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此处居住的人们姓氏碎杂,但从未发生过村与村、姓与姓、房与房之间的宗派纠纷,故新中国成立后取名共和。1931年8月,属惠阳县多祝第三区,称共和乡;1937年9月,属惠阳县第一区(署设甲子步镇),称共和乡;1943年2月,属惠阳县第一区(署设县城),称共和乡;1950年,与横江、白马合并称横江乡;1958年,改称横江大队;1962年,从横江大队析出称共和大队;1965年,与横江、白马合并称横江大队……。 |
寓意村民和平共处,故名。1953年称迳口乡,1958年改共和大队,1983年改乡,1986年改村委会,1989年改管理区,1999年改村委会,沿用至今。共和村委会地处龙颈镇东部。全村共有502户,2301人,面积15平方公里,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户:31户,102人。农业主要种植水稻。2014年村集体的收入2300元,主要收入有:卫生站租金收入。……。 |
共和村位于闸岗镇政府偏西的4.5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00人。共和村委会是闸岗镇最偏远的村委会,已于2008年建成村委会到镇的村道,村内的也建成多条村村通水泥路,交通方便。是农业为主的村,主要收入来源于劳务输出和同时也有部分林业资源。近年来共和村积极与挂点单位联系,争取上级的资金建设了山上有林、陆地有猪、水里有鱼的立体种养模式种养基地,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 |
乳源县乳城镇共和村委地处乳城镇中心,是镇的经济文化中心。村委下辖18个自然村,常住总人口4720人,其中农业总人口为4720人,耕地总面积为2259亩,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104万元,人均纯收入为4387元。共和村委是我镇经济文化中心,且是农贸市场所在地,是农贸交易集散地。村委拥有三协电子厂等众多厂家,经济发达;外来人口众多,街上特色小吃丰富,饮食发达;有泽桥古墓公园、宋田古戏台、古井等众多文……。 |
早年间,有两姓先人在此定居,他们共同在此开垦和平相处,后人为纪念其,取名共和,故名。1951年称乡,1958年为共和大队,1983年为共和乡,1986年为村委会,1989年为管理区,1999年设村委会,沿用至今。共和村……。 |
共和村是广西梧州市藤县蒙江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0422111219。 |
共和村是广西崇左市大新县雷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1424102215。 |
共和村是广西崇左市龙州县水口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51423102203。 |
共和村是广西来宾市金秀县金秀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1324100205。 |
共和村是广西河池市大化县共和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51229200201。 |
共和村是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1102116215。 |
共和村位于那马镇辖区西面,距那马镇所在地1.5公里,村委会所在地在那计坡,那马至大王滩公路经过该村,有耕地面积0.51万亩,水田面积0.35万亩,全村有9个自然坡,34个村民小组,2005年总人口总有2924人。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甘蔗、水果、菠萝等林业产品纸速生桉为主。该村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先后有52家涉农公司来村投资开发。……。 |
共和村是广西百色市隆林县平班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1031103213。 |
共和村是广西玉林市北流市西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0981105212。 |
共和村:1968年由白燕村的高车、婆田、塘黄等自然村合并而成,意为共和。1950年属白燕乡人民政府。1958年公社化属白燕大队。1968年从白燕大队分出来成立共和大队。1984年称为共和村委会。1987年称共和村公所。1995年改为共和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共和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