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村是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都京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303006999。 |
共和村位于兴文县僰王山镇东南方向,距县城23公里,幅员面积 6.2 平方公里,辖 18个村民小组, 928户、 3530人(其中:苗族同胞17户、85 人,占全社区总人口的2.41%),全社区享受城镇低保 82 人,五保户11户,贫困户 123户463人,贫困发生率为13%。党员65人(其中女党员10 名,45岁以下党员 18名,高中及以上学历党员16名),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6人,党员困难……。 |
当时有个小学校名叫共和小学,是当地老百姓共同出力,出钱建的小学,后以共和取名为村名。1949年是底堡乡金龙管理区。1956年为卷桥人民公社第三大队。1982年为卷桥公社共和村。1992年为幸福乡共和村,2019年撤乡并镇并入沐溪镇,为沐溪镇共和村村民委员会。共和村……。 |
共和村是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602107999。 |
共和,指撤销的共和乡,故名。2020年福坪寨村和银宝村合并为共和村(阆府函〔2020〕55号)。文崇垭村……。 |
建国初,取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睦相处之意,遂以“共和”名为村名。1951年属雅安县上里乡,1958年为上里人民公社共和大队,1983年为上里乡共和村,1992年为上里镇共和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共和村……。 |
共和村是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严道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511822100999。 |
1951年建政时,根据共和国取名共和村,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改名共和管区,1963年改为共和大队,1984年改为共和村村民委员会,2020年5月12日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与香林村合并,命名为共和村村民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原共和村活动室。共和村……。 |
寓意民主共和,故名。1909年属于忠义乡,1940年为五里乡13保,1951年为祥嘉乡民益村、共和村,1954年为民益生产社,1958年为祥嘉公社3大队,1980年为共和大队,1984年为祥嘉乡共和村,沿用至今。共和村……。 |
100、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新桥乡共和村 “共和”寓意共同繁荣、和谐,故名。解放前期,共和村称上团,解放初期更名为共和村,该名一直沿用至今。共和村……。 |
101、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共和村 表达共同走向和平的美好愿景,故名。1984年恢复磨西乡同年设立杉树坪村村民委员会。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杉树坪村、堡子村,设共和村。共和村:辖5个村民小组,距离泸定县56公里,距离磨西镇政府3公里。户籍人口346户,1029人。耕地地面积1163亩。……。 |
102、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申果庄乡共和村 1949年解放后,解放军部队在此驻军一段时间。当地彝族同胞期望同汉族共同生活、和睦相处,故名。1992年建村,村名沿用至今。共和村……。 |
103、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共和村 农业合作化初期此地曾建共和农业合作社,遂沿用此名。该村解放前属中城镇22保,1950年解放后属两合乡、共和村,1958年公社化后属锦屏公社共和管理区,1961年体制下放后为共和大队,1984年更名为共和村村民委员会;2020年经屏山县人民政府批复,撤销共和村、平和村,新设立共和村,确定为二类村。建制村范围为原共和村、原平和村,办公地址设在原共和村村委会。共和村面积1.2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民小组……。 |
104、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奇峰镇共和村 奇峰镇共和村位于奇峰镇中部,东与石城村相邻,西与柿子村隔河相望,南与玄滩镇毗邻,北与大江村接壤,辖区面积为5.8平方公里。北边有云锦至福集的县级公路,交通便利;西边有潺潺流淌的马溪河,风景优美。地形地貌主要以浅丘为主,海拔在300—400米之间,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半湿润性气候,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现有用地除部分山丘、水域和居住用地外,大部分为耕地和林地。有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50人,党员9……。 |
105、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新店镇共和村 象征着民主团结,共同创造美好生活。1958年属新店公社;1966年为共和大队;1978年区域划分,由富顺县划归自贡市;1984年大队改村成立村民委员会,称共和村;2019年共和村与新店村合并,设立共和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共和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