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494个) |
宋集镇北邻漯河,南依西平县城,107国道贯穿全乡,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是驻马店市的北大门。全乡总人口38000人,耕地面积65480亩,辖15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是一个土地肥跃,信息通灵,发展较快的乡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镇化水平提高。围绕撤乡建镇和创建全国文明乡镇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近年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00万元,完成了镇……。 |
克井镇位于济源市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接壤,南与市区相连,辖51个行政村,110个自然村,面积220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克井镇经济基础较好、发展势头强劲,是济源市的工业重镇,经济强镇和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城镇。克井镇交通发达便利,晋煤外运主干道济阳公路、勋阳公路,侯月电气化铁路、焦枝铁路横穿全境,沿济阳路形成了河南省最大的煤炭批发运转市场,侯月铁路在境内设有盘古车站,焦枝铁路济源车站位于克井镇柿……。 |
平街道地处洪山区、武昌区、青山区三城结部,办事处驻工业大道13号,人口22270人,面积42.00平方千米。辖8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金鹤园、徐东欧洲花园、三角路、团结、徐东新村、盛世花园、余家头、下马庙、柴林头、和平、武丰、东兴洲、大洲、东方红、厂前、龚家岭、先锋、湖光、北洋桥、白马洲、新武东、芦咀。2006年成立街道办事处,是比较典型的“城中村”,经济较为发达,财政收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 |
1855年,清朝咸丰年间,湖北一道台官乘船由沔水(即汉江),进涢水道涢口,由于当时河道弯弯曲曲,船行近一日未到,此官感到烦恼,即上岸观察,发现从沔水入涢水(即府河)到涢口,陆上仅三、四里路。事后,他命令地方从涢水挖开一条沟直通沔水。以后此沟逐年冲刷扩大,并可行船,故周围群众把已挖开冲成的小河称为新沟。商末周初先隶属南国,后属涢国。春秋战国属楚地。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安陆县。至唐代(606),改属汉……。 |
大冶市辖镇。1975年建矿山公社,1984年建陈贵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区16公里。面积106.8平方公里,人口5.6万。武(汉)大(冶)铁路灵支线经过境内,大金省道横穿镇区。辖高垄、上罗、黄松墩、金家庄、陈潮、太山、杨庚、石滩桥、袁伏二、李河、石头塘、陈贵、刘新监、港南、港北、方冲、堰畈桥、洪滨桥、宋家垴、杨董、九眼桥、石岭、金洪、黄志、山下吴、张礼洪、王祠、杨塘、三根祠、翁家山、雷山、陈良碧、……。 |
灵乡镇位于大冶市西南的丘陵地区,是全国文明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标兵、全国重点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又是湖北省的文明镇、中心镇。全镇国土面积135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5.1万,2005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40亿元,完成综合财政收入1.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75元。近年来,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该镇党委、0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坚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实施绿色家……。 |
五山镇总面积2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41.8公顷,其中水田1234.5公顷,旱地207.3公顷。辖文畈、七坪、昝铺、老湾、金店、田河、黄垭、堰河、西湾、秦畈、邓坪、何湾、黄峪铺、熊岗、九里岗、四棵树、东湾、夏家寨、黄龙沟、小星店等20个村,谢湾、文畈2个社区居委会。年末总人口34808人,其中农业人口31890人,男性18197人。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1736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各……。 |
谷城县石花镇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处于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和车城十堰之间。 这里是商家必争之地!扼川、陕、鄂、豫、渝四省一市的交通连接点,交通便利,商贸发达,镇区内因北河、溪河两条河流在此交叉,地似酷似武汉三镇,享有“小汉口”之美誉。现为鄂西北物资贸易集散地。 这里是“朝圣”的起点。西距道教圣地武当山旅游区45公里,古人“朝圣”以石花为始点,“神路”因此得名。 这里是兴业投资的宝地。汉十高速公路直穿……。 |
仙人渡镇位于湖北省老河口市南端.面积114平方公里,人口4万多人.辖32个行政村.其中建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1982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建镇后,镇委一班人牢固树立了“抓集镇建设,促经济腾飞”的指导思想.先后编制了《仙人渡镇总体规划》,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几年来累计投资了大量资金.使集镇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达到了镇区干道网络化、供排水设施系统化、市场规范化和功能多元化。 如今,社会综合……。 |
半月镇位于当阳市南部,因其地形在地图上酷似一轮半月而得名。全镇国土面积2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750亩,山林面积8万余亩,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凤凰农业开发总公司,62个村民小组,9607户,总人口31254人,是一个以精品林果业、种草养羊、优质水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的农业大镇。1、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半月镇地处江汉平原与川东鄂西衔接处,东通荆州,南接枝江,西临宜昌,北达荆门、襄樊……。 |
龙泉镇地处鄂西南,北倚长江三峡,东襟荆楚大地,离宜昌市城中心20公里,是一个“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丘陵镇。镇域面积210.5766平方公里,总人口15956户48419人,其中乡村人口12390户41889人。龙泉镇以“稻花香”牌系列白酒和绿色食品“金银岗”牌柑桔而享负盛名,是名酒之乡、柑桔之乡。【镇域经济实力雄厚】龙泉镇连续多年跻身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行列。2006年,全镇实现……。 |
洪湖市辖镇。1949年属沔阳县第十六区,1951年划入洪湖县第六区(即曹市区),1984年组建府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43.7公里。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2万。有公路至新堤,有柏油路通达中村。辖文当、堤潭、李有口、郭口、太平桥、船码头、双湖、农科所、曙光、农业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化工填料、电线电缆、生物制药、彩印、五金、纺织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棉花。.……。 |
石首市辖镇。1986年经前设小口公社,1986年撤县建市设小河口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22.1公里。面积188.8平方公里,人口3.9万。南濒长江、北通监利。辖中洲、永合闸、神皇庙、新河、黑瓦屋、毕家铺、天心洲、郑家台、季家咀、半头岭、黄沙咀、杨苗洲、河沟子、合兴、南河口、新江、南河洲、杨波坦、老洲岭、小河口、河口、沙口、天鹅、千字头24个村委会和小河口居委会。长江迂回流经此地,大片长江故道成……。 |
以洪湖首字和东林寺庙东林尾字命名。明洪武元年(1368)属玉沙县,明洪武九年(1376)属沔阳州永泰乡;清光绪年间(1767-1911)属沔阳县南乡;中华民国(1912-1949)属沔阳县五区新堤乡管辖。1950年后,属河岺乡公所;1951年属洪湖县一区铜铁乡沙湾村,1958年属郊区公社洪林大队,1961年属郊区河岭公社洪林大队;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石码头公社大队;1984年设区建乡,属石码……。 |
漳河镇因漳河水库而得名,是荆门市西部门户,距市区17千米,地处漳河风景名胜区。1999年以来先后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省小城镇建设“楚天杯”、省旅游明星乡镇、楚天明星乡镇,是省百强镇和全国1887个重点镇之一。漳河镇辖38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222个村民小组,有13962户,43960人,国土面积386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10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53平方千米。集镇规划区14平方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