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陈村。因村民委员会位于西陈故名。1973年从东凡生产大队分出,成立陈村生产大队,属大营人民公社。1980年改称西陈生产大队,属大营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西陈村民委员会,属大营乡。2011年属大营镇至今。陈村村……。 |
据清光绪三年(1877),几家陈姓居民迁此居住,日久成村,取名陈村。1949年属白沙区。1958年成立陈村大队,属白沙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陈村村民委员会,属白沙乡。2008年撤乡建镇后属白沙镇。陈村村……。 |
据陈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靠黄河故道,称黄河屯,后因临卫河渡口,改称陈渡村,简称陈村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陈渡村”。1950年设村。1953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转高级社。1958年成立陈村大队,隶属高堤公社。1984年成立陈村村民委员会,隶属高堤乡至今。陈村村……。 |
自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居此地,因当时陈氏人数较多,故而起名陈村。1949年,设立平原省,属平原省清丰县第二区。1952年,撤销平原省,属河南省清丰县第二区。1957年,属六塔乡.1958年,为六塔人民公社陈村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为六塔乡陈村村民委员会。陈村村……。 |
陈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陈村。1947年成立陈村穷人协会。1949年改称陈村农民协会,属东黎岗乡。1952年改称陈村农民委员会。1958年改称陈村生产大队,属永兴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常岗村民委员会,属永兴乡。1995年乡改镇,属永兴镇至今。陈村村……。 |
北宋时,寇准路经陈村,病情沉重,故名“沉村”,后演变为陈村。又因民委员会位于陈村,故名陈村村民委员会。1958年8月,成立寇村生产大队,属邸阁人民公社。1963年分设陈村大队,属邸阁人民公社。1975年3月属大岗李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为陈村村民委员会,属大岗李乡至今。陈村村……。 |
陈村取其陈姓为村名。明属石道保。清属石道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七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三区。1948年登封县解放后,县划为八个区,属第七区。1958年,为石道人民公社陈村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第二区。1962年撤区恢复公社,为石道人民公社陈村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为石道乡陈村村民委员会,至今。陈村村……。 |
明初,有山西洪洞县迁此一户姓陈的人家居住,后人口增多,逐渐成村,故名陈村。1958年,设立陈村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郇封生产大队。1960年,随修武县并入焦作市,属郇封管理区。1961年,成立陈村大队,属修武县郇封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陈村大队,设立陈村村民委员会,属郇封乡。1996年,属郇封镇。陈村村……。 |
相传村张姓家族原在村东2公里处三道洼居住,村名为三道村,后人口发展渐往西移至现陈村,因此村民趁村,趁是陈的谐音,故得名陈村。1947年8月属三区。1958年陈村生产大队属铁门公社。1984年陈村村民委员会属铁门乡。1985年撤乡建镇陈村村民委员会属铁门镇至今。全村总人口1800人,14个生产组,450户,全村面积3050亩,森林覆盖率24%。该村以产业化为主导,种植辣椒1400亩,烟叶350亩,其……。 |
传明初居民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因陈姓居多,得名陈村。1961年成立陈村大队,属乔庙人民公社。1983年改陈村村民委员会,属乔庙乡。2017年属乔庙镇。陈村村……。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三区元家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归一区三山乡和左港乡,1958年分属沙堤公社幸福、水北大队,1962年隶于元家公社三山大队,1965年并入三忠大队;1972年复立陈村大队,1984年成立陈村村民委员会。1989年撤销村民委员会,组建村公所;1993年11月,撤销村公所,恢复村委会建制,沿用至今。河上镇陈村村委会,现有人口1380人,辖10个自然村,11个……。 |
田南镇陈村地处田南镇西面,上新公路穿境而过,距镇政府11公里,距县城63公里。辖区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00亩,山林面积6750亩,下辖7个村民小组,分为7个自然村。全村共有人口753户2429人,党员52名。……。 |
陈村:位于东河下村东北侧。……。 |
陈村简介陈村村地处刘楼镇驻地东部,该村辖4个村民小组,235户1025人,现有耕地1106 亩。村设1个党支部,全村共有正式党员3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村里主要发展养殖业和粮食加工产业,目前村“两委”成员共4人,班子健全、稳定,带富能力强,村内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实现了机械化,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五通”和村容村貌“五化”,民风淳朴,群众安居乐业。……。 |
陈村:位于柳疃镇西北1公里处,含东陈、西陈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