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内曾有郭家楼房,故而得名郭家村。建国后设郭家大队,大跃进时期称向阳大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改为人民公社,并以大队形式管理。1983年,开始实行三年一届的选举,成立保家乡,同时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将合瓦厂村、郭家村、保驾村合并为郭家村,2014年撤县设区后隶属之。郭家村……。 |
郭家村是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陇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1121108208。 |
因为本村居民以郭氏姓居多,故取名郭家村。1941年以前属于罗坝乡,1941年到1958年为罗坝人民公社花坪大队,1983年3月成立罗坝乡人民政府后命名为郭家村民委员会。郭家村……。 |
郭家村原属谢家村委会管辖,后经重构农村基层组织,于2015年5月命名为郭家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郭家村……。 |
郭家村是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高岭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30631106211。 |
清初,郭姓迁该地立村,以姓氏命名。原名郭家庄,后简称郭家。郭家村……。 |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郭姓首居此地,以姓氏取村名郭家村,曾与草楼并为一村,名郭草楼。民国后期分开,仍名郭家村。高公庄乡郭家村共有576人,165户。郭家村自然环境优越,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充裕,水质优良。总耕地948亩,主导产业小麦。……。 |
郭家村地处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北偏南9.3公里处,在桑干河南岸,耕地 463亩。系褐土。74户,182人,汉族。据传说明初郭姓人在河岸的大片石上建屋、名郭家片石,后又添几户李姓,改为郭家李,后李姓外迁,民国十年时改为郭家里,后简为现名。经济以农业、林果业为主。该村盛产苹果,已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之一。解放初,曾有自然村名王坡梁。位于郭家东2公里处。明代建村。王姓最早来此坡梁定居,故名。 ……。 |
郭家村是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诗经村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130984107227。 |
郭家村位于榆科镇辖区西南部,榆科镇政府西南6公里。郭家村共有67户,244人,耕地面积1051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 |
郭姓最早居此建村,村中榆树较多,成片成林,故名榆林郭。1955年成立郭家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改称郭家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74年改称郭家生产大队。1980年将郭家生产大队更名榆林郭生产大队。1983年改称榆林郭村民委员会,属张市乡。1996年乡改镇,属张市镇至今。郭家村……。 |
郭家村是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大马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173203202。 |
据《嘉靖彰德府志》卷八第二十四页村名记载:宋时称“西独落台”。又据《续安阳县志》卷四民政志第九页载:此村当时叫“郭家独乐台”。独乐台一名的来源,见邺乘卷所载:“髑髅台,在县西南二十八里,周园二百四十步,东高二丈,西高三丈,邺都故事曰,高欢既败尔朱兆于韩陵,于此作京观,俗曰髑髅台。今又讹曰独乐台村云。由此可见,郭家独乐台即当时的髑髅台。”又因郭姓居多,故名“郭家独采台”。后人简称“郭家”,名称沿用至……。 |
明洪武年间,郭氏牵一头花牛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落户,取名牛郭村,后演变为郭家。1949年,设立平原省,纸房一带先后隶属清丰县第一、二、三、四区。1952年,撤销平原省,隶属河南省清丰县三区。1955年,属纸房乡。1958年,为纸房人民公社郭家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为纸房乡郭家村民委员会。郭家村……。 |
因早年郭姓人从洪桐迁此建村,故名。1958年成立郭家大队,属杜关公社。1984年大队改为郭家村民委员会,属杜关乡。1994年乡改为杜关镇,属杜关镇至今。郭家村……。 |
据村碑载;“郭姓始祖君照明末清初迁此居住”,故名。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49年属大营区。1959年从张湾大队划出,设郭家大队,属大营公社。1975年属原店镇。1984年公社改乡,改称郭家村民委员会,属原店镇管辖至今。郭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