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头村位于顺昌县西北部,距县城40公里,距埔上镇所在地20公里,自元末明初建村至今有600多年历史,墩头村山川秀丽,有林竹葱郁、风景别致的超华山;土地肥沃,林业资源丰富,有山林1.854万亩,木材蓄积量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90%;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里是个交通闭塞,经济贫乏、生活困苦的村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0的领导下,人民翻身得解放,为改变墩头村贫困落……。 |
墩头村系建阳市麻沙镇中等行政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建阳市西南部,距省道水杉线4.5公里,村所在地距离镇20.5公里,全是水泥路面。村落与居民:现全村人口1342人,286户,辖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村风村貌:墩头村曾获市政府“村民自治达林村、文明村”。历史:顿头村民国初期为界首村墩头保,1942年省委曾驻墩头村密溪、白马印,解放后为麻沙区墩头村,麻沙公社墩头大队,界首公社墩头大队,198……。 |
祖先在此地开荒时,因山上平坦如洋,居于上游水头,故名洋头,因与八都洋头重名,改名墩头。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东南3.2公里,后塔冈山东北侧,海拔700米,单一行政村,8个村民小组, 112户,443人 。本村籍大学学历人口14人,以邱姓为主,明朝中期从赤溪夏村迁入。村落集中,房屋56幢,其中新房25幢。耕地631亩,主产稻谷、无公害茶叶,林地4711亩,有林地4437亩,林……。 |
石竹山西麓多起伏不平的土丘,村舍置于山墩之前,故名。宋属永福乡永寿里1图。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东张镇,1943年设墩头保,1950年属6区墩头乡,1958年成立大队,属东张公社,1961年属镜洋公社,1984年改大队为村委会,属镜洋乡,1993年改乡为镇,亦随之。墩头村位于镜洋镇西南端,东张水库源头,全村2678人,耕地面积1600亩,19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7人,通过换届选举,村两委班子……。 |
因东部和南部均是大河,北面是座大山,村庄成为集中在山与河中间的上墩,从,故名。1983年设立墩头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墩头村……。 |
墩头村位于县城南边,距县城8公里,辖墩头、泉水垅、茶窠、 郑坑、东羊5 个自然村,275户,1088人,主要姓氏黄、陈、邓。 全村土地总面积8659亩,其中林地 7500 亩,耕地759亩,常年菜地150亩,果地250亩。200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91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25万元,农业产值17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45元,村财收入1.7万元。种植特色农产品淮山120亩,年产量120吨。……。 |
因境内有一山形如土圆墩,称墩头山,故名。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属九和公社,称墩塘大队;1961年分设瓦溪公社,1983年,墩塘大队改为墩头乡;1987年改为墩头村委会,1989年,墩头乡改为墩头管理区,1999年撤销管理区,设立墩头村民委员会命名以来沿用至今。墩头村……。 |
位于斗山圩的西南部,距斗山圩3公里,背山林密,毗邻五福、其乐、美南管理区。耕地3212亩,其中水田2932亩,岗地180亩。人口2268人。明清时期属矬峒都辖地,民国时期1938年前为五和区上阁乡辖,1938年后为台山县第三区上阁乡辖。1958年称斗山公社墩头大队,1986年改称为斗山镇墩头管理区。管理区驻在山颈市(小圩市),距县城30公里,可通汽车。辖墩头、均安、浮月、亨美、五福村东5个自然村,……。 |
和平县彭寨镇墩头村地处东江流域、九连山系,其种棉纺织历史悠久,当地所产的“墩头蓝”棉纺织印染布料以整洁柔软、厚密有度、简洁大方、耐磨实用等特点,以自然、清新、简约、和谐的蓝色而闻名东江流域。墩头村曾氏家族自明代中期迁居此地后,利用本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发展棉纺织印染技艺,并曾自嘉应州学习踹布技术,明清时期,墩头村出产如“墩头蓝”、“墩头红”、“墩头乌”等质量优-机布料,其中以“墩头蓝”最具特色。如今……。 |
因所在地形状似墩,故名。1958年,从回龙区墩头乡移至此地,保留原地名,成立墩头大队;1983年,成立墩头乡;1988年,成立墩头村委会,归东埔镇管辖;1990年,成立墩头管理区,归东埔镇管辖;1997年,划归源南镇管辖;1999年,设立墩头村委会,沿用至今。墩头村位于源城区源南镇西南部,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下辖塘岭、到洞、中心、田心、中青、下围共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3300人。村委会干部19人……。 |
1.辖区面积:42.02km,村部建筑时间2009年,结构砖混,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使用面积:240平方米。2.总户数438户,总人口18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低保户37户,优抚对象1人。3.党支部1个,党员54人。其中女党员6人,困难党员11人,老党员19人,享受生活补贴老党员3人。外出流动党员7人。村小组13个,党小组3个,小组长分别为:蔡华南、蔡加应、傅房添、蔡荣佛、蔡加房、……。 |
“墩头”:明崇祯年间,吴姓从县城迁来,因村落建于山墩上故名。1949年初属六区达溪乡,1949年10月后属五区石磺乡,1956年属石磺乡称墩头高级社,1958年属徐家公社浔溪管理区称墩头大队,1961年属浔溪公社称达坑大队,1968年属红旗公社称石磺大队,1972年后属浔溪公社称墩头大队,1984年撤销公社制,称浔溪乡墩头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墩头村……。 |
此地位于山丘头,得名墩头。委会驻地位于墩头,故名墩头村民委员会。1949年前属天桂乡第五、六、七保,1949年属五区天桂乡,1950年属天桂区双峰乡,1952年属新划乡,1956年属双峰乡。1958年排山公社胜利大队,1968年并入新丰大队。1972年析置墩头大队。1984年更名为墩头村村民委员会,驻地墩头。墩头村……。 |
因明万历间贵溪夏姓在田畈中土墩上建村而得名。1949前属尚义乡第三保。1950年为湖墩乡墩头村。1958年属红旗(次年改成皂头)公社西湖大队。1961年为湖墩公社墩头大队。1968年并入茶亭公社西湖大队。1975年划出恢复墩头大队。1984年墩头大队改为茶亭乡墩头村村民委员会。驻地墩头。墩头村……。 |
墩头,明崇祯末年(1644)婺源县王姓迁此建村土墩上,故名墩头。1949年前称第二保属樟村乡。1951年建立墩头乡属怀玉区。1958年改建墩头村大队属樟村公社。1961年冬分社属榔树公社。1964年并社属樟村大队。1968年与周公源大队合并称东升大队。1970年改称墩头大队。1972年周公源大队分出仍称墩头大队。1984年改称墩头村村民委员会属樟村乡。1992年属樟村镇。2003年并入周公源仍称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