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龙溪场口处有立一石碑,故得名为方碑场。原为龙溪公社天星村、新星村、槲柳村(一、二、七、八社)、倒壕村、石笋村,1985年更为方碑乡天寨村、台山村、槲柳村(一、二、七、八社)、倒壕村、石笋村,1993年并为官渡镇天寨村、台山村、槲柳村(一、二、七、八社)、倒壕村、石笋村,2001年合并为天寨村、石笋村,2009年合并为官渡镇方碑村。方碑村……。 |
因此地位于大足和铜梁交界处,且立有一方形指路碑,故名。原为同心里四保;1951年设立方碑村,因此地位于大足和铜梁交界处,且立有一方形指路碑,故名;1961年更为方碑生产大队;1984年行政社分设时,撤销方碑生产大队,设立方碑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红专村并入后仍为方碑村。方碑村……。 |
传说一孝子在此村口为其亲人立碑纪念,共立两座方碑,其一毁于文革期间,另一块也被破坏,此村因方形的墓碑取名方碑村。1950年属兴隆乡,1958年10月村改为生产大队,乡改公社,属兴隆公社。1981年兴隆公社更名为万寿公社后属万寿公社,1984年1月大队改为村,公社改为乡,属万寿乡,1985年属惠民乡,1992年9月属堡子镇,1995年12月属惠民乡,2002年12月,将河沟村并入方碑村,并设立村民委……。 |
方碑村是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天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2021116999。 |
此地境内有一清朝时间的方姓石碑,故名方碑村,故名。1951年建寺岭乡时为1村,1956年合作化时为5社,1958年公社化时属寺岭公社,为四方碑管区,1966年改为四方大队,1972年改为4大队,1982年地名普查,经县政府批准恢复为方碑大队,1983年撤队改村更名为方碑村村民委员会,村名沿用至今。2020年行政区划改革,贺家河村、三清界村和方碑村合并,设立方碑村。方碑村……。 |
方碑村是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三汇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725104999。 |
方碑村是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万家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703106999。 |
清光绪10年(1884)陈、吴、廖、余四姓在此立了一块方形石碑,碑上署名“四方碑“,村以此为名。解放前为11保,1951年为四方村,1958年为一大队,1982年地名普查时以驻地方碑场而命名为方碑大队,1984年撤大队为村,名称沿用至今。2020年5月通过村级建制调整,根据市中区人民政府文件(内市区府发【2020】40号)要求,凌家镇方碑村与黄金村合并,撤销黄金村,取名方碑村,办公驻地原黄金村。凌……。 |
据传说,在清朝年间,在庙门前时,有一块很大的石碑,故将村名定为“石碑村”,沿用至今。1949年前为花荄乡第二十六保,1949年后为界牌乡姑家村,合作化时为大石、大安、松柏等高级社。1958年为红旗公社15管理区,1959年分属界牌公社石岭大队,1966年时曾更名为前进公社石碑大队,1967年恢复界牌公社后,名为石碑大队,1983年底政社分开更名为石碑村委员会。方碑村辖11个村民小组,1055户总人……。 |
方碑村位于涪江上游安昌河左岸,到绵阳市区27公里仅30分钟车程,黄土镇政府4公里,距北川新县城5公里,距新安县(花荄镇)3公里,距辽安大道1公里。幅员面积5.75平方公里(属平原、丘陵地貌),有耕地4254亩。林地面积3675亩,荒废河滩500亩。 村辖17个村民小组1046户2512人(其中党员90人,预备党员1人,团员105人)。有劳动力1670人(出外省务工人数780人,本省内务工500人,……。 |
方碑村是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小汉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0681106999。 |
方碑村是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广福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0623118999。 |
方碑村成立于2005年5月,由原百和镇方碑村、凉坪村、灯杆村三个村委会强村并组组建而成。村委会辖区面积7.8公顷,东与重庆市永川区仙龙镇、朱沱镇接壤。西与百和镇楼房嘴村接壤,北与百和镇排楼村接壤,南与百和镇蒋坝村接壤。2017年末辖区总户籍人口3738人,1150户、其中男性2069人,女性1669人,常住人口1495人,下设8个村民小组,总支部党员共114人,村两委干部5名,劳保协理员1名,网格……。 |
方碑村是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赵化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0322121999。 |
南泉镇方碑村由南泉镇四季村和四平乡三元村合并而成,地处南泉镇人民政府以西2公里,距什邡市区9公里,北邻南泉镇南阳村,南靠南泉镇瑞虹村,西邻师古镇共和村,东靠南泉镇玉桥村。2014年末全村总人口2930人、1149户。16个村民小组,16个党小组、党员100人。方碑村地理条件十分优越,交通便利,洛小路、什南路贯穿境内。全村耕地面积2985.85亩,建有机沉井11口,农作物灌溉以地下水为主,常年种植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