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栗树村位于槐店乡西南部,驻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属丘陵浅山地带。全村总面积7500亩,其中耕地面积2500亩,山地面积2800亩。辖10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共295户118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514人。现有党员32人。一、大栗树村以联兴油茶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赠送油茶苗和提供种植油茶技术,带动农户种植油茶发展产业。在徐湾、熊东、熊西、土楼四个村民组流转荒山耕地65……。 |
康熙十一年(1672)赵姓建村,因村前有棵大栗树,故名大栗树。清、民国时期皆属胡庄保。1947年属五区。1958年称大栗树大队,属鸿仪河公社。1983年撤社设乡属鸿仪河乡。1999年撤乡建镇,属淮源镇至今。大栗树村辖18个村民小组,共635户,总人口2434人,全村自然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0亩。大栗树村红花岗岩储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矿体整体性好,无节理发育,结晶粒度细腻,切面无杂质,其……。 |
大栗树村位于晁陂镇南部,距镇区2.5公里,全村辖大栗树、梁营、郭庄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10亩,总人口2863人,其中党员45人,村干部5人。 近年来,大栗树村重视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现已发展苗木花卉800余亩,由南召、南阳、内乡和该村部分群众种植,主要苗木品种有:广玉兰、樱花、桂花、五角枫、红叶碧桃、大叶女贞、红叶石楠等20多个品种。与此同时,该村大力发展玉……。 |
大栗树古属湖南省石门县;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后属长乐县礼教乡长冲子保;民国三年(1914)属五峰县循礼乡长冲子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属五峰县第四区大栗树村;1955年属仁和坪区升子坪乡大栗树村;1958年属仁和坪区大栗树公社春晓大队;1984年属仁和坪区大栗树乡大栗树村;1987年属升子坪乡大栗树村;1996年属仁和坪镇大栗树村;2001年属仁和坪镇将原马堰埫村、桑树埫村……。 |
以村居于曾长有大栗树的地方而得名。解放初期之前叫盐房,后来改云树街,统称大栗树。解放初期1953年全县有72乡镇时候设第一区大新乡,1958年人民公社时与南新同设大新公社,1966年宝丰区时设大栗树大队,1981年宝丰公社时设大栗树农业生产大队,1984年设宝丰区大栗树乡,1988年设宝丰乡大栗树行政村,2000年9月设宝丰乡大栗树村村民委员会,并一直沿用至今。大栗树村……。 |
因境内多栎木,当地称之为麻栗树,此地有一棵特别粗大的麻栗树,得名大栗树。1950年为乡。1957年为高级社。1960年分为大栗树、老寨两个管理区。1961年合并为大栗树大队。1962年为公社。1970年为大队。1984年至1987年为乡。1988年至1999年为行政村。2000年6月改为大栗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大栗树村……。 |
过去村旁有一颗较大的栗树,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乡,1950年属清水区碧树乡,1954年属六区碧树乡,1958年属海岱公社碧树管理区,1961年属海岱区羊场公社大栗树管理区,1963年属海岱区大栗树公社,1970年属海岱公社大栗树大队,1984年属海岱区大栗树乡,1988年属海岱乡大栗树村公所,2001年设大栗树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大栗树村……。 |
1949年属第三区八达乡;1951年属第三区箐口乡;1952年属第二区红箐乡;1958年属金星公社红箐管理区;1960年属大水井公社红箐管理区;1961年属金箐公社为大栗树大队;1963年属大水井区红箐公社;1970年属大水井公社为红箐大队;1973年属大水井公社为大栗树大队;1984年属大水井区为大栗树乡;1988属大水井乡为大栗树行政村;2000年12月属大水井乡为大栗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 |
大栗树村位于召夸镇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13千米,东至师宗县雄壁镇雨柱村委会,西至召夸社区,南至昆明市石林县圭山镇水补衣村委会,北至他官营村委会,村委会驻大栗树村。下辖:松林桥村、大栗树村、新寨、独家人村、雨尾河村5个居民点村,17个村民小组。2014年统计大栗树村共1266户,人口5094人,全村面积3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2610亩,山林面积15489亩。地处亚热带,气候冬干夏湿,年均温度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