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湾村村情简介 董家湾村位于太平湖北岸,新华乡西边,太泾公路穿境而过,村域面积20平方公里,全村辖15个村民组,2010年末,全村总人口1965人,总户数585户。党员74名,董家湾村有山、有水、有街的山区平原村,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太平湖小气候明显,年降雨量1556㎜,主要降雨集中在早春和梅雨季节,秋伏多旱,无霜期一般在220天左右,全村农业资源丰富,目前全村拥有耕地5000亩,有林地6700……。 |
据查在清朝末期有董姓族人在此居住过,故名。1983年更名为董家湾村民委员会。董家湾村……。 |
清至民国时属皋兰县,1949年8月属皋兰县定远区,1983年3月划归榆中县,属定远乡,同年成立董家湾村委会,2002年划属定远镇,但一直使用此名至今。董家湾村……。 |
董家湾村属五百户镇所糖。总面积 0. 8平方公里, 耕地593亩, 70户(其中少数民族13户) , 291口人。村址位于镇东北3.5公里、青龙湾河北岸。西南距香城屯1.35公里,西临于辛庄,北距五一渠1.5公里。柏油路直接通村。地勢平坦,属壤土质。村里安装了国内外直拔电话,通讯便利。电力充足。……。 |
1987年已有此地名。1949年前至1959年属于觅儿人民公社,其中1956年命名为建春大队,1965年称觅儿八大队,1984年属于觅儿区,1987年属觅儿寺镇,命名为董家塆村民委员会至今。董家湾村……。 |
董家湾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枝江县第二都;1913年属东区;1930年至1936年属第三区;1940年6月22日属沦陷区伪宜昌县中央治安维持会;1941年3月属伪宜昌县政府第六区;1942年至1945年属乡政府地下江口区署新场乡;1946年属维新乡;1949年6月属江口区;1955年7月属宜都县新场区。董家湾村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一心高级农业社、新生高级农业社,属宜都县新场指导组三星乡;19……。 |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云谷乡董家湾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董家湾大队,1984年政社分社时改称董家湾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董家湾村……。 |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董家湾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设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村,撤销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1984年,撤销董家湾生产大队,设立董家湾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董家湾村……。 |
清康熙前期(1662-1681)董姓人在峁沟下游河湾处建村居住,故名。1958年建董家湾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董家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2014年撤销拐上村、刘崖窑村两个村村委员建制,并入董家湾村村民委员会。董家湾村……。 |
以前村里董姓农户居多,村旁有一个比较大的水湾,故名。1984年政社分开后设立董家湾村至今。董家湾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