力。

    台路沟乡总面积172平方公里,共计25.8万亩,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22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占总面积20.9%;林地面积5.9万亩,占总面积22.9%;草地及荒坡、荒山面积14.5万亩,占总面积56.2%,森林覆盖率为30%。辖区内丘陵起伏,水源富足,林草丰富,凉爽宜人,恰似欧洲风光。全乡总人口12020人,其中天主教民2875人,占总人口的23.9%,现有常住人口5646人,辖22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全乡设有党支部26个,其中农村党支部22个,共有党员866人。

    交通区位优势

    台路沟乡所在地台路沟村,距207线国道19公里,后洗公路横贯全乡,草原天路沿坝头与后洗公路交汇,形成连接坝上与坝下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生态资源优势

    台路沟乡地处坝头,由于独特的地理因素,全乡生态建设水平位居全县前列。特别是2004年以来,全乡共栽植沙棘、榆树、侧柏等各类林木750余万株,共计79470亩,森林覆盖率由10.5%提高到30%。此外,大力开展生态治理工程,先后投资1300余万元,完成60余平方公里的小流域治理工程,使全乡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农业生产优势

    台路沟乡地处坝头边缘,每年雨季偏降雨十分普遍,极大地满足了农业生产需要。2013年,通过农业部4万亩有机燕麦基地认证,这一有利条件为全乡农业进一步发展拓宽了渠道。

    旅游资源优势

    台路沟乡人文、自然景观丰富,乡内南有古长城、烽火台遗址、无穷门、白龙洞风景区,北有世界奇观石柱群、大营滩水库。借助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近年来台路沟乡农家庄园、旅游酒店项目发展势头良好,先后成立18家特色旅游酒店。

    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台路沟乡地质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现已探明橄榄石、玄武岩、黄土矿等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中北部大圪垯、前大营滩、后大营滩、李家营等村,距地表约100至150米,利于开发利用。坝头一带储藏量巨大的橄榄石资源,品质优良,可加工制作各类工艺饰品,备受消费者青睐。

    馒头营乡位于张北县城北11公里处,1958年属红星公社,1961年建馒头营公社,1984年改乡。全乡总面积204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有6364户,16168人,常住人口9238人,主导产业为蔬菜、甜菜种植和养殖业。交通优势明显,张化线、杨哈线、旅游线、土黄线贯穿全境;旅游资源丰富,元中都遗址、中都草原度假村、花田草海、水云间假日会馆、风电观光旅游区环布四周;农牧业基础优越,现有耕地面积8.9万亩(其中水浇地5.4万亩,实施膜下滴灌3万亩),林地6.5万亩,草地8.16万亩。2017年人均收入6500元。

    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张北县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方针,按照县委“五个张北”的战略定位,坚持“生态立乡、资源强乡、产业富乡、旅游活乡”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高效节水、现代牧业、文化旅游、光热发电”四大产业,严格执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项目建设,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大旅游”格局,建成5.1万亩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引进华强兆阳、华清农业、宏文牧业等示范性广、带动力强的农牧企业,乡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总体实力不断提升,全乡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地发展势头。

    二泉井乡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北部约30公里处,乡政府驻二泉井村。全乡面积232.8平方千米,人口2.18万。辖28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232.8平方公里,无丘陵、坡地,属于平原地带。土地多为波板地、盐碱地,耕地总面积115984亩,其中水浇地6825亩;林地面积88900亩,草场面积64570亩。近年来,该乡确立了“立草为业,兴牧强乡”的发展思路,以上级禁牧舍饲政策为先导,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大力发展以紫花苜蓿、青玉米、青莜麦为主的饲草作物,同时大力发展奶牛、大尾羊养殖,传统养殖方式的转变保护了生态,不仅使农民增收,同时该乡的经济发展步伐也大大加快。继续稳定甜菜、马铃薯、亚麻等经济作物种植,加大错季蔬菜的种植面积,着力培强马铃薯育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实施膜下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节水农业。各环节齐头并进,为乡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单晶河乡位于张北县西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5公里。辖区面积161.2平方公里,西与尚义接壤,南与大河镇相连,东、北与海流图相临。全乡共有14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全乡总人口14530人,其中农业人口14224人,在村2808人,其中9个行政村被列为国家级扶贫重点村。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958户、3500人,其中在村贫困人口489户、742人。耕地面积44878亩,其中水浇地面积4580亩;林地面积85369亩;草场面积88881亩。传统种植和散户养殖是我乡重要经济来源。

    海流图乡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坝上草原腹心地带,地势呈高原丘陵分布,北部地势平坦,海拔自1641米倾至1300米,北部安固里淖为全县最低点,海拔1300米,曾为河北省最大内陆湖。全乡总面积2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4479亩,林地96712亩,草地16万亩。全乡辖20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总人口20366人,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族等。

    气候独特,风光壮阔秀美。全乡气候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干旱区,年平均气温为2.8℃,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是当地的气候特色。天蓝、草绿、空气清新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消夏避暑和旅游观光胜地。1992年,全乡建起了张北第一个旅游度假村—蒙古营草原度假村,2002年,又兴建了全县第一个招商引资的休闲胜地—安固里草原度假村,此外满井风电观光塔、蒙古营家庭民族风情旅游等,已成为张北草原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

    布局合理,区域协调发展。农业为全乡的主导产业,三个经济片区已初具规模,南部丘陵地带建有梅花鹿、珍珠鸡、贵妃鸡等特色养殖示范区;中北部为万亩错季蔬菜、甜菜种植集聚区;北部滩地为盐蒿和生态产业片区。此外,祼燕麦、亚麻、瓜类种植,彰显了当地的发展特色。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指引下,第二、三产业蓬勃兴起,奶牛、肉羊、肉鸽、畜禽养殖,垂钓庄园等重点项目正在兴建,促进了乡域经济协调发展。

    物产丰富,资源优势超群。海流图风力资源丰富,是全县最好的风能中心区之一,已开发风电装机23万千瓦,作为绿色能源已建成了坝上著名的风力发电场,不尽的电源已并入华北电网。海流图矿藏资源丰富。南部大岳岱山蕴藏有丰富的气孔玄武岩;西部阳坡山的硅藻土矿藏储量在全国名列第三;此外,在西北部邢地湾村发现了储量可观的磁铁矿,北部的土城子褐煤储量十分丰富。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马鞍桥等地发掘古人类的遗址看,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活动。史料表明,安固里淖周围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活动的大舞台,辽、金、元时期,安固里淖为皇家避暑、游猎胜地;清代这里辟有阿尔泰军道,建有著名的喇嘛寺庙—崇禧寺(海流图庙),为坝上最大的喇嘛庙寺。1958年,当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到海流图水库采风,留下了“海流图水库 郭沫若题”的墨宝。

    海流图是一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是镶嵌在坝上草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悠远的历史使得海流图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崇尚自然、开放兼容、宽厚豁达、诚实守信的文化特质。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海流图人民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有志之士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

    张北县辖乡。1961年从火炬公社划出,建两面井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47公里。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接壤。面积204平方公里,人口1.9万。辖两面井、德言庆庙、阮三、大沟、黑土湾、苏计淖、七号、七格赖、二号、西盐淖、刘家卜、东营子、石缸房、安板营、苏计梁、骆驼盘、五号、十五号、小贲红、后水泉、学堂地、纳令、玉狗梁2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皮毛厂、植物油厂。农业主产莜麦、小麦、亚麻、马铃薯。

    大西湾乡地处张北县西北部,距县城45公里,位于大乌登山下,安固里淖北畔,东与康保相临,南与公会镇、海流图乡接壤,西与尚义县相依,北与两面井乡交界,东西23公里,南北10公里(最高峰海拔1460米)。东南部安固里淖北岸有小部平原,大部分属于丘陵和山地,海拔1300米至1400余米。2016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00元。

    全乡土地总面积30.705万亩(20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216亩,水浇地面积8330亩(机井81眼),草场面积70986亩,林地面积86281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64881亩(退耕地34057亩,荒山荒坡匹配30824),公益林面积18489.2亩。土地以沙质栗钙土为主,适宜马铃薯、莜麦、胡麻、小麦、甜菜、青玉米等农作物种植,全乡农村经济收入以牛羊育肥和劳务输出为主。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干旱、多风、少雨、无霜期短是这里的主要气候特征,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3.2 ℃,年平均降雨量为400mm

    郝家营乡位于张北县东北部,距张北县城仅15公里,国道207线横贯全乡,连接草原天路和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的范新线、三馒线纵贯全乡,张石高速留有郝家营出口,京西草原唯一的5A级景区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位于本乡境内,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全乡共辖17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共5879户、14661人。全乡土地总面积23.8万亩,其中,耕地60765亩、林地73814亩、草地54548亩、荒山荒坡4916亩,林、草面积占到54%。

    近年来,该乡充分发挥交通、区位、生态等多方面优势,在发展培强“农家旅游业、高效节水农业、错季食用菌业”三大主导产业上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7140元。一是农家旅游业。依托中都草原度假村,确立了以农家旅游为主导的发展目标,发展形成了千亩花田草海现代农业公园、等规模景区,在五福堂、西高庙、四围子等旅游景区周边及景点连接线两侧村发展农家旅游。发展最为突出的五福堂村,形成了“农家乐、跑马场、花田草海”三项旅游服务型产业,近年来依托草原音乐节、全国旅游扶贫大会,旅游效益显著。二是高效节水农业。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总规模已达21000亩,建成“两园区、一基地”,即:千亩食用菌产业园区、高效节水灌溉园区、设施大棚集中连建基地。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也已起步建设,仓储、物流、运输功能逐步健全。三是错季食用菌业。培育形成具有年加工能力300万棒的河北绿健食用菌龙头企业一个,栽培香菇、平菇、姬菇、双孢菇、茶树菇等品种,注册的“野狐岭”品牌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是河北省农业厅指定的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示范基地,已被纳入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