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云南省绿美乡村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云农办通〔2022〕9号)要求,各地深入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工作。经逐级申报、分级审查、省级实地核查抽查、社会公示,评定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等129个乡(镇)为2022年云南省绿美乡镇,昆明市五华区陡坡社区陡坡小组等200个自然村为2022年云南省省级绿美村庄。 |
因在驻地的东北面屹立着一座独立陡峭的圆形小山,它的南北两侧各有一个条形山梁趋近,形似二龙抢宝,宝山即此驻地恒彝村,故名。1949年前属宝山乡,1950年属宝山区宝山乡,1958年属宝山公社宝山管理区,1961年属宝山公社宝山管理区,1964年属宝山区宝山公社,1970年属宝山公社宝山大队,1984年属宝山区宝山乡,1988年属宝山乡宝山村公所,2000年设宝山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宝山村……。 |
2017年11月8日,原光华社区析置为光华社区居民委员会、彩云社区居民委员会、九龙社区居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九龙社区……。 |
清代属广义乡;民国属第一区;玉溪解放后属第三区;1958年为任井管理区;1966年改为李棋公社任井大队;1983年撤县设市,设立区、乡,1984年1月改为任井乡人民政府;1988年1月,改称李棋镇任井办事处;1999年11月,撤销办事处,改设任井村民委员会;2011年5月17日改为任井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任井社区……。 |
1952年9月,成立王大户乡人民政府;1958年9月改为春和公社王大户管理区;1961年改为王大户大队;1983年撤县设市,设立区、乡,1984年1月改为王大户乡人民政府;1988年1月,改称春和镇王大户办事处;1999年11月,撤销办事处,改设王大户村民委员会;2011年5月17日改为王大户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王大户社区……。 |
1956年由华宁划归江川县,属第六区雄关乡;1963年属第六区雄关公社;1966年属雄关公社上营大队;1980年从上营大队分出成立白石岩大队;1983年属雄关区白石岩乡;1987年属雄关乡白石岩村公所;1999年12月“撤村建委”属雄关乡为白石岩村民委员会,至今。白石岩村……。 |
民国五年(1916年),改休纳县为玉溪县,辖地按清治设九乡,早谷田属普舍乡(今北城镇)所辖;1955年属玉溪县第三区安化乡;1956年划归江川县属第三区安化乡;1958年江川县与玉溪县合并称“玉溪县”,属红旗公社早稻田管理区;1961年10月恢复玉溪、江川两县建制,属安化公社早谷田大队;1963年属第三区安化公社;1966年属安化公社早谷田大队,辖早谷田、里石洞河、外石洞河、白沙地、烂泥箐;198……。 |
名称是取吉里村的“吉”字,梨花村的“花”字组合而得名,社区驻地位于鲁溪营,故名。1950年前属鼎新乡;1950年后设吉花乡,属第三区;1958年改吉花管理区,属吉花公社;1961年改鲁西营大队;1964年改吉花大队;1983年改吉花乡;1987年改吉花行政村,2000年1月年改为吉花村村民委员会。2018年5月15日玉溪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右所镇吉花村村民委员会,设立右所镇吉花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吉……。 |
1949年前属华宁县第三区凤翔乡;1950年后属下坝乡;1956年划归江川县属第六区;1958年属路居公社中坝管理区;1963年属海边公社;1966年属下坝大队;1967年称卫东大队;1972年复名下坝大队;1983年属路居区下坝乡;1987年属路居乡下坝行政村;1997年属路居镇为下坝办事处;1999年属路居镇为下坝村民委员会;2011年5月17日,市政府玉政复〔2011〕84号批准撤村建社区,……。 |
元代元统年间,奎效善从南京到此,喜其环境清雅,村前森林茂密,村后有大树而得名,现社区居民委员会驻于此。1949年前属三区金安乡;1950年为大树乡;1953年与万家合并称万家乡;1958年为万家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大树、董家营两个大队;1964年合并称大树公社,1969年称大树大队;1985年称大树大队;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称大树公社;1999年11月村级体制改革称大树村村民委员会;200……。 |
早年此地未开发前,山箐里长满野生芭蕉故名芭蕉箐。1949年前属通海南屏乡第四保(芭蕉箐、葫芦田属河西同春镇辖);1952年调整区划划归通海叫芭蕉乡;1953年-1957年为四区芭蕉乡;1958年为芭蕉管理区;1959年-1960年为高大公社芭蕉管理区;1964年为芭蕉公社;1969年称芭蕉大队;1985年称芭蕉彝族乡;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称芭蕉行政村;1999年11月村级体制改革称芭蕉村民委员……。 |
明为仁善里属地;清为备乐乡属地;民国时期为第一区太平镇,继改为华宁县太平镇;1950年成立城郊区置召保冲乡;1952年改为甸尾乡;1958年为甸尾管理区;1961年为甸尾大队;1963年为甸尾小公社;1970年为甸尾大队;1973年更名为东风大队;1977年复命为甸尾大队;1983年12月改为甸尾办事处,隶属城关镇;1984年9月城关镇改为宁州镇;1988年1月,甸尾村委会隶属宁州镇;1999年1……。 |
清改备乐乡,民国时为第一区华麓镇;1950年成立城郊区置上村乡;1958年改属西门管理区;1961年为城关公社上村大队;1963年改属第一区西门小公社;1970年又置为城郊公社上村大队,1983年为城关镇上村办事处,1984年城关镇更名宁州镇,仍为上村办事处;1999年10月26日至12月城郊行政区域划归宁州镇,上村办事处改为上村村民委员会;2002年12月撤销上村村民委员会,上村村民委员会改为上……。 |
绿汁,彝语,由“潞兹啦”演变而成。潞:石头,兹:陡壁,啦:江河,意为石头壁立的江,演变为绿汁江,故名。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属保良乡;宣统三年属西区;民国20年(1931年)属三区,为康宁乡;民国28年(1939年)属惠民镇;1949年12月15日易门解放属惠民区,为绿汁行政村;1950年属三区,为绿汁乡;1958年属三家厂公社,为绿汁管理区;1959年属三家厂公社,为绿汁、马干田两个管理区……。 |
该村居民姓氏大部分以罗姓为主,意为罗姓人家居住的村子。1939年属乾元镇;1949年12月15日后易门解放属城区,为罗所行政村;1950年属一区,为罗所乡;1958年属城关公社,为罗所管理区;1961年属城关公社,为罗所、林士桥、银河三个管理区;1963年属一区,为罗所公社;1969年属红星公社,为罗所大队;1979年属方屯公社,为罗所大队;1984年属方屯区,为罗所乡;1987年后属方屯乡,为罗……。 |
柏锦村原名“白景村”,因村庄处于白塔山下,风景宜人而得名。以“景”与“锦”发音相近,改为柏锦村。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驻柏锦村,2008年社区驻地搬迁至小坝心村,扔沿用其名。1949年前属练江乡:1949年属城郊上南;1952年属第一区柏锦乡;1958年属城关公社柏锦管理:1959年为城关公社上柏锦管理区;1962年为城关区柏锦公社;1963年为第一区柏锦公社;1969年为红旗公社柏锦大队1976年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