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2015年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的通知》(建村﹝2015﹞76号),在各地自愿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农委)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组织专家审查,确定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等79个村为美丽宜居村庄示范。 |
传说以前有陶、殊两家人在此地种桃树,故称陶殊坪,也写作桃子坪,后来简称桃坪。故名。解放前为桃坪乡第一保,解放后为桃坪村,1958年改大队,1984年改为桃坪村。桃坪村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38公里,平均海拔1470米。拥有耕地面积678.36亩,公益林4993.82亩,可利用草原面积9823亩,退耕还林0亩,退耕还草0亩。村民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种植甜樱桃、青红脆李等特色水果为辅的主要经济来源。20……。 |
因建设新农村,寓意发展,故名。该村原叫峡口,1993年成立为建设村。2020年5月19日冕宁县人民政府批复将建设村、丰收村合并为建设村。建设村……。 |
浪塘村位于旧州镇东北面、距旧州镇4公里,四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295亩,其中:田873亩,地422亩,308户,总人口1461人,男756人,女705人,非农业人口29人,男20人,女9人,农业人口1432人,男736人,女696人,汉族人口866人,男450人,女416人,少数民族人口595人,男306人,女289人。洪武年间罗、赵两姓建寨,型江河水缓缓流来,地貌如同河中一浪亭,三面环水低凹处如……。 |
怎雷古建筑群,位于全国唯一的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怎雷村,由上、中、下、及排长四个自然寨组成,面积0.52平方公里。形成年代据寨中年长者口述家族史及田野调查资料推断,其先辈约于清康熙年间迁居于此。现全村居民共221户,1017人,有水、苗两种民族,水族占65%,苗族占35%。日常生活中操水语、苗语和汉语,水族能说苗话,苗族也能讲水话。他们虽然生活在共同的地域环境,同一块蓝天下,但至今仍保留和传承着各……。 |
地扪村位于茅贡乡北部,距黎平县城47公里,距乡镇府驻地5公里,海拔740米。地扪河流自西向东蜿蜒穿过“地扪”,为侗语音译,意为泉水不断涌出的地方。地扪村为茅贡乡境内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寨。全村570户,计2461人,分11个村民小组。整个行政村由母寨、芒寨、寅寨、维寨、模寨五个自然村寨组成。村内主要姓氏为吴、李、段、徐、刘等,其中吴姓占总人口的98%以上。部分老年妇女日常生活中仍着侗族传统服装并织染侗……。 |
云山屯村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始建于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云山屯村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是明代军屯、商屯遗存的实物见证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主要由民居、寺庙、屯门、屯墙、屯楼、古街道等组成,建筑风格既有江南的门、窗、楼、室等细节在局部处理上的风韵,又融入了贵州特有的石头建筑的特点,蕴涵着古老的民族文化。 西秀区历来重视做好屯堡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他们引进民间资本,修建了贵州屯……。 |
光明村以建设“富裕生态家园”为载体,着眼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着力培植壮大核桃产业,走出了一条壮大核桃产业推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立愕钡刈试从攀疲罅Ψ⒄棺炒蠛颂也担呱┮挡祷贰�2009年底,全村泡核桃发展到12万多株,年产量达481吨,销售干果收入674万余元,人均泡核桃收入5600多元。近年硬化、绿化8.6公里村内主干道。改水改厕,建沼气池,效果显著。2009……。 |
此地是明朝时期的官道驿站,名清水驿,也叫清水邑,1954年后叫清水,此地出有冷、温泉各一股,古树成荫,风景优美,故名。1950年,设清邑村公所,1952年设街北乡政府,1954年设清水乡政府,1958年设清水管理区,1960年设清水大队,1961年设清水小公社,1968年设清水大队,1984年区乡体制改革时设清水乡人民政府,1988年1月改乡为清水办事处,2000年设清水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此名称……。 |
朱家湾村是商洛市命名的首批秦岭美丽乡村,也是4A级旅游景区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区。朱家湾村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实施硬举措强力打造国家美丽乡村。着眼于丰富美丽乡村内涵,做到与山水融合、与文化融合、与产业融合、与景区融合,推广农家乐和生态旅游品牌,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每到周六周天,特别是节假日,朱家湾这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总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品农家菜、赏百亩花卉、观山色、呼吸新鲜空气………。 |
相传此地养牛的特别多,且处在坬上而得名。1957年设坑镇区,1958年改公社,为赤牛坬大队,1984年公社改为坑镇,为赤牛坬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赤牛坬村……。 |
龙头村路边栽樟8公里,河边植柳6公里,移栽古树100棵,坡地栽竹700亩,实施“一池三改”工程,全村绿化覆盖率75%。建成综合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室;发挥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的业余特长和爱好,大力挖掘农村民间文化老艺人,大力倡导新农村建设的卓越成果,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社会的赞同。实施产业兴县、循环发展战略及建设陕南经济强县和西北最美丽乡村的总体部署,按照“一村一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高效密植精品茶……。 |
枣园村是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沙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10724103999。 |
因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特别适合当地包谷杏生长而得名。1980年-2004年为贵德县尼那良种场,2005年立杏花村,沿用至今。杏花村……。 |
根据调查结果,1984年更名为扎毛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扎毛村……。 |
以前这里是一块既有土坡,又有洪水道和沟的放牧草原,在交河故城东北故得名。1958年成立亚尔大队,1982年成立亚尔村村委会。亚尔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