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有座庙叫曹王庙,故得名。1958年赫店人民公社建社开始,现曹王村无名属于赫店大社管辖,归属开城区,1965年后又化到头埠大队,1970年从头埠大队分出来成立曹王大队,1983年赫店人民公社更名为赫店乡人民政府,在1989年以圩口为单位,曹王大队分为朱圩大队和曹王大队,1992年赫店乡人民政府更名为赫店镇人民政府后,于2006年朱圩大队和曹王大队再次合并,命名为曹王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曹王村……。 |
曹王村位于新兴集的北北邻河南省永城市,是涡阳县通往永城的门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该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共有总人口 4660人,耕地面积6975亩;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农业生产做到旱能浇涝能排;该村设一个党总支部,辖两个支部,共有党员94名,该村党总支部连续多年被涡阳县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具有较强的为民服务意识。该村是国家农业部定点的小麦繁育基地。……。 |
因以曹姓,王姓人氏聚居,故名。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属兴隆镇管辖。1949年后称曹王村,属天水县第十四区(娘娘坝区);1956年撤区并乡后属娘娘坝乡;1958年公社化后,曹王村改为曹王大队,属娘娘坝公社;1983年公社改乡后,曹王大队改为曹王村,设曹王村民委员会,属娘娘坝乡;2001年9月撤乡建镇后,属娘娘坝镇,名称沿用至今。曹王村……。 |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村,初名旺财村,后因人丁繁衍,热闹嘈杂,改“财”为“曹”,“旺”则简写为“王”,是为“曹王”。1768年邓氏人家迁此定居,建国前属高要县第四区;1953年5月属高要县第九区依坑乡;1955年2月属永安区;1958年10月属高要县广星人民公社三团;1959年7月改称曹王大队,属永安人民公社;1983年4月改称曹王乡政府,属永安区公所;1986年又改称曹王村,属永安镇;1……。 |
清乾隆元年(1836),曹姓由本县麦仁店迁此定居,继有王姓从杨集迁此建村,两庄相连,取名曹王。清属洪水里。1931年属湖岗区。1934年属西洪联保。1941年属西洪乡。1958年建立曹王生产大队,属东洪人民公社。1966年划属西洪人民公社。1983年底改称曹王村民委员会,属西洪乡。曹王村……。 |
曹王村位于夏李乡政府东5公里处,距县城15公里,1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共541户,2008人,耕地面积3000亩,林地442亩。主要经济来源是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近新修整硬化了街道约3公里,村内主干道安装路灯63盏,打了一眼100米深水井,并铺设管道。目前,该村共安装自来水用户540户,入户率达到100%。曹王村2016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户,8人,村两委班子7人,党员47名,今后发展规划:1……。 |
曹王村,明初曹姓兄弟二人自直隶枣强徙居于邹平故城(孙家镇)东十里,在灰李屋子(今辉里村)与打鱼李(今有里村)之间的几间草棚里暂居,看到这里有大片土地,就在此垦荒种田定居下来,渐渐形成村庄。为不忘先祖,遂取名曹王庄。明末清初之际,凶年饥岁,何氏之先何养廉自新城(今桓台)陈家庄徙居于此。嗣后王氏之先自小清河北花沟乡南寺庄居于此。刘、李也相继来居。清中期以后陆续又有苏、曲、贾、郭、孙、李、沈、常、孟、杨……。 |
曹王村:位于曹王路北侧。曹王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产业转型发展,振兴乡村文化,村民自治管理等,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曹王村深入挖掘村庄文化资源,弘扬乡村庭院文化,以“美丽庭院”为重点,将民俗文化与特色产业建设相结合,培育出瓷上文化、草编人家、蒸糕人家等极具农村气息的特色农村产业庭院。……。 |
1961年区划调整时,因该大队曹姓居多而命名为曹家大队。后王家村合在当时曹家大队,曹王村由此而来。曹王即为“曹”姓、“王”姓。1961年区划调整时,因该大队曹姓居多而命名为曹家大队。后王家村合在当时曹家大队,曹王村由此而来。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实行乡、村建设,隶属于南七乡。2001年撤乡并镇,将南七乡并入下吉镇。2012年下吉镇复名为下邽镇。现隶属于下邽镇,沿用至今。曹王村……。 |
曹王村座落于美丽的南湖区余新镇南首,西依海盐塘,南与凤桥新民村接壤,东与凤桥大星村交界,南北湖大道纵越,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区域面积3.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0余亩,旱地850余亩,村班子成员4名,党员86名,11个村民小组,495户,户籍人口1815人,外来流动人口200余人。占地42亩的江南名胜大曹王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的一张金名牌,为发展旅游观光奠定了基础。全村共有个私企业65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