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呼和诺尔镇位于陈巴尔虎旗西南部,距旗所在地巴彦库仁镇西南50公里处,东经118°54′,北纬49°12′。南邻鄂温克族自治旗,东与海拉尔区、宝日希勒镇连接,西部、西南部与新巴尔虎左旗接壤,北靠海拉尔河与东乌珠尔苏木、西乌珠尔苏木、巴彦哈达苏木、巴彦库仁镇隔河相望。土地面积4579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24.6%。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760平方公里。境内海拉尔河长145公里,河流面积1.73万亩。大小湖泡30个,水面1.36万亩。
2022年,全镇总户数1785户,总人口4094人。全镇有蒙古、汉、达斡尔、满、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8个民族,镇区设有党群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局、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完工林场、呼和诺尔中心卫生院、农村信用社、呼和诺尔派出所、交警中队、完工法庭、邮政通讯、市场监督管理所、国网蒙东电力公司陈巴尔虎旗供电分公司完工供电所、呼和诺尔学校等10余个单位。
二、建置沿革
“呼和诺尔”系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湖”,以镇附近的湖而得名。本镇始建于1946年,原名为呼和诺尔苏木,于1999年10月建制完工镇,2001年4月同哈尔干图苏木合并,2006年更名为呼和诺尔镇。
镇下辖8个嘎查、2个社区。包括白音布日德嘎查、哈日诺尔嘎查、哈腾胡硕嘎查、乌布日诺尔嘎查、完工嘎查、哈日干图嘎查、宝日汗图嘎查、安格尔图嘎查和呼和诺尔社区、哈日干图社区。
三、经济发展
(一)畜牧业
呼和诺尔镇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纯牧业镇。多年来,坚持以生态优生绿色发展为导向,紧紧围绕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突出提质增效,调整优化畜群结构,建设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快肉羊、肉牛、奶牛标准化基地建设,实现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加大合作组织组建力度,形成“企业+牧民专业合作社+困难户”模式,不断完善企业与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牧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截至2021年,全镇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23.9万头(只),其中:大畜3.6万头,小畜20.3万只。实现接羔成活率99%,免疫率100%。建成标准化棚圈21座、项目机井18眼。扩大牧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现有自治区级示范家庭牧场3户、市级示范家庭牧场8户。
(二)林 业
陈巴尔虎旗完工林场始建于1957年,位于陈巴尔虎旗西南部,场址地理坐标为北纬49°12′,东经118°54′,东北部与巴彦库仁镇接壤,东南部与海拉尔区毗邻,南接鄂温克族自治旗,西南与新巴尔虎左旗相连,西北与俄罗斯隔河相望,隶属于陈巴尔虎旗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初完成国有林场改革,确定完工林场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7个(现实有编制为15个),全场现有职工总数为42人,其中在编人员数为13人,未占编人员为14人(原巴彦库仁苗圃职工,因国有林场改革后机构撤销,人员并入完工林场,工资待遇参照事业单位工资执行),管护人员15人。
完工林场主要职能为公益林管护、森林草原防扑火、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抚育、营造林、森林资源监测等。同时大力推广林业先进实用新技术,加快森林培育步伐,不断提高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
完工林场施业区总面积124万亩,其中:乔木林面积2.96万亩,疏林地面积1.6万亩,灌木林地面积25.56万亩,未成林地面积13.78万亩,无立木林地面积22.93万亩,宜林地面积51.02万亩,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6.3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5.71%,活立木蓄积9.49万立方米。
完工林场地处呼伦贝尔沙地腹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该地区年降雨量不足380毫米,林地立地条件差,因此沙化治理工作任务艰巨。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森林面积不断增加,现已建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网、片、带相协调的防护林体系。使本地区的草牧场得到有效保护,土地沙化得到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经营主体
呼和诺尔镇现有注册的经营主体共有268户(个体户199户、企业31户、合作社38户),其中:家庭牧场共有110户,商业(商店)有26户(营业11户),餐饮有17户(营业5户),服务业(旅店)有4户,修理业有10户,加工业有8户,兽药店有2户,内资企业有11户,公司有19户,合作社有38户。本土企业有完工民族奶油制品厂。
(四)交通通讯
完工站位于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镇,车站建于1901年,现站舍建成于1998年。位于滨州线811公里240米处,为滨州铁路上的四等站,是接通中俄蒙、东北亚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工站现有在职职工12名,日均接发列车60对,主要的担负的运输任务为列车的接发、会让以及呼和诺尔镇居民出行旅客列车的乘降组织。
呼和诺尔镇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滨洲铁路、G301副线、S201、村村通乡村公路构成发达的交通网,镇内各种公路里程329.757公里。呼和诺尔镇距海拉尔航空70公里,境内有乌固诺尔、完工、赫尔洪得等3个铁路车站,滨洲铁路在呼和诺尔镇境内贯穿92公里。
全镇移动通讯无死角,均可使用无线网络。
(五)旅游业
呼和诺尔镇着力推进旅游业发展,转变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实施“旅游+”战略,着力打造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镇和“我牧你游”海拉尔河游牧自驾公园两大旅游品牌。2021年11月,呼和诺尔镇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文化名镇。
四、生态建设
坚持草原保护与建设并重、以保护为主的方针,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草畜平衡制度,遏制草原生态恶化趋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2021年来,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实施草原网围栏建设项目3万亩。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入,清理辖区水源地及海拉尔河南岸垃圾1000余吨;清理哈日干图社区、乌固诺尔生活区、镇区及铁路沿线生产生活垃圾8000余吨。督促各级河湖长常态化开展巡河巡湖工作。严格落实“林长制”有关要求。开展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抓获制止2起违法盗挖野生药材案件,拘留行为人9名,罚款数额6500元,有效治理破坏草原林地行为。专项开展春秋季草原灭鼠行动,灭鼠成效显著。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厕所革命”顺利完成,全镇共完成水冲式厕所改造190座。户厕整改工作扎实有效,“问题厕所”已全部整改完成并投入使用。不断加强镇区水源地保护区管护工作,巩固提升水源地环境质量,确保全镇饮水安全。爱国卫生活动广泛开展,镇区环境面貌有效改善。
五、新牧区建设
2021年来,新建垃圾处理转运站2座,投入100万元新建生活垃圾处理闪蒸矿化炉1座,投入127.7万元新建牲畜垃圾处理晾晒厂2座,配备吸污车1台,净化车1台,垃圾压缩车3台。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在多处难行路段铺设砂石道路,及时修缮损坏的自然路及铁路涵洞,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题。投入2060万元实施呼和诺尔镇所在地至海拉尔段64公里乡村公路扩建二级公路工程。全面推行“路长制”,进一步规范公路管理。完成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实现镇域内广播电视网络全覆盖。完成老旧路灯升级改造,不断美化镇区环境。供电服务有效保障。完成铁路转供电274户21个变台,依托光伏发电项目为牧民解决用电问题90户。完成基础设施项目粉碎机4台、抛撒机6台、灭鼠器及太阳能提水机各20台。
六、社会事业
(一)教 育
陈巴尔虎旗宝日希勒小学呼和诺尔教学点占地面积为1976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47.86平方米,2015年新建教学楼投入使用,改善了教学环境。现有教职员工15人,专任教师13人,现有幼儿21人。多年来,学校遵循“尊重每一位孩子,关注每一位孩子,让每位孩子都富有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和谐、绿色、快乐”为核心创办爱心学校。在工作中,广大师生谨记校训“爱心、耐心、细心、信心”,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形成了“和谐、健康、快乐、创新”的良好氛围,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及社会的认可。
呼和诺尔学校主要承担着当地适龄幼儿学前三年教育和适龄儿童六年义务教育任务。学校多元化课程的设置,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国家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所有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夯实基础,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养;蒙语文、经典诵读等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发展特长,丰富思想内涵;各种主题活动、少先队活动、实践活动、体育活动,使学生充分张扬个性,磨练意志品质,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因此,学校始终坚持“把校园建成花园,让校园成为乐园”建设目标,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园活动,建设民俗体验区,孩子们在休闲娱乐中就可以领略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认真落实民族团结工作,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蒙语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课程,加强幼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能力,让幼儿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根植到孩子们的心灵中。
(二)卫生医疗
2022年,镇有卫生院2所,共有医生11人,护士11人,病床11张,白音布日德嘎查、安格尔图嘎查、哈日干图嘎查、乌固诺尔生活区建有卫生室。承担辖区内居牧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组织实施辖区内妇幼保健、预防接种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镇卫生院对贫困户、慢性病、精神病患者开展免费送医送药活动,对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和贫困特殊人群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分利用流动医疗巡回车、健康小药箱进牧户等切实解决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积极开展健康促进教育讲座,使牧民了解健康生活知识,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常识,提高健康水平,促进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
(三)文 化
呼和诺尔镇把文化工作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工作来抓。镇建有党群服务中心,内设有文化站,包括文化娱乐、图书阅览、体育活动设施俱全。全镇8个嘎查和2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均达到了标准化要求,并坚持“一室多用”的原则,党员活动室与“远程教育”站点、“草原书屋”“便民服务点”合并使用,切实发挥了党员活动场所的综合效益。实施了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响工程,完成了镇区有线电视网络升级工程,文化站标准化建设等。
呼和诺尔镇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不可移动文物96处,其中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这些遗址遗迹涵盖新石器、鲜卑、室韦、元、明、清、近现代建筑等。室韦时期的典型遗址为岗嘎墓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岗嘎墓地进行了系统钻探和正式考古发掘。文化遗产保护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同步展开,考古勘探墓葬86座,其中经正式发掘的有22座。主要葬具为独木棺,随葬品丰富,出土了玉饰、陶罐、桦树皮箭囊、珠饰、铜带饰等大量珍贵的文物。2014年9月24日,岗嘎墓群正式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批准为“岗嘎遗址公园”。岗嘎墓地为探寻蒙古族源提供了最新的考古实证资料,成为2014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近现代遗存典型的有日伪军事工程、苏联红军墓,中东铁路建筑群等。其中中东铁路建筑群数量多,保存好,是呼和诺尔镇最主要的历史建筑群。
持续加强玛拉沁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玛拉沁历史文化街区格局是以1900年起修建的中东铁路为轴线,保护范围总面积为15.81公顷,其中不可移动文物4处,9632.28平方米;历史建筑28处,51844.99平方米;传统风貌建筑20处,34599.52平方米。街区内遗存至今的有清末历史建筑、独具俄罗斯宗教文化传统建筑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兴建的建筑。呼和诺尔镇境内还保存有较多的历史古迹和战争遗址,其中麦丹之战和苏联红军烈士陵墓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底蕴让玛拉沁街区独具特色和风情。
(四)民政
2020年全镇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户79人全部脱贫。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截至目前全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有160人、特困供养22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63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4人、三民救济享受人7人、享受孤儿育养补助(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人、危险性3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奖代补”享受人10人、享受长寿补贴的80岁以上老年人91人,以上补贴都按时发放至一卡通账号中。
七、结语
当前,呼和诺尔镇正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认真贯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全面推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积极打造历史文化名镇和“我牧你游”海拉尔河游牧自驾公园两大旅游品牌,将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民俗风情等多种要素有机融合,大力推动呼和诺尔镇更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负责人:娜娜
通讯地址:呼和诺尔镇人民政府202室
邮政编码:021500
工作电话:0470--6780104
办公时间:9:00--12:00,14:00--17;00(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