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村村是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灵沼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10116022202。 |
冯 村 村 村 志 冯村位于沁水县城南约十五公里处,距张村乡政府驻地仅二点五公里,地处鹿台山之下,冯河之滨,三面环山,北翻山越岭,平沟穿洞至沁水,南劈地沿河,长道直驱达张村,自古就为张村乡的北大门,被誉为“鹿台山下的璀璨明珠”。冯村村北与龙港镇的南瑶村、中界村接壤,西与张村乡的芦坡村、胡家沟相邻,南与张村乡张村村为界,东与阳城县芹池镇大西沟村相连,全村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2.9公里,总面积16……。 |
冯村位于夏县胡张乡北边,交通便利,全村共有3个居民小组,173户,637人,三个居民小组,有劳动力339人,党员人数32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年人均收入2700元,总耕地面积1989亩。多年来,为了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发展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村发展经济种植桃树50余亩,杏树10亩,第五代日光温室19个;养鸡5户存栏20000只,养猪6户存栏150头,养羊2户存栏100只;小麦玉米连年丰收,……。 |
相传村西有一古坟场,得名冯(坟)村。1947年至1951年属芮城县二区,1956年属南磑乡,1959年属南硙公社,1984年属南磑乡。2019年属南磑镇。冯村位于风平线北侧,是南卫乡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人杰地灵,由冯中、冯西、书院、路村四个自然村组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唱响全面提速,科学发展的主旋律,建立起苹果、核桃基地,发展养猪、养鸡、香菇、食用菌种植产业,成立了惠民柿子醋专业合作社,“……。 |
冯村村位于安峪镇中部,西连长杆,南与安峪村接壤,东面靠山,北邻下柏村。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曾在战争年代是抗击日寇的根据地。全村473户,1813口人,党员78名。19个居民组分布于三个自然村,共拥有耕地2580亩,退耕还林1930亩。是一个革命老区村。冯村是一个没有资源,没有厂矿的纯农业村,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般人致力于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这一方面。制定了一户一亩经济林,一户一个主导产业,一户……。 |
相传古代有凤凰落在此地,后人筑有凤栖桥,故名。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县政府对全县行政区划进行调整,1946年4月全县由7个区变更为5个区;1946年至1953年称潞城县第二区冯村互助组;1954年至1955年称潞安县潞城镇冯村乡冯村初级合作社;1956年至1957年称潞安县微子镇冯村高级合作社;1958年6月称长治市潞城中苏友好人民公社冯村管理区冯村生产大队;1958年10月称长治……。 |
冯村位于河底镇西北部,交通便利,山清水秀, 民风淳朴。全村1240人,304户,四个居民组,共有党员36个,其0有选民990余人,土地面积2780亩,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4334.1余元。对于收入来源,农民大部分以农业为主要收入,其中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去附近的玻璃厂和煤厂上班可以补充一部分收入。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多,还有一部分种植药材。本村还是提供了比较好教学条件,有一栋二层高的教学楼,从幼儿……。 |
冯姓在此建村,故名冯村。清代实行都里制,属第二十三都;1912年废都里制为区村制,先后属三区(乔村)、三区(马村)。1956年至1983年,先后设立冯村集体农业合作社、管理区、生产大队,属原村乡、原村管理区、原村工作区、原村人民公社。1984年5月25日政社分开,设冯村村民委员会,属原村乡。冯村村位于高平市原村乡西部,距原村乡2公里。全村376户,1260人,6个村民小组,41名党员。村里有联办整……。 |
清朝,慈禧太后南下巡游,一日来到此处,忽觉腹中饥饿,命停轿传膳,不料在下轿时将裙衣挂破,当即令人缝补,从此人们便将此地叫做“缝裙”,后谐音演变为冯村。新中国成立前,属安邑县第三区;1949年解放时冯村为自然村,1953年政区调整,属冯村乡;1958年,四县合并(安邑、解虞、永济、临猗)属于上郭人民公社;1960年成立冯村生产大队,属于冯村师范农场管辖;1962年冯村生产大队,属于冯村人民公社;19……。 |
万荣县高村乡冯村位于峨眉岭台地北部边沿,东距乡政府和209国道2.5公里,西与丁樊村接壤,南与薛店村为邻,北与南张坡上、坡下相望。全村共有人口1900人、耕地4200亩,海拔700米。村西、村东、村南地势平坦,村北与南张相距4000米,海拨相差100余米。土质棉沙、土层厚、地下水奇缺、光照长、温差大、无霜期长。主导产业苹果产业为主,兼容鸡、猪、羊、兔等养殖业,全村年产富士、秦冠、红星、嘎啦等苹果1……。 |
冯村地处207国道东侧,全村有支、村委干部7名,共有农户424户,1677人,共有耕地2080亩。2013年,冯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事实办为着力点,大力加强基础实施建设,注重民生,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都有序开展,为2014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冯村基本情况冯村位于法中乡南部,全村255户,889口人,设一所中心校、一所卫生保健站、一个昂生大药房,总面积9784.5亩,其中森林面积1308亩,耕地面积1053亩。牧坡面积2247亩,大牲畜600头,羊1500只,人均纯收入3200元,村委会连年被县、乡评为先进村委会、红旗单位。近年来,冯村村在各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开展学习……。 |
原“冯氏”家族一家留姓至今,以“冯”为主,而得此名。1949年10月属浮山县三区管辖;1958年9月为冯村管理区;1962年设立冯村大队;1984年7月撤消冯村大队,设立冯村村民委员会,冯村村民委员会属东张乡管辖至今。冯村村……。 |
该村有姓冯的在此安居乐业。明代属神符里管理;明崇祯七年(1634)属对竹里;1918年实行区村建制,1923年属一区管辖;1956年2月,撤销区村建制。1958年9月,实行公社、大队化,1979年12月,属加楼公社冯村大队管辖;1984年12月,改行乡村制,设立加楼乡焦家庄村民委员会;2002年12月14日,撤乡并镇,加楼乡并入城关镇,并更名为永安镇,设立永安镇冯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冯村村……。 |
明末年间,一户姓冯人士,路径冯村,见此地依山傍水,土地肥沃,环境优美,胜似”聚宝盆“,便扎脚落户,故名冯村。1949年,属第三区。1953年,属南杜壁乡。1958年,大跃进期间,冯村、龙泉、沟西、秋坪,,四村合一,称冯村生产大队;1959年,成立冯村管理区。1961年5月,成立冯村生产大队,属三教公社管辖。1967年,冯村生产大队更名为冯村大队革命委员会;1984年,成立冯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