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坊村,即为邓氏族人定居形成的自然村落。明、清代属忠孝都图一,1931年-1934年设邓坊乡苏维埃政府,1935年-1937年是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游击区,1950年前为高滩联邓坊保和高唐乡邓坊保,1950年称第二区邓坊乡,1950年认定为革命老区村。1958年成立邓坊大队,属红星人民公社,1961年属高唐公社,1984年9月改称邓坊村民委员会。邓坊村……。 |
邓坊村位于湖村镇东部,距离镇区4公里。邓坊村有6个村民小组,332户居民,1346人,耕地面积2746亩,林地面积20023亩。该村经济作物主要涉及:烟叶、金银花等。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达6500元,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0名,其中女党员7名。邓坊村一贯以创建文明和谐新农村为目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倡导文明新风,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快经……。 |
邓坊村位于南山镇东北部,距南山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长汀第一村——中复村7公里,位于桥下村与连屋岗村之间。全村总人口1200多人,有320多户6个村民小组,因中廖公路贯穿全村,因此交通较为便利。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060亩,林地面积8000多亩,其中生态公益林有4000多亩。耕地面积主要种植水稻及烤烟,其中水稻500多亩,烤烟360多亩,其余耕地种植地瓜、小米椒、花生、槟榔芋约200多亩。林地除生……。 |
因相传明末清初时,有苟石村邓文公在邓坊河边开基经营磨坊业,以后渐成集市,故名。1949年至1950年属镇平乡;1951年至1952年为邓坊农会,属邓坊乡;1955年成立七个初级社(一、二、三、四、五、六、七社);1955年至1958年由七个初级社组成邓坊高级社;1958年冬改为邓坊大队,属黄坑人民公社邓坊管理区;1961年体制下放黄坑公社分出邓坊公社,邓坊大队属邓坊公社管辖;1961年至1962年……。 |
“邓坊”:元至元年间,邓氏由福建迁此故名1949年初属五区珀玕乡,1949年10月后亦属五区珀玕乡,1952年属八区香塘乡,1956年属珀玕乡,1958年属徐家公社珀玕管理区称邓坊大队,1961年属珀玕公社称邓坊大队,1968年属红旗公社称幸光大队,1970年属珀玕公社称邓坊大队。1983年为区分东乡县珀玕公社,珀玕公社改沙洲公社,称沙洲公社邓坊大队。1984年撤销公社制,改称沙洲乡邓坊村民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均属原邓坊乡,合作化时期,建有原邓坊高级社,1958年成立原邓坊大队,属腾桥公社。1961年属邓坊公社,1968年又并入腾桥公社,1973年再次划为邓坊公社,1984年8月更为为原邓坊村民委员会。2001年12月邓坊乡整体并入腾桥镇,邓坊村委会属于腾桥镇。邓坊村……。 |
村民主要姓邓,故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为义汽乡第五保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第五区平安乡第四农会。1956年为潭埠乡。1958年为邓坊、览上两个高级社,后并为邓坊高级社。同年秋为潭埠公社东江大队。1961年分为邓坊、览上大队。1962年并为邓坊大队。1968年析出览上为邓坊大队。1982改称为邓坊村民委员会。邓坊村……。 |
1949年7月前夕属5区仪凤乡;7月初属杉林区大城乡;合作化时为大城乡柏树高级社;1958年成立柏树大队,属英雄公社;1961年属大城公社;1964年属高邮公社;1968年属祥符公社;1972年属大城公社;因与华林垦殖场柏树大队重名而更名为邓坊大队;1984年改称邓坊行政村;1998年改称邓坊村村民委员会。邓坊村……。 |
原驻地为邓家坊,故名。1949年后,属南昌县安乐乡邓坊大队。1963年划为尤口区岱山公社邓坊大队。1968年扩社并队划归尤口公社尤口大队管辖。1984年改称邓坊村民委员会。1995年12月划归青山湖区京东乡管辖。2002年划归高新区代管。邓坊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