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点推荐 > 江苏省第十三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8]
江苏省第十三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8]
根据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关于做好第十三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经申报、初审、考核程序,拟提请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对各设区市推荐的626个村、290个社区命名为第十三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
太阳殿村位于兴仁镇西北部,与南通市相邻。由原4个自然村合并组建。沿海高速公路,江通公路,平海公路,穿境而过。全村辖35个村民小组,1360户。现有人口3980人。耕地面积3835亩。外来人口252人。现有党员120人。村设党总支部,下设三个支部,即工业支部,农村一支部,农村二支部。村有农业特色天富园林。规模企业5家,民营企业20多家.道路畅通,环境优越,是工业生产投资的好地方。全村民营企业蓬勃兴起……。 |
因村委会驻地位于原通海镇,故名。1965年称2大队,1981年定名为通海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时,改称为通海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通海村:位于张芝山镇东南7公里处。……。 |
三圩埭村位于川姜镇西部2000年5月经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来的三圩埭村、姜西村、天三港村合并而成。全村共31个村民小组,人口2932人,面积3.9平方公里。2000年以来,三圩埭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到2008年底,已有49家有限责任公司落户三圩埭村,其中包括2008年度南通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的通州市华明塑料有限公司。2008年全村工业总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1……。 |
通州市二甲镇六甲镇村,由原来的六甲镇村、水流镇村、九甲坝村、石桥村合并而成,全村47个村民组,人口5549人,农户2211户,耕地5300亩。近年来,在市、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季新华为首的党支部一班人,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领,明确思路,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农业上大力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大棚设施栽培和高效作物,积极与养殖户配合,成立50亩龙虾养殖地,……。 |
先锋镇十六里墩村由原十六里墩村和天王桥村合并组成,位于先锋镇西首,与南通市观音山镇毗邻,占地面积为2.4677平方公里,本地人口为3760人,现有党员93人。村区位优势明显,通甲路,青年路东延段穿境而过,近邻苏通大桥;位于村南部的南通火车站东站,是集货运、客运为一体的综合性中转枢纽,也将是从上海驶过长江的第一站,与筹建中的物流园将形成一流的承南启北的区域营运物流中心。在党的十五大召开以来,随着改革……。 |
吉坝村位于南通市接壤如皋市西北门户,南临闻名遐迩的施港河,北临百年古镇新坝街,新老204国道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吉坝村是由原吉坝村、殷坝村、杨元村、卫桥村合并行成现区域,全村共有4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5158人、142名党员、1706户、3542亩约4.46平方公里,原有工业基础比较雄厚,拥有大中小企业32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家,规模以上企业5家,全村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为农业发展导向……。 |
通州市十总镇柏树墩村位于通州市北部,十总镇南端,与五甲镇相邻。是2008年3月,由原来的柏树墩村与施家店合并成立新柏树墩村。全村耕地面积5667亩,建筑面积902亩,绿化面积1231亩,人口4660人,绝大多数农户从事种植业。全村正式党员146名,预备党员1名,男性党员名,女性党员名。年龄在55岁以下63人,占53.8%,最大年龄79岁,最小23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3人,占36.8%,小学及以下……。 |
位于秦灶街道的北辖区,故取名秦北村。管辖该村,故名。解放前13大队为2烈村、秦北村为3烈村;1962年12大队分为12大队与13大队;1978年13大队改为黑鱼桥大队、12大队改为秦北大队;1983年黑鱼桥大队改为黑桥村村民委员会、秦北大队改为秦北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由黑鱼桥村、秦北村合并设秦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秦北村:位于秦灶街道的西北部,北与通州接壤,东临江通路,西临南通火车站,永兴……。 |
三余镇中闸村位于三余镇东片,全村总人口2730人,耕地面积4555亩,辖24个村民小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设施基本完善。村内个私企业12家,以纺织产品、五金加工为主,有一个百亩生态园村,一个浙海畜业万头猪场。近年来,中闸村在村两委一班人的率领下,励精图治,勤奋工作,多次受到通州市区委、区政府、通州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综治委和三余镇党委、政府的表彰,是通州区文明村、模范村民委员会、民主法制示范村、……。 |
因此村住户多为以前周庄、徐庄、黄庄等搬迁过来合并而成,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周徐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周徐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周徐村:位于平明镇西北2公里处。……。 |
因原有一条大禹治水时留下的土堰,后从临沂西北迁来李姓人氏在此堰上居住,得名李堰,后来演变为李埝,故名。解放前属山东省海陵县羽西区李埝乡,1953年划归东海县。1958年为李埝林场东李埝大队,1965年属李埝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东李埝村村民委员会。2002年西李埝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改为李埝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李埝村:位于李埝乡政府所在地。……。 |
因该村坐落在河沟两边,属湖荡地区,又时姓多,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时湖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时湖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时湖村:位于西埠村东南1公里处。……。 |
因该村周围有土墩,墩上长有茅草,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毛墩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毛墩村村民委员会,1984年改为茅墩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茅墩村:位于金牛公园东南1公里处。……。 |
山西洪洞县迁来,因河上造石桥通行而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石桥河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石桥河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吴庄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沿用至今。石桥河村:位于山左口乡以东2公里处。……。 |
因位于张谷村南面,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前张大队。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前张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前张村:位于曲阳村东北3公里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