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陈庄村是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望都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130631100216。 |
北陈庄村位于泃阳镇西部,距市中心6公里,东至密三路,西至周四庄,南至查马坊,北至小田庄。全村200户,937人,党员34人,村民代表19人,两委班子成员3人,耕地面积110亩,村址面积150亩。……。 |
据查,李民最早在此居住,明“燕王扫北”时,李氏几户人家藏于村西井下地道内得以幸免。明永乐初,又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张氏、高民。因其时村人多以制针为业,取名“针家庄”。后演变为陈家庄。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县长杨及龙为区分本县两个除家庄,根据方位将该村改名为北陈庄。北陈庄位于中韩公社驻地东北1公里处。槐河流经村南。地势较平坦,为黄土质。人口1487人,均为汉族。耕地面积2390为北陈庄大队驻地。……。 |
北陈庄村:北陈庄村原址在滏东大街路东、北仓路南侧。2014年进行了城中村整体拆迁改造,回迁小区为恒大名都小区一期,已于2018年完成回迁。明朝永乐年间,程、陈等姓从山西迁来,因程姓居多,取名程家庄。清康熙年间分为两个村,在南的叫南程家庄,后简称南程庄,在北的叫北程家庄。同治未年,北程家庄改为北陈庄。 ……。 |
北陈庄村位于张王疃乡西北部,人口654人,160户,耕地1300亩,主要发展种植、养殖。2018年,建设林下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建成大棚109个,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合作模式,扶持贫困户11户,户年均增收3000—5000元。 ……。 |
东釜山乡北陈庄村位于东釜山乡政府驻地西北3.5公里处。清朝建陈庄村,1958年分为南、北陈庄两村,该村位于北部。全村共有115户390人,耕地面积585亩,村“两委”班子由4人组成,村民代表13名。村班子团结务实,真心为群众干实事,深受全体村民和党员的拥护。该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农业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产品为小麦和玉米。 ……。 |
北陈家庄村位于冀州区西南(位置),隶属徐庄乡镇,全村共286户926人,有党员53名。村庄耕地面积3200亩。全村收入以种植棉花玉米花生等为主。……。 |
陈庄村位于交河镇政府所在地北3公里。全村160户,共51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有4户4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20户。2014年人均纯收入2549元。 该村占地面积约150亩,耕地面积1300亩。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村容村貌相对整洁,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健全。……。 |
北陈庄村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遵化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471100210。 |
北陈庄村隶属于浚县浚州街道办事处,位于浚县浚北新城2公里处,东与霄河路毗邻,南与永济大道、浚州大道交汇,向西经快速通道直达鹤壁新区,西与渭河相依,北与聆海大道(G342)接壤,连接范辉高速,交通便利。整个地形呈长方形,地势平坦,空气清新。总面积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70人,流动人口120人,耕地600亩,党员38名,村两委干部6人。主导产业:特色种植、养殖、铸造、劳务输出。先后荣获全县“五个好”……。 |
明永乐年间,陈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名陈家庄。渐简称陈庄。因南有陈庄,1981年改名北陈庄。1958年称陈庄大队,属合河人民公社。1981年改称北陈庄大队。1983年更名为北陈庄村民委员会,属合河乡。北陈庄村……。 |
清中期,陈姓在此建村定居,因东南5千米已经有一个陈庄,故称北陈庄。1916年属淮阳县。1927年属淮阳县第五区。1947年11月属商水县。1949年4月属十区(固墙)胡吉乡。1955年12月属七区(固墙)蔡庄乡。1958年5月属胡吉乡,7月属固墙乡,8月属固墙公社。1961年8月,组建北陈庄大队,属固墙区。1962年6月属固墙公社。1975年11月属韩屯公社。1980年5月,组建尚庄大队。1982……。 |
据传古时有陈姓兄弟两人,率家小由孟津县送庄镇梁凹村迁来,因居住在陈村以北,故名北陈。1948年后属洛阳县第二区。1955年改属海资区。1956年由洛阳县划入孟津县,属中心乡。1958年成立北陈大队,属海资公社。1965年改属朝阳公社。1984年改为北陈村民委员会,属朝阳乡。1995年属朝阳镇。北陈庄村……。 |
北陈庄村是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南鲁集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723104213。 |
北陈庄村位于霍各庄镇北部,全村157户,717人,党员25人,村民代表11人,村两委班子5人,耕地面积639亩,人均收入8000元。主要特点:两委班子健全,制度能够落实,集体经济实力较差,大部分村民在个体企业上班,村民人均收入一般,是美丽村庄,村情较稳定,村容村貌较好。以农业种植、村民在个体企业打工为主。……。 |
北陈庄村位于下伍旗镇西北部,南紧临右堤路,东临武香路,全村现有445户,1662口人,党员33人,村庄占地1500亩,耕地3159亩,村内私营企业2家(从事塑钢门窗行业)。2014年村集体固定经济来源为上级转移支付、土地承包费,年集体经济收入14.5万元;年支出一般11.3万元,主要用途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水电灌溉费用等,主要依靠上级拨款。村民人均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主要依靠种植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