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楼村东面、北面紧靠故黄河、南面与赵庄村接壤、西面与三大家村和徐安村为邻。该村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和养殖。常楼村下辖常楼、魏安两个自然村,人口5754人,6473亩耕地,23个村民小组。该村有党员108人,2008年该村成立了常楼村总支委员会,下设常楼党支部和魏安党支部。 在农村社会建设事业中,常楼村始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推进依法治村工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创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
常楼村位于关店乡西南部,南邻丁集乡,西邻顾桥镇。耕地面积3145亩,含5个自然村,6个村民组,总人口约2218人。农作物播种面积6380亩,有效灌溉面积3145亩,粮食总产2918吨,农民人均纯收入5573元。一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常楼村在村支“两委”带领下为了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做出了村党员干部应有的贡献。村支两委班子现有村干部6名。村“两委”认真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双培双带等载……。 |
明弘治年间,常姓居此,盖有楼,名常楼。后常姓衰落,将田产卖给高姓,高姓落户,村名沿用。清咸丰十一年(1861)监生高云亭等创修寨,清宣统三年(1911)文生高宝善重修,名常楼寨(又名德辅寨),寨废复名常楼。1949年属项城县第二区。1958年9月为新桥公社常楼生产大队。1983年12月为新桥乡常楼村民委员会。1988年10月新桥撤乡置镇,为新桥镇常楼村民委员会至今。常楼村……。 |
常楼村:位于双八镇东北5公里处。……。 |
常楼村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辛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422108225。 |
常氏祖帮禄于明万历年间,从本县马家口迁此建村,因盖楼房,取名常家楼,后简称常楼。1949年,为濮阳县九区常楼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王称堌乡常楼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为大队,为王称堌人民公社常楼大队。1984年1月成立濮阳市郊区,为濮阳市郊区王称堌人民公社常楼大队。同年撤社建乡,为濮阳市郊区王称堌乡常楼村民委员会。1987年4月撤销濮阳市郊区,恢复濮阳县,为濮阳县王称堌乡常楼村民……。 |
原为武庄。明洪武年间常氏来祖三人从翰林楼迁此居住,后因武姓绝嗣,常氏兄弟三人有一人失踪,剩下两人分居两处,各盖楼房一座,分为东、西两村,因此村位于东边,故命村名为东常楼。1927年属第八区(临蔡城)。1949年属淮阳县第三区(临蔡)。1958年设东常楼大队,属临蔡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东常楼村民委员会,属临蔡乡。1988年属临蔡镇。2019年属淮阳区临蔡镇。常楼村……。 |
明永乐年间常玉春曾孙常东安自山西迁居此地盖有楼房,取名为常楼。1949年属太康县第八区(马厂)。1958年成立常楼生产大队,属马厂公社。1983年更名为常楼村民委员会,属马厂乡。1998年撤乡建镇,属马厂镇至今。常楼村……。 |
明崇祯年间,常氏自谢集大常庄迁此建村盖楼,故名。1939年属第十区徐隆店联保。1946年属朱集镇徐隆店外三保。1949年属刘口区石楼乡。1956年建常楼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刘口乡。1958年改为常楼生产大队,属道口人民公社。1959年属双八人民公社。1961年属道口区双八人民公社。1962年废常楼生产大队属道口区石楼人民公社。1965年复置常楼生产大队,属双八人民公社。1983年4月改为常楼村民……。 |
宋朝,有一文官姓常名靖,官居开封府都司,夫人苗氏是官宦之女,在此地仿照宫廷模样建造宫府,楼台凉阁,五门相照,甚是美观,后常靖告老辞官,居住于此地,形成村庄,取名常楼。1958年设常楼生产大队,属白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常楼村民委员会,属白集乡。1988年属白集镇至今。常楼村……。 |
清初,由常姓来此建村并筑有一座楼房,故名。原属孔庙大队,1961年分为常楼大队,1983年为常楼村。2001年孔庙村并入,名称未变,沿用至今。常楼村:位于常店镇以北1公里处。……。 |
常楼村是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广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502116216。 |
常楼村是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阿城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521103248。 |
常楼村是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天宫庙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1723102218。 |
常楼村是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龙固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724101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