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城关镇东街村 明清时期,濮阳老城经反复修筑,逐渐形成了以中心阁为中心的东西南北四条主要街道。中心阁以东为东大街。该街因位于东大街东段,故得名东街。1949年,为濮阳县城关区东街。1956年撤区建镇,为濮阳县城关镇东街。1958年镇改为公社,村改为大队,为城关人民公社东街大队。1981年撤社建镇,为濮阳县城关镇东街。1985年成立濮阳市市区时,城关镇划入市区,为濮阳市市区城关镇东街村民委员会。1987年市区城关镇……。 |
107、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八公桥镇东街村 宋时系澶水支流处,夏秋小溢,人苦徒涉,有八位老公倡而修建一桥,故名。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八公桥东街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八公桥乡八公桥东街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为大队,为八公桥人民公社八公桥东街大队。1984年成立濮阳市郊区,为濮阳市郊区八公桥人民公社八公桥东街大队。同年撤社建乡,为濮阳市郊区八公桥乡八公桥东街村民委员会。1987年撤销濮阳市郊区,恢复濮阳县,为濮阳县八公桥……。 |
108、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习城乡东街村 周氏最早迁居于北张村徙居,勤学习,聚文人,村渐大如城,更名为习城。后因人口渐多,分为东街,西街。本村居村东称习城集东街。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习城乡东街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习城乡东街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习城人民公社东街大队。1984年成立濮阳市郊区,为濮阳市郊区习城公社习城东街大队。同年撤社建乡,为濮阳市郊区习城集东街村民委员会。1987年撤销濮阳市郊区,恢复濮阳县,为濮阳……。 |
东街村是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颍桥回族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11025101201。 |
东街村是河南省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原武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10773101203。 |
111、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东街村 相在明末清初,这里原有相距不远的三个小村落,即:南台、北台、西小官司。当时靠近汤河南岸有一个大寺院,寺内和尚种植许多蔬菜,除自己食用外,便拿到集市出售,物美价廉,远近闻名。后来,居住人口逐渐增多,三村连接起来,形成集市,得名菜园集。清朝中期,东八里之青冢集也移于此,集市日益繁华,成为一个物质交流的中心集镇。此因处于集镇中心东部,故称为菜园东街,沿用至今。1950年,设村。1958年,成立汤阴县菜园……。 |
因洧川县城按照东、南、西、北四条街为4个自然村,因该居民点位于城内东部,故名。1955年成立东街生产大队委员会,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属洧川小乡。1958年属洧川人民公社。1965年冬,东街与北街合并成立卫东生产大队。1970年冬,东街、北街分开,成立洧川东街生产大队,属洧川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洧川东街村民委员会,属洧川乡。1988年乡改镇,属洧川镇至今。东街村……。 |
113、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朱曲镇东街村 因朱曲原名东里。南宋文学家朱弁游历到中原,在此定居,因其名,加之曲流蜿蜒的杜公河环境而过,故名朱曲。因位于朱曲东部,故名。1982年从北街生产大队分出并成立东街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朱曲东街村民委员会,属朱曲乡。1997年乡改镇,属朱曲镇至今。东街村……。 |
114、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梁洼镇东街村 按照地理方位划分十字街,在北街且属梁洼镇区域,故名。明嘉靖三年(1552)属琴台乡。清嘉庆元年(1796)属宁里。1943年属鲁山县锡安镇。1949年属鲁山县第二区梁洼乡。1958年更名为梁洼大队,属鲁山县辛集公社。1961年更名为梁东大队,属鲁山县梁洼公社。1983年更名为梁洼东街村民委员会,属鲁山县梁洼乡。1986年撤乡建镇,属鲁山县梁洼镇。东街村……。 |
115、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东街村 建于唐代,因位于薄姬疑冢西端,故名冢头。清代属贵梨保。1929年属北区。1934年属三区(冢头)。1947年属冢头镇。1948年属五区(冢头)。1958年属冢头人民公社,置冢头东街大队。1961年属冢头区。1965年属冢头人民公社。1984年属冢头乡,设冢头东街村民委员会。1989年冢头乡撤乡建镇,属冢头镇,袭设冢头东街村民委员会。东街村……。 |
116、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朝歌街道东街村 东街村为非贫困村,地处淇县县城中心,地势平坦,土壤富足。东邻淇河路,北邻上街路,南邻同济大道,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面积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余亩,人均耕地0.4亩。全村总户数385户,1850人,6个村民小组,党员46名,村“两委”干部5人,其中支委5人,村委1人(交叉任职),村民代表32人。联系方式0392-6955112、0392-6955115通讯地址淇县朝歌街道定昌街……。 |
117、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陈留镇东街村 因位于陈留镇东部,得名东街,故名。1952年属城关区。1955年属城关中心乡。1957年随陈留县并入开封县。1958年属五爱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东街生产大队,属陈留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东街村民委员会,属陈留乡。1986年属陈留镇至今。东街村……。 |
118、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永和镇东街村 明朝《河南总志·彰德府》记载:“尧城在安阳县东永和里,俗传尧尝居此地因筑城。三国时载有长乐郡。唐末《元和郡县图志》载有永定县。宋天圣七年(1029年)改永定为永和(避真宗永定陵讳),永和取“结束战争,永远谦让和谐”之义。明万历九年《彰德府续志》载有永和里或永和集。清康熙年、乾隆年和民国时《安阳县志》均称永和镇。1985年《安阳县标准地名手册》为永和村。永和分为三个行政村。此村居东,故名永和东街。1……。 |
119、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铜冶镇东街村 传宋宣和元年(1119)十月,北宋官员在此监管冶铁铸铜,有千家炉之称。此地有一大石桥,称铜冶桥,此村居桥东故名。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铜冶东街、铜冶桥。1985年《安阳县标准地名手册》将两个村统称为铜冶东街。1949年设铜冶东街村。1958年9月改为铜冶东街生产大队,属铜冶公社。1984年改为铜冶东街村民委员会,属铜冶乡。1987年8月撤乡建镇,属铜冶镇,至今。东街村……。 |
120、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八里营镇东街村 《滑县志》记载:因距古卫南县八里,且古代曾驻兵于此得名。春秋时卫灵公墓在此,因距卫王殿八里,故得名“八里茔”后来沿革为“八里营”。1958年建队,称卫东大队,属滑县八里营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卫东村民委员会,属滑县八里营乡。1988年称八里营东街村民委员会。2018年撤乡设镇,称八里营东街村民委员会,属滑县八里营镇。卫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