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山上种有大量茶树,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茶坑生产大队。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茶坑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1984年,撤销茶坑生产大队,设立茶坑村民委员会,简称茶坑村委会。茶坑村……。 |
茶坑村 茶坑村位于建溪东岸,距离市区15公里。土地面积8949亩,其中耕地面积494亩、林地面积8000亩。下辖1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31户,总人口531人。村两委干部5个,党员28名数,村民代表27名。该村以种植油茶和毛竹为主要经济来源。2011年实现村财收入5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07元。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该村党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健全“168”党建工作机制和“四议……。 |
公社化时从司前划出为茶坑大队,1984年称茶坑乡政府,1986年称茶坑村委会,1990年称茶坑管理区。1999年复称茶坑村委会,沿用至今。茶坑村……。 |
茶坑村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之称的梁启超故居所在地,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新会会城以南12公里处,地处银洲湖畔,背靠凤山,凤山东面是西江、潭江汇合处。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办事处办所辖村之一,全村面积6平方公里,分为十四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5400多人,是全国著名侨乡。现为江门市生态示范村、农村科技信息直通车示……。 |
茶坑村委会简介恩平市恩城办事处茶坑村委会地处恩平市中心城区西北侧,位于温泉路旁,毗邻碧桂园楼盘,辖区面积6.2平方公里,常住户籍总户数694户,常住户籍人口2512人,流动人口320人。耕地面积2102亩,其中旱地175亩,水稻1250亩,鱼塘427亩,果园250亩。另有山地面积1500亩。下辖村民小组10个,其中革命老区村有新联、黎寸等2条,移民村有新联、新厂、黎寸等3条。共有党员42人,分设6……。 |
因以前种有很多茶叶和茶籽树,且有一条小河,当地村民俗称小河为“坑”,故名。1940年设保;1952年由保改为乡政府;1958年10月,乡政府改为生产大队;1983年11月,生产大队改为乡政府;1987年1月,乡政府改为村委会;1989年11月,村委会改为管理区;1999年3月,管理区改为村委会,沿用至今。茶坑村委会位于茶坑水库尾桥头侧边,距镇政府约6公里,现有人口1368人,耕地面积180多亩。茶……。 |
该地村民以种植茶油茶为生,茶油为村庄特产,故名茶坑村。1949年前夕属利村区和平乡,1949年初期属属利村区上坪乡,1958年属利村公社称茶坑大队,1968年与下渭大队合并,称茶坑大队,1971年又划分为下渭和茶坑大队。1984年属利村乡茶坑村沿用至今。茶坑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为太乙乡第六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太乙乡茶坑村。1958年属金盆公社为茶坑大队,1961年划入太乙公社,1964年属金盆公社,1968年并入东升大队,1974年复为茶坑大队。1984年3月人民公社改为乡镇政府,5月生产大队改为茶坑村村民委员会。茶坑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城关区,合作化时期属茶坑高级社、清湖人民公社、茶坑大队、1984年改为陡水镇茶坑行政村,1998年改为陡水镇茶坑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茶坑村……。 |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五六都,1914-1949年属大椿乡,1951年属杨津乡,1958年为茶坑大队,1984年改为茶坑村,沿用至今。茶坑村……。 |
茶坑村先属西岭公社,后属西沙乡。1968年与西岸合并为团结大队。在1970年茶坑与西岸又分开,茶坑同西斗山合并为一个大队。1984年撤大队改称茶坑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西沙乡又与黄桥合并为黄桥镇后,属黄桥镇。自命名以来,沿用至今。茶坑村,位于黄桥西面,与吉安县桐坪镇和尚贤乡接壤,辖茶坑、西斗山两个自然村,共7个自然村,282户,916口人,1053亩耕地。……。 |
据村本名茶溪,因觉得溪大坑小,改名为茶坑。解放初建立茶坑行政村。1956年合作化时建立茶坑农业社。1958年公社化时属三坑口管理区。1961年成立茶坑大队。1985年建立茶坑村村委会。2001年区划调整时随明山乡划入新宅镇管辖,并延续至今。茶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