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广东省关于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相关要求和我市工作计划,经过前期组织发动、社区申报、街道推荐、各区自评初核推荐,我局于9月21日至10月10日组织市相关单位及专家组成评估工作组到各区现场抽检评估复核,对复核形成的2022年我市绿色社区初步名单征求了市相关单位意见并在官网完成公示,长胜里社区等368个社区为广州市2022年绿色社区。 |
因辖区在原清代东山寺背后,后来“寺背”演变成“寺贝”,故名。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保安街第六居委会。1961年,更名为东湖街第六居委会。1968年,改为东湖街第六居民区。1981年,恢复原名。1985年,居委建制调整,分为第九居委会、第十居委会。1988年,分别改称寺贝居委会、松岗居委会。2002年两个居委会合并,仍称寺贝居委会。2010年12月,东湖街道改称东山街道,寺贝居委会隶属于东山街道,沿……。 |
因辖内曾有寺右村,故名。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保安街第七居委会。1968年,改称东湖街第七居民区。1981年,恢复原名。1985年,居委建制调整,分为两个居委会,其中的第十三居委会于1988年改名为玉堂居委会。2002年,北约居委会与玉堂居委会合并,称寺右居委会。2010年12月,东湖街道改称东山街道,寺右居委会隶属东山街道,沿用至今。寺右社区……。 |
因辖内曾有幸福小区,故名。1994年,成立幸福居委会,属东湖街道。2002年,华兴居委会并入幸福居委会,仍称幸福居委会。2010年12月,隶属东山街道,仍称现名,沿用至今。幸福社区……。 |
因辖区在达道路北段,故名。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保安街第三、第五、第七居委会。1961年,改为东湖街第三、第五、第七居委会。1968年,分别改称东湖街第三、第五、第七居民区。1981年,恢复原称。1985年,分别调整为东湖街第四、第八、第十二居委会。1988年,分别改称合群居委会、保安居委会、寺右居委会。1994年,三个居委会与达道一、达道二居委会的部分地段重新调整组合,成立达道北社区居民委员会。……。 |
因该居委会办公点位于马棚岗,故名。1954年成立中山二路居委会。1960年人民公社化,称农林人民公社竹丝岗管理区。1984年析出部分地段成立农林街道第二居委会。1986年又从农林街第二居委会分出部分地段成立第三居委会。1987年改名为马棚岗居委会,沿用至今。马棚岗社区……。 |
因辖内主要道路是中山二路,故名。1953年农林街成立第一居委会。1960年人民公社化,改称农林人民公社中山二管理区。1961年公社撤销,恢复原名称。1964年析出部分地段成立中山二路居委会。1986年再从中山二路居委会分出成立第一居委会。1988年复称中山二路居委会,沿用至今。中山二路社区……。 |
竹丝二马路社区是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农林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440104012005。 |
因该居委会办公点位于执信南,故名。执信南社区……。 |
因居委会办公点位于共和路,故名。1953年属寺右村。1957年成立农林街第十三居委会。1986年属梅花村街道,成立共和居委会,沿用至今。共和社区……。 |
因居委会办公点位于共和东路,故名。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农林街共和居委会。1960年人民公社化改称农林人民公社共和管理区。1961年恢复原名称。1986年成立共和居委会。2002年由共和居委会与中山一居委会调整重组,改称共和东居委会,沿用至今。共和东社区……。 |
因辖内有共和村,故名。前身为寺右村。1953年成立农林街共和居委会。1986年成立共和二、共和三居委会,属梅花村街道。2002年共和二与共和三居委会合并,改称共和苑居委会,沿用至今。共和苑社区……。 |
因辖内主要道路是环市东路,故名。原属黄花岗街道。1986年划归梅花村街道,称环市东居委会,沿用至今。环市东社区……。 |
因辖内主要道路是西元岗,故名。原属东湖街玉堂里居委会。1986年改称西元岗居委会。2002年由共和南居委会与西元岗居委会合并,仍称西元岗居委会,沿用至今。西元岗社区……。 |
因原是杨箕村,成立居委会后,沿用村名。清同治至民国年间,因村的平面图形状像扬谷子的簸箕而称簸箕村或扬箕村。民国后期以来写成“杨箕”。另一说法是原名为茔基村,后为避免重名,因村内有杨桃园,遂改杨箕村。原为杨箕村,明末建村。1986年划归梅花村街道,成立杨箕内、杨箕外居委会。2002年改称杨箕居委会,沿用至今。杨箕社区……。 |
空司社区是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岗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440104014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