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村是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巴日嘎斯台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52221203212。 |
共和村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巴音锡勒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50921109203。 |
北至迎宾大道,南至晨阳西路,西至红桥村,东至新生村。祝桥新镇共和村当时以做芦花扫帚营生,后来以丝绸厂为主,现在大多是私营企业。 共和村原有7个村民小组组成,其0和7组在2005年9月份动迁了,现已迁入“天环苑”小区内。历年来在共和村两委干部的领导下,成立了“老年人门球队”、“老年人健身操队”、“老年人骑游队”等文化团体,充分凝聚了人心,提高了农民的素质,更是愉悦了身心。 共和村两委干部团结奋斗,进……。 |
79、上海市闵行区吴泾镇共和村 共和村:位于吴泾镇政府北侧。……。 |
因村内一条深沟是由多条河流汇集而成,故名共河,后改为共河。1958年设共和大队,属尚坝公社;1984年置共和村,属尚坝乡;1996年属红椿镇;1998年并车家碥村、正安村。自设立沿用至今。共和村……。 |
1958年兴九社和兴十社合并得名共和大队,1983年改队为村,即共和村。1958年兴九社和兴十社合并称为共和大队;1983年改为共和村村民委员会;2005年原麻庄村与共和村合并,龙王村也并入共和村,沿用至今。共和村……。 |
共和村简介共和村位于清水镇东南部,由原来的尖峰、共和、拥护三个村合并而成,东与大化镇的英雄村相邻,南与红沙村相邻,西与黑龙滩渡槽村、白瞿村相邻,北与大坡村相邻,属典型山区村,村内除大视路(老213线)经过2个经济社外,村内只有3条村、社道,交通欠发达,交通制约发展的瓶颈尚需解决。全村辖7个经济社,共有常住人口1462人,常住户459户,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合约9750亩,其中耕地面积930亩……。 |
此名寄托了当地群众希望能共同和平相处的美好愿望,故名。1983年由黄丰公社共和大队改为黄丰乡共和村;1992年乡改镇后为黄丰镇共和村;2006年共和村与和乐村合并为共和村;2020年5月四塘村和共和村合并,合并后为共和村至今。共和村……。 |
境内有共和碾,故名。1949年社为花园乡12村、13村一部份,1955年合作化时为10村,1958年公社化时为花桥公社花园分社13大队,1961年分社后为花园公社3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境内有共和碾更名为共和村。2005年村组管理体制改革时将石马村并入共和村。2020年村社区调整,同意将共和村与梁筏村合并设立共和村。共和村村委会办公地点为原共和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津县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津……。 |
1、地理条件:共和村位于梓潼县西南部26公里处,据双峰场镇3.2公里,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积1092.7亩,其中田311亩、地782亩,林地面积1731亩。2、人口状况:共和村全村辖5个社,216户,567人。3、经济发展状况:共和村目前主要以水稻制种、海椒种植为主。2013年,发展水稻制种100亩、现有桑园200余亩,种养殖大户5户。4、基础设施状况:共和村现有水库1座,现有灌溉……。 |
此村名根据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成立,当地群众希望共处和平,故名。解放前系白坝第7保,1953年更名共和村,1958年更名共和管理区,1962年更名共和大队,1983年更名共和村,2004年5月共和、灯塔两村合并为共和村。共和村……。 |
取各家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之意,故名。1954年名为热水乡锅圈岩社,1958年并入金岩彝族自治乡锅圈岩社,罗卜支队合为一体,后不久,罗曲更名为胜利社,1966年更名为金岩乡公社大队,1984年6月更名为金岩乡共和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共和村……。 |
共和村(GONGHECUN)概况 共和村位于石棉县偏西方,据县城20.8公里。全村6个组,有人口503户,1627人,其0和六组系高山贫困组,藏族和彝族人口占全组总人口的98%。全村幅员面积17518.5亩,耕地1569亩,森林覆盖率55.1%。蚕桑、梨、玉米、水稻,生猪养殖等为其支柱产业,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150.6元。目前,全村正在发展蔬菜,尤其是反季蔬菜。……。 |
寓意当地人民和谐共处,团结互助,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更名为共和大队,1985年4月更名为共和村至今。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共和村、飞凤村与冬水村合并设立共和村。共和村村委会办公地址为原共和村党群服务中心。简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简府函【2020】126号。共和村……。 |
共和村位于胜天镇东南部,东面与翠屏区牟坪镇庆南、民兴、庆丰三村山水相连;南面与本镇马鞍村交界;西面与世和村相邻;北面与五马村、长盛社区接壤。全村幅员面积近4.2平方公里,有森林面积400余亩,村委会离胜天镇场镇 0.2公里。全村共12个村民小组,农户667户,人口2589人。耕地2300亩,其中水田1777亩,土523亩,人均耕地0.89亩。共和村交通相当便捷,村道长4.9公里,组道四条,全长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