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各地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化法治乡村建设,不断健全“四治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经推荐申报、检查考评,决定命名海曙区集士港镇双银村等442个村(社区)为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北仑区霞浦街道通山村等9个四星级民主法治村(社区)通过动态管理复核,命名为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
双银村地处半山区之地,东与湖山村交界,南与四明山相连,西至深溪村交界,北与山下庄村相连,全村共有人口1056人,378户人家,党员共29名,其中1名为预备党员,3名党员为女性,共有山林面积2355亩,耕地面积826亩,三面环水,南面朝银山,山顶上有一座革命先烈纪念碑,曾经有新四军、三五支队,作为革命基地。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坡上面种植了杨梅、梨、桃等果木。一年……。 |
祝家桥村地处集士港镇东面,联丰中路、望童公路、北路道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已有耕田面积1400亩,总户数1200多户,总人口3200多人,有18个自然村,设11个村民小组,目前全村有党员97名,其中妇女党员13名。近年来,随着我镇、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积极推进工业产业化进程,村周围的工商企业星罗棋布,现有个私企业200多家,工农业总产值达6亿多元,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农业方面以蔺草和粮食种……。 |
茂新村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西郊,比邻西于鄞江镇沿山村,东南于古林镇蜃蛟村和三星村相连接,北于龙三村相连接。全村包括3个自然村,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总户数629户,人口1742人,暂住人口328人,全村现有可耕地面积2149亩。现全村共有企业12余家,其中规模企业1家。村集可用资金75万元。近几年,茂新村变化很大,茂新大道道路拓宽,新建两批大龄青年房,解决了大龄青年的燃眉之急,茂新文体中心更是……。 |
俞家村座落于海曙区西平原,居草席之乡黄古林的中心位置,自宋咸平年间始祖俞鼎由吴兴蠡山迁到鄞县,迄今已历千年,近世从学从官有名望者屡屡。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景色宜人,物产丰富、村内河流纵横交错,鄞县大道与古集公路在村这交汇,栎社国际二级机场就在邻近,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日益健全的基础建设,已成为海内外有识之士竞向投资兴业的宝地。全村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9亩,200……。 |
郭夏村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西北门户,鄞县大道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村由2个自然村组成,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总户数428户,人口1123人。2008年以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开拓思路,调整经济结构,使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农村社会相对稳定,广大村民安居乐业的好局面。2014年村可用资金达334万余元。近年……。 |
因村中有清代长乐桥而得名,希望村民百姓长久快乐安康之意。明代形成聚落,至清末属清道乡,民国三十五年属后塘乡,1950年5月属塘北乡,1956年建长乐高级农业合作社属高桥乡,1958年为上游公社七大队长乐耕作队,1961年为长乐生产大队属望春公社,1983年为望春乡长乐村,1992年属高桥镇。长乐社区……。 |
江南村地处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西边,东临高桥村,南靠石塘村,西至岐阳村,北枕余姚江。从长远看,我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发达。甬梁线穿过南边田阳、汪家自然村,新建通途路从中间贯穿整村,在建轻轨一号线起始点亦预设在我村境内,江南村整个囊括于宁波市新城区规划的环城高速圈,可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交通概况江南村临近高桥镇中心,交通较为便利,公交125路直达,另外可选坐市中心公交33路,301路,156路及……。 |
高峰村地处宁波近郊,位于高桥镇镇区,省道甬梁公路贯穿村而过,南临高桥镇工业区,北倚姚江,全村占地面积约2.1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639户,总人口1634人,外来人员3110人。全村现耕田面积650亩,村属自然村9个(包江岸前岸、包江岸后岸、包家、任家漕头、小庄、马浦、黄泥墙、大杨家漕、小杨家漕),全村党员42名,全村村民代表41名,其中党员兼村民代表18名。下属企业36家,2008年度全村工农总产……。 |
以陈爱中烈士而命名。明时形成聚落至清末,均属桃源乡。1946年9月,仍属桃源乡。1949年5月后建村,1950年5月属狮山乡。1956年建狮丰、吼声、安山3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爱中乡。1958年属红色(凤岙)公社朱敏大队(管理区)安峰耕作队。1961年为狮丰、吼声、安山3个生产大队,属爱中公社。1983年6月为爱中乡狮丰村、吼声村、安山村3个村。1992年5月属横街镇,2004年4月3个村合并……。 |
芝岭村地处横街南边,北边紧靠鄞州大道,西边紧靠横梅公路,南边与省级文明村——水家村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我们村有278户共720人口,耕地面积430亩,全村共有党员23名,村民委员3人,共青团、民兵、妇代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组织齐全,我们村在镇政府及村委会干部的带领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全村广大群众,努力实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开拓,勇于创新,2007……。 |
芝溪新村是原芝溪岙村,历史悠久,据史料考证,有千余年历史且故时有许多史料、故迹、名人可查证。 2002年省、市、区三能政府,为解决西乡片洪涝灾害及居民饮水,投巨资、动工兴建溪下水库。且本村是水库的主要淹没区,为此我们大家惜别了千年悠悠的故土,搬迁之现在新的居所——芝溪家园。新的居所位于108终点站东边,东依上阵村水田,南隔鄞县大道,西与108终点站相依为邻,北毗邻凤林、林村。总户数238户,总人……。 |
东村原名凤岙市,解放后为管理方便,将凤岙市分为东村与西村,一个大的村庄分割成2个村,因村位于村庄东面,故称东村。北宋形成聚落,至清末,均属桃源乡,1946年9月仍属桃源乡,1949年5月后建村,属凤岙乡,1954年属凤岙镇。1956年,建鄞凤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红色(凤岙)公社凤岙大队(管理区)鄞凤耕作队。1961年,鄞凤耕作队一分为三,其一为东村生产大队,属风岙公社。1983年……。 |
传说古时“白蛇斗尚书”与青蛇一起作法,引姚江水冲垮尚书苌园,时水漫至半山腰,故名。宋时形成聚落,至清末,均属桃源乡,1946年9月仍属桃源乡,1949年5月建村,属桃源乡。1956年,建半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红色(凤岙)公社桃源大队(管理区)半山、上山、峧山、洞山4个耕作队,1961年,半山、上山、峧山、洞山4个耕作队,属凤岙公社。1983年6月,为凤岙乡半山、上山、峧山、洞山……。 |
建岙村位于鄞江镇北偏西方向,距宁波25公里,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系革命老区。全村总户数1073户,总人口2588人。我们村成长方形,从头到尾有4公里,现有耕田2518亩,山林面积8518亩,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奋进曾先后获得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区级卫生村、区级文明村、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村沿锡山而建,故名。南宋时形成聚落,至清末,属章远乡。1946年,属锡东乡。1949年5月建村,属锡东乡。1956年,建沿锡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蜃蛟公社上游大队(管理区)沿山耕作队。1961年6月,为梅园公社沿山大队。1983年6月政社分设,鄞县公社改为乡村,沿山生产大队随之改为沿山行政村。1992年5月,梅园乡并入鄞江镇。沿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