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村位于独山乡政府,西部,与施官镇毗邻,全村辖23个村民小组,居民户591户,总人口2360人,劳动力资源数1199人,其中从业人员1049人。全村总面积9。1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11公倾,是一个丘陵地区村。 全村农业生产品种以小麦、油菜以及水稻为主。年粮食总产量可达6000吨;油料600吨。牧业生产以养殖鸡、鸭、鹅、猪、牛、羊为主。每年户均饲养生猪3头,家禽120只。林业以速生林为主。有果……。 |
白露,传清末始建,因建村时筑有白石路一条,于白露节完工,故名。1968年设白露大队,属朝南公社。1984年改村。1987年改为白露村公所。1996年3月31日又更名为白露村民委员会。属石塘镇。白露村……。 |
白露,因民国时辖域内设有白鹅、六楼2行政村,后2村合并建乡,各取一字得名“白六”,后谐音雅化为“白露”。民国时设白鹅、六楼2行政村。1951年2村合设白六乡,后谐音雅化称白露乡,属柳江县第三区。1955年属成团区。1958年改白露大队,属先锋公社。1959年6月分白鹅、六楼2大队,属成团公社。1962年白鹅、六楼2大队合置白露公社,属成团区。1968年复改白露大队,属成团公社。1984年9月改白露……。 |
“白露”源于辖域内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始建的白露窑村,因村边有白杨环绕,远望村中房屋时隐时露,且村人多以烧窑为业,故名。设村初驻白露窑故得名“白露”。后辖区变更,驻地迁徙,仍沿用原名称至今。辖区1949年前属柳江县广源乡。1950年为白露村,属柳州市第八区。1952年属柳州市第三区白露乡。1958年称白露大队,属钢铁公社。1961年属白露公社。1967年改为红露大队,属红露公社。1975年复……。 |
隋代年间,建一白楼,以楼名命名,故名白楼,明代年间,白楼拆除,演变为白露。1949年属汲县。1955年属柳庄乡入初级社。1956年成为高级社。1958年建立白露大队,属孙杏村人民公社。1986年改为白露村民委员会,属卫辉市孙杏村乡。1990年属孙杏村镇。2005年7月属牧野区和平路街道。2006年8月属电源产业园区。2015年属和平路街道。白露村……。 |
白露村隋唐时期叫“兴隆镇”。镇内有曹、闫、李、史、朱五姓。明初大迁民时期,先祖刘旺,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随着移民潮来到滑州(城关)南“寺庄村”,行至滑州南17.5千米的“兴隆镇”村,这天正是“白露”节气。后来人们为纪念洪洞迁民这件事,就把当时住的客店改叫“白露店”。后来刘姓已成为一大姓氏。人们逐渐将“白露店”代替“兴隆镇”,再后来人们又把白露店的“店”字去掉,叫“白露”。解放后正式将村名定为“白……。 |
传说古时东堡财主汪大米扬言要买尽从家门口到县城的路,不从别人土地上经过,白露畈的人不服汪大米,用石灰洒满畈中通县城的必经之路,以防汪大米偷偷从此经过,汪大米只好从河背绕道上县城,后来人们称这个畈名白路畈,白露人干脆在路字头上加个雨,天降甘霖岂不更好?于是白路畈喊成了白露畈,白露村因白露畈而得名。建国前属铜钟乡仙师保,1950-1952年属高拱乡;1953-1955年属横岭乡;1956-1958年高……。 |
以白露同音命名,因此地共有一百个铁匠炉,得名“百炉”,后因“白露”与“百炉”同音时久即称此名。1947年至1951年,白露隶属于鹿头区管辖。1956年5月,全县区级机构进行了调整合并,白露归新寺乡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时,命名为前锋二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前锋大队改为白露村,成立白露村村民委员会,隶属于新市镇所辖至今。新市镇白露村位于钱岗西6公里处,是一个自然村,四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 |
白露村是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古港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0181108233。 |
白露村由原太英村、白露村两村合并而来。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434户1742人,其中农业人口1630人。共有49名党员,耕地面积约1455亩,其中水田面积约1259亩,村民以农业为主,主产粮食、茶油等,粮食自给有余,盛产西瓜,销往全市。……。 |
人民公社时期该地曾设有大队,地名普查时更名为白路大队,设村时沿用其名。1951年为天宝乡2村,1958年并入天林人民公社为6中队,1961年析置天宝公社为9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白路大队,1984年撤大队复村。2019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天宝乡并入天林镇,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将白露村与仓沟村合并,设立白露村,办公地点驻原白露村办公阵地。白露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