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村位于化作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海拔1300米至1500米,年平均气温13℃,全村有6个村民组303户1015人,全村土地面积5.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4亩,荒山草坡1350亩,人均耕地0.8亩,人均粮食200公斤,人均收入150元,贫困户71户,250人,农业生产总值160万元,村组通车公路5公里,农户现有电视380余台,电话200余部,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大豆为主,全村山多……。 |
大营村位于贵州屋脊下赫章县威奢乡西南部,东与本乡大寨村相连,南与本县兴发乡接壤,西北接本县白果镇,地势陡峭,多丘陵地带,气候温和,水源少,主要经济作物以玉米为主,畜牧为辅。全村约有面积9.2平方公里,8个村民组,424户,总人口1755人。主要居住汉、彝等民族。现有耕地1785亩,退耕1199亩。--人口总数:1755人 农业人口:1480人非农业人口:/人--行政区面积:1.969333平方公里……。 |
大营村位于甘棠镇的北面,距镇政府驻地约13公里,辖 8个村民组,463户,1828人,其中有少数民族1112人。耕地总面积 1557亩(其中:田 200亩,土1357 亩),人均基本农田 1.1 亩。林木面积 2654亩(其中:村集体林木承包到组到户786 亩,未承包0亩;退耕还林1868亩)。大部分海拔在1150至1250米之间,相对高差 200米,年均降雨量1100-1200㎜,年均气温14-……。 |
大营村位于牛场乡政府的西南面,东抵新庄村,南抵立新村,北抵坭龙村、黑中村,下辖十四个村民组,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8040亩,共1145户,4716人,主要民族有汉族、彝族、苗族、仡佬族、穿青族、白族、蒙古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非常大,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村委会距离乡政府7公里,全村平均海拔1442米,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左右,大营村水土流失严重,是石漠化严重村之一,……。 |
大营村位于牛场镇东南面,距牛场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1958年建大营大队,1984年改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组627户2327人。307省道、天织公路通过境内,交通便利。据传明末吴三桂征伐水西时,曾在此扎下大营,与对面宣慰洞驻扎的宣慰府兵马激战,故名。--人口总数:2347人农业人口:2340人非农业人口:7人--行政区面积:360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50.3亩--主要民族成……。 |
大营村位于德卓乡南部,左接德卓村,右接中营村,平均海拔156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降雨量225毫米。全村11个村民组(许母、岩脚、大寨、营盘、营寨、马路、大营、龙洞、炉房、煤洞、院子),589户2349人,本村主要居住汉、彝、苗三种民族,人均收入1100元,其中低收入人口1240人,绝对贫困人口110人,劳动力资源总数为1178人,耕地面积149……。 |
大营村、位于大营乡乡政府驻地,东临大龙县,西接猴场镇,南靠猴场镇,北抵五星村。人口总数为1862人、其中农业人口1862人,行政区划面积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71.01亩,地形以岩山为主。以苗族、汉族为主,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60%。全村下辖大营街上一、二、三、四、五、六组、大坡、石灰窑、打拜、夹马石、鼠场坡、沙子寨、新湾等共13个村组。主要特产有桂花。--人口总数:1862人 农业人口:……。 |
大营村,位于金钟镇政府东面6公里,距离威宁县城26公里,102省道过境3公里。平均海拔2250米,地形地貌以山地、喀斯特为主,土壤贫瘠。全村1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三个民族,810户4052人,区域面积18636亩,耕地面积2852亩,人均纯收入850元。农业产业结构以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养殖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洋芋等农作物,主要饲养猪、牛、羊等牲畜。位于瓦厂组西部有名的老营盘水塘洼子,是一……。 |
大营村610户,人口2580人,耕地面积5038亩,党员58人,本村主要以种植、药材加工为主要收入来源。 ……。 |
大营村是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30503109206。 |
宋时,宋兵抗辽,曾在此扎过大营,后因以名村。明代碑文亦有此村名记载;现村西、村南仍有“马地沟”、“马场地”等习称。固城镇大营村,距县城13公里处,西邻宁鸡线,北邻午河,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土地肥沃,现有耕地588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村庄占地118余亩,全村共有1个村民小组,98户,398人,村两委成员3名,现有党员20名。……。 |
大营村位于大刘庄乡政府东南,与小营、南付庄、江庄、丁村相邻,南邻卫运河,总人口3173人,耕地面积5002亩,全村党员53人名,其中男党员45名、女党员8人,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 ……。 |
大黄庄镇大营村位于新大公路西侧,大黄庄村北,为移民村,1953年由于官厅水库扩容,该村搬迁至此。全村243户,721人,党员30名。耕地面积951亩。该村以错季蔬菜大棚种植为主导产业,全村拥有蔬菜大棚上百座,村内收入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 |
大营村位于县城北11.7公里处,现有人口2456人,户数880户,党员66人,村民代表58人,耕地3800亩。经济主要以手工业、农业为主。明洪武年间,为永清卫军屯兵之地,并驻有大营。营废为民居后,人口增多,取村名大营,亦称大崔营。后统称大营。村南有地热井1眼。大营村交通发达,基础实施健全,为中共大营镇委员会、大营镇人民政府驻地,立新公路北段穿村而过,北接津保公路,东西有九营大街和昝白路贯穿全村,直……。 |
大营村位于码头镇十公里,全村共有65户,人口257人,村庄面积180亩,耕地面稆39l亩,党员十七名,村民代表十一名,村内水泥路通各家各户,村外历青路直通向仙路口,有路灯45盏,饮水为深井自来水,全村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花卉苗木,土地承包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