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八王沟”村,因名不文雅,改为“光明”,寓意向往美好生活,前途光明。1949年10月属马峡区策底乡管辖。1956年成立光明农业高级社;1958年属策底公社峪新大队管辖;1962年成立光明大队,属策底公社管辖。1983年11月,改大队为村民委员会,属策底乡管辖。2002年9月,撤乡建镇,属策底镇管辖。光明村……。 |
出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奔向光明的未来,故取名“光明”。1949年后为花所乡的一个行政村,1955年并入白水区设立花所乡,1958年属泾河公社,1961年成立花所公社,1965年并入白水公社,同年又从白水公社分出恢复花所公社,1966年属光明公社,1981年恢复花所公社旧称,1983年7月人民公社改乡时,改称光明村委会,2002年8月平凉市撤市设区,成立平凉市崆峒区,光明村民委员会也随之更名……。 |
原新光村和新民村合后各取一字合并而成,希望村民群众生产、生活充满幸福和快乐之意。1958年成立新光和新明两个生产大队。1983年改为两个村民委员会。2004年两村合并后取名光明村。光明村……。 |
希望子孙后代前途一片光明,得名光明,故为光明村民委员会。1958年为衙下公社苟家滩大队光明生产队,1961年苟家滩公社成立后为光明大队,1983年2月为苟家滩乡光明村,2004年5月为南屏镇光明村至今。光明村……。 |
因境内有一小湖,其水光明如镜,清澈见底而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双城区平乐乡岗上村。1956年撤区并乡属九墩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九墩公社,称光明大队。1968年更名……。 |
光明村委会总面积约34.5平方公里,是全镇最大面积的村委会。2004年6月,高明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原苗村村委会、坟典村委会、云勇村委会合并为光明村委会,由东向西辖苗村、里坑、白石坑、品村、松木塘,由南往北辖云勇、甘蕉、塘际、信宜新村、波泔、罗林、坟典,共12条自然村。光明村地处高明区明城镇西南部,东接杨和镇,西连更合镇,南与鹤山市宅梧镇接壤,距高明区政府约35公里、明城镇政府约13公里。目前,全……。 |
光明村委会位于梁村镇南面,距离梁村圩镇0.5公里。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74户,居住人口3863人,其中有0党员42人,村干部5人。水田面积1250亩,旱地面积104亩。主要种植水稻、编织竹器、搞建筑和劳务输出。西园组被市评为“市生态示范村”。光明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县、镇评为先进党支部、2007年被市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被县定为“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 |
公社化时期设南雅大队,1989年设光明管理区。1999年设光明村委会至今。光明村位于红草镇埔边东北约2公里处,背靠大岭鼓山脉,面向小平原。由吴厝埔村、钟厝村组成。2009年总人口有425人。经济以农业为主,兼以林业。主要农作物品种有水稻、蕃薯、花生等;林业以栽培马尾松,发展水果生产为主要项目,并有蔬菜基地。……。 |
白土是光明村委会的主村和中心,解放前都称白土。因该村出产白泥土而得名。但因名字俗套,成立初级社时改为光明初级社,故名。1956年称黄金区光明高级社,1959年称黄金公社光明大队,1983年称黄金区光明乡,87年称光明管理区,1999年称光明村委会。梅州市丰顺县黄金镇光明村位于黄金镇东部。光明村辖21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583户,人口3035人;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7.5亩。光明村……。 |
光明村位于荔城街南部临近荔新公路收费站,荔新公路穿越其境,交通极为便利。村域总面积7.11平方公里,荔新公路以北地段(北片)地形以农田、池塘、丘陵为主,是主要的居住生产区域,村委位于其中。北片自然村入口处均有依山傍水而建的祠堂,历史悠久。其中石门楼自然村被评为增城市生态文明村。荔新公路以南(南片)地段已丘陵、农田为主。光明村总人口3100人,总户数650户,人均年收入4000元,收入以农业、外出经……。 |
光明村会位于广州市良沙路边,面积约 4.5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00多人,是钟落潭镇最偏远的村委会。光明村委会距离市区30公里,离钟落潭镇12公里,只有一条区级公路,地缘优势较弱。地处丘陵山岗地带,光明村委会利用本地的特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入了广州市各企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经过多年生产发展探索,逐步形成山上种植水果,水田种植水稻、花生的发展模式。……。 |
原是(1969年)龙窝人民公社下辖的下慎田大队,于1970年分出为洋头公社,由该村召开全体中共党员和村民讨论命名,透明度高,思想性比较统一,取名光明村。1972年,洋头人民公社成立,称光明大队;1983年,撤社设区,光明大队改为光明乡,1987年,改为光明管理区;1999年撤销管理区,设立光明村委会;沿用至今。光明村……。 |
光明村属纯农业村,划分为七个自然村民小组,拥有耕地总面积369.5亩,山林地总面积3500亩,户数为450户,总人口数为1329人。2009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10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00万元,农业总产值1700万元。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3373.23元,全村有低保户9户,特困户35户。……。 |
依“贵人到来”之意,故名“贵到”,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光明”。1870年,属和平约堡(为平海司巡检管理),称贵到小村;1961年,改称光明大队;1984年,与河潭、梁屋合并称河梁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9号文的批复,改称光明村委;1989年,改称光明管理区;1998年,改称光明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光明村……。 |
因与水历村分开管理后,原合作社比较曲折复杂,工作滞后,合并后,希望有新的曙光,故名。建国后称光明乡,1958年称光明大队,1984年称光明乡,1986年称光明村委会,1989年设光明管理区,1998年撤管理区设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光明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