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方姓人居多,故取名为方湾村。1950年隶属于清水县化岭乡。1961年为新城人民公社西坡大队。1984年更名为新城乡方湾村民委员会,村址杨小湾自然村。2004年与新城乡赵湾村民委员会合并,更名为方湾村民委员会至今。1955年至1958年为方湾农业合作社,1958年至1980年为方湾生产大队,1983年至今为方湾村村民委员会。方湾村……。 |
清初方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建村,得名方湾。1949年,属楠杆区。1958年,置邵湾大队,属楠杆公社。1974年从邵湾大队析出,名方湾大队,属楠杆公社。1975年属尤店公社。1983年7月改为方湾村民委员会,属尤店乡。方湾村……。 |
方湾村位于箭厂河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6.5公里,全村总面积7.4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16个村民组,总人口324户1234人。这里红色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所在地,是目前在全县乡镇中仅有的一处“国宝”,也是国家(革命)一级文物《中华苏维埃土地法大纲》壁书原址所在地,现为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方湾村属箭厂河乡重点贫困村,闭塞的交通、薄弱的经济基础是阻碍这个村发展的……。 |
清末,属天门县南黄乡。1912年属天门县麻洋区。1949年至1951年属天门县彭市区。1951年属天门县第五区(麻洋)。1954年至1957年为麻洋区齐民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为先锋人民公社齐民大队。1959年为麻洋公社齐明大队。1966年为麻洋区联丰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为麻洋区方湾村并建立村民委员会。1987年撤区建镇为麻洋镇方湾村村民委员会至今。方湾村……。 |
1947年冬解放后即建为鹿头区,辖新市等21个乡。1951年民主建镇时,新市、钱岗等12个乡从鹿头区划出,建为枣阳县第十五区,鹿头区改建为枣阳县第十四区。1956年小乡并大乡,新市区和刘升区一起并为鹿头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命名为红星二大队,下设7个生产小队,归属鹿头区吉河公社1988年枣阳撤县改市,枣阳县命名为枣阳市,改名方湾村村民委员会。方湾村……。 |
1949年设立枣阳第二区,1954年枣阳第二区更名为城郊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红专大队,1978年红专大队改为方湾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大队改村,方湾大队改为方湾村,1988年枣阳撤县改市,枣阳县命名为枣阳市,成立方湾村村民委员会至今。方湾村……。 |
方湾村是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店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20116015218。 |
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全县为4乡,所辖地段属黄陂县高邑乡,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全县设6区,所辖地段属黄陂县二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县设4区,所辖地段属黄陂县二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全县划分乡镇,所辖地段属黄陂县六指店乡,1949年所辖地段属黄陂县高庙区长河乡。1952年所辖地段属9区长河乡,1956年为张湾合作社,归六指店区许桥乡管辖。1958年为甘棠6大队,1969年……。 |
方湾村位于丰店镇东部,东临方店村,西与丰店村接壤,南接许河村,北以竹竿河为界与七岗村为邻。村域面积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15亩,村级公路4.5公里。人口现状: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有235户,共1009人。村级组织:党员28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产业发展:方湾村盛产西瓜、打瓜,年种植面积达300亩以上,年产量在200吨以上,因产品优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方湾村素有种植蔬菜的优良传统,每……。 |
沿口镇方湾村地处沿口镇南边,沿乐路、长滩寺河环绕于本村,距县城2.5公里,全村面积2.2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896亩,村民500户,总人口1520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6人,村代办点组建于2009年10月,办公面积140 平方米,现有工作人员3名,本村属浅丘陵地形,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主要作物种类:水稻、玉米、红薯等。……。 |
早年此地方姓人家居多而形成的乡村聚落。1983年改方湾大队为方湾村村民委员会,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从富顺县划归沿滩区,名称沿用至今。方湾村幅员面积1.9834平方公里,有通村水泥路1.5公里、组道5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449户,1850人,党员39人。境内有一座水库和一所中学,本村居民以外出务工为主,在家居民以养殖桑蚕为特色。 部分地块种植蔬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