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为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自治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各市、各部门文明办对第一至第十六批自治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进行了复核,自治区文明办组织进行了抽查。经过复查审核,并报自治区文明委领导同意,继续保留符合自治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标准的横县百合镇六答村等782个村(社区)、柳江区拉堡镇等241个乡镇(街道)、宾阳县交通运输局等1938个单位自治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
宁武镇梁新村位于宁武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武鸣河贯穿而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3个自然屯,21个村民小组, 3862人,党总支部下设4个支部,92名党员。近些年,村党总支部一班人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脚踏实地,扎实苦干,团结拼搏,求是创新,干群关系显著改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容村貌涣然一新,彻底改变了以往落后的工作局面。全村总耕地面积6342亩,其中水田1……。 |
全曾村位于在明山脚下,与镇政府所在地距离6公里,北与小陆村毗邻,全村共有12个自然屯15个村民小组,537户,2515人口,其中劳动力1533人,共有党员54人。耕地面积2613亩,其中水田2340亩,旱地260亩,全村以生产水稻、玉米等作物为主,2003年人均纯收入2690元,2003年水稻总产136.5万公斤,全村面积2.75万亩,山塘有四座。……。 |
永共村位于府城镇东北部,离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有11个自然屯,16个村民小组,597户,2660人,村党支部全体党员36人。全村共有水田750亩,畚地1990亩,荒坡500亩。在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带领下,全体村民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形成甘蔗2300亩,花生200亩,红江橙150亩等示范产业区,规模养鸡、养猪,努力引导村民外出打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甘蔗进厂超过1.5万吨,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58……。 |
路西自然村,因村庄在邕武路西侧,得名。1949年称路西乡,1952年称北湖乡,1960年末复称路西大队。1984年改称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称村公所。1995年复改称路西村村民委员会。路西村……。 |
城东社区成立于2003年,位于县城横州镇东面,辖区面积0.5平方公里,共设26个居民小组,有居民1294户,人口4936人。社区设党支部有党员42人,党支部、居委会所在地设在横州镇宝华中路111号。 城东社区属商住合一的综合型社区,拥有突出的工商业传统优势,个体经济较发达,全社区共有个体经济1900多个,而年产值达5000万的出口型企业万力隆皮业有限分司和投资近2000万的南宁市县级较大的利客隆购……。 |
百龙滩镇大球村位于马山县北部的红水河南岸,与河池市都安县隔河相望,是马山县的北大门,210国道横穿全境,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3个自然屯,14个经联社,37个村民小组、共644户3034人,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其中水田760亩,旱地890亩,村党总支部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8名。2008年以来,大球村党总支部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大力开展以“组织联建,党员联手,活动联搞,资源联用,……。 |
杨柳屯,因村旁有杨柳树,故名。1949年前属柳城县长塘乡辖地。1950年称杨柳乡,属柳城县沙塘区。1958年改杨柳大队,属柳州市超美公社。1961年属沙塘公社。1967年属超美公社。1972年复属沙塘公社。1984年改杨柳村,设立杨柳村民委员会,属沙塘镇。1987年改设杨柳村公所。1995年复设杨柳村民委员会。2018年将名称改为杨柳村村民委员会。杨柳村……。 |
取“古洞”“上洲”2个自然村各一字得名。“古”指古洞屯,“洲”指上洲屯。1951年为古洲乡,属柳江县第四区。1955年属洛满区。1957年为古洲高级社。1958年改称为古洲大队,属红星公社。1959年属洛满公社。1962年称为古洲公社,属洛满区。1968年12月复名古洲大队,属洛满公社。1984年9月改古洲村,并设立古洲村民委员会,属洛满乡。1987年改设古洲村公所。1995年复设古洲村民委员会。……。 |
磨滩村隶属柳南区潭西办事处管辖,东临柳江河畔,是明显的村中村。全村有五个村民小组,全村常住人口980人,外来流动人口8630人,磨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3人,其中男13人,女10人。全村村民生活来源主要靠种植(人均种植面积约0.1亩)、出租房屋和发展三产收入。2005年人均纯收入为3992元,2005年底村集体总收入为133万元,村委于1990年投资200万元兴建鹅山大厦,1994年投资250万元兴……。 |
原驻地南庆屯,原名难定,传清乾隆元年(1736),广东李道光一家逃难至此,因饮水困难而举棋不定,后因其娘病死,勉为其难定居下来,故名。后谐音雅化称“南庆”。1952年前属雒容县。1952年称藕塘乡,属鹿寨县第六区。1958年改新联大队,属雒容公社。1962年并入雒容区竹车公社。1966年复置南庆大队,属雒容公社。1983年改南庆乡,属雒容区。1987年改南庆村,随之设立南庆村公所,属雒容镇。199……。 |
驻地秀水屯,因村前有一水源,水灵动清秀,故名。1952年前属雒容县。1952年称秀水乡,属鹿寨县第六区。1958年改秀水大队,并分出东塘大队,属雒容公社。1962年又与东塘大队合并,称秀水公社,属雒容区。1966年复改秀水大队,分出东塘大队,属雒容公社。1983年改秀水乡,属雒容区。1987年改秀水村,随之设立秀水村公所,属雒容镇。1996年改设秀水村民委员会。2010年随雒容镇划归鱼峰区辖。秀水……。 |
三千自然村,因建村前多次搬迁,取名“三迁”,后改称“三千”。民国时称三千村,属柳江县飞鹅乡。1951年改三千乡,属柳江县第六区。1958年改称三千大队;1962年设三千公社;1968年复称三千大队;1984年改三千村,设三千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设三千村公所。1995年复设三千村民委员会。2021年2月5日更名三千村村民委员会。三千村……。 |
大塘边,因此地有方大水塘,附近几村都想据为己有,争执不下,后改由官方管理,故名。民国时称官塘村,属来宾县小山乡。1951年改官塘乡,属柳江县第二区。1955年属百朋区。1958年改官塘大队,属卫星公社。1962年改为官塘公社。1968年复名官塘大队。1984年改为官塘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设官塘村公所。1995年6月复设为官塘村民委员会。2021年2月5日改称官塘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官塘村……。 |
清朝时期,原有韦、何两姓三户人在此居住。驻地村原名叫“六有”,后来,两广内乱,邓、杨两姓六个人逃难至此,在一棵大树下休息,认为这地方很好,决定在此落户。杨、邓两姓很快发展起来。人们议论全靠六位在此休息,定下这个好地方,大家决定把“六有”改为“六休”。1951年成立六休乡,属大埔区。1958年撤区并乡,属大埔乡;同年改六休大队,属东方红公社。1961年龙台大队并入,属大埔公社。1962年改六休公社,……。 |
传清宣统二年(1910),驻地驻扎有清兵,并建有一座凉亭,故名。1951年为凉亭乡,1958年设凉亭大队并析出黄塘大队,1962年与黄塘大队合并成立凉亭公社。1969年改大队并析出黄塘大队,1984年改称凉亭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称凉亭村公所,1995年改称凉亭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凉亭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