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原驻黄集街,故名。1961年人民公社化,为黄集公社黄集大队;1983年公社改乡,为黄集乡黄集村;1992年撤乡并镇,黄集乡并入铁佛镇,为铁佛镇黄集村;2007年并村调整,黄集村、王楼村与蒋埝村合并,为铁佛镇黄集村至今。铁佛镇黄集村位于铁佛镇北部,与河南永城市相邻,所辖11个自然庄,31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8964亩,现有人口6640人,党员118人,黄集中学在本村汉寨庄后(又称顾望中学),新……。 |
1.黄集村概况黄集村位于官庄坝镇东北部,废黄河南岸,邻村有朱李楼村、林场村、张集村、吴集村,英才辈出,天蓝水清,西有砀官公路,背靠005乡道与101省道相连。目前正在整修汪李庄至老岳庄之前的生产路,全长3000余米,2011年6月开工,预计2012年3月投入使用.黄集村社会人口10000余人,可耕地面积13800亩左右,农业主要经营小麦、苹果、葡萄、酥梨、韭菜、芹菜梗、生姜、玉米。村内企事业单位有……。 |
黄集村位于大墅镇东南方向,东连马厂镇,南接古河镇,一条县道,一条乡道,已修通村村通水泥路3公里,另有3.1公里村村通水泥路正在招标,其他村级公路20多公里的砂石路面。黄集村现有耕地7709亩,常住人口3709人,有20多户专业养殖户,有5户水产养殖户,大多数农民以种植稻、麦、棉为主打产业。黄集村的村部设在黄集街道,有小学、卫生院、粮站、电信、供电等部门,人们生活基本稳定,生活水平正在提高。……。 |
(一)村情概况:黄集村位于古碑镇东北部,与古碑集镇毗邻,距六武高速公路古碑出口2.5公里,是由原黄集、油畈、中河三村于二00八年合并而成,该村东部是山岭纵横的高寒山区,西部是地势较为平坦的丘陵地带。全村辖29个村民组800户3058人,党员61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二)自然资源:全村林地面积23863亩,耕地面积1367.3亩,栗园567亩,桑茶园888亩,人均占有耕地0.447亩……。 |
黄姓最早居此建村,因有集市,故名黄集。因村民委员会位于黄集故名。1948年成立农民协会。1949年改称农会,属大营区。1958年改称黄集生产大队,属大营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黄集村民委员会,属大营乡。2011年属大营镇至今。黄集村……。 |
黄集村位于东环路以西,汾河路以北,西邻高庄,东邻京珠高速,下辖2个自然村,分别黄集村、白庄村,5个村民小组,422户,人口2103人,1460亩耕地,党员72名,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党支部5人,村委2人,支部书记、村主任1人交叉任职。……。 |
黄集村位于桃林铺镇东北9公里,全村耕地面积6419.35亩,下辖19个村民组,共有764户3326人。全村经济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农民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林地面积320亩,水塘面积(含废旧河道)386亩,主导产业小龙虾养殖265亩。近年来,黄集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帮扶组织的大力支持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投资32万元新建村部办公楼一座,硬化1200平方……。 |
黄姓原住本乡台上村,此处为黄氏花园。明天順年间,黄氏迁此招赵氏入赘。赵氏以耍猴、演戏为生计,招来远近看客,一些商人僧侣便趁机摆摊化缘,渐成集,取名黄老娘集,以敬黄氏。后人嫌名称不雅,改今名。原属杞县。1928年划归民权县,属人和(五)区。1948年改属人和(四)区金狮乡。1951年归人和乡。1956年属龙虎寺乡,称黄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龙虎寺公社,称黄集生产大队。1965年归人和公社……。 |
明万历年间,苏姓、夏姓居此,建有苏庄户、夏庄户(现村内留有苏家大楼残基)。明末战乱,苏乡衰落,由县城(今秣陵镇)黄胡同口移来黄姓,县城(今秣陵镇)西王楼移来王姓在此落户,因庙湾至和店、石庙至杨埠2条官道在此处交会,商贾云集,逐渐形成集市,住户以黄姓为主。因商人忌讳“黄字”(“黄”有生意做不成的意思),改称“颜色集”。所以黄集又有“颜色集”之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九区。1958年9月为贾岭公社黄集……。 |
明洪武元年(1368)有一户姓黄的从山西洪桐县迁入此地,原名“五色岗”。后黄姓人丁兴旺,故名黄集。1949年属太康县第五区(常营)。1958年8月成立黄集生产大队,属常营公社。1983年11月更名为黄集村民委员会,属常营乡。1987年撤乡建镇,属常营镇至今。黄集村……。 |
明末黄姓从山西洪洞县枣林庄迁此落户建村,因黄姓盖有一座庙,庙前植有柏树,故取名为黄柏堂。后在清代中叶由黄姓在此起集,易名为黄集。清同治十二年(1873)属东乡黄集保。清末属黄集牌。1927年属第九区(黄集)。1947年属淮太西县四区(黄集)。1949年属淮阳县第四区(黄集)。1958年设黄集大队,属黄集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黄集村民委员会,属黄集乡。2019年属淮阳区黄集乡。黄集村……。 |
清乾隆年间,黄姓迁此定居,因地处黄河渡口过往客人甚多,后发展成集,故名。1954年6月成立兰考县,属南彰区。1955年11月属南彰镇。1958年8月成立黄集生产大队,属南彰公社。1961年7月改属南彰区。1962年9月属南彰公社。1984年1月改黄集村民委员会,属许河乡至今。黄集村……。 |
旧时黄姓在此建庄,故名。清属赵市里。民国初属黎集区。1940年属长黄乡第十三保。1949年先后属张老埠区、黎集区东岳庙乡。1950年建黄集乡,属黎集区。1956年建黄集高集社,属黎集乡。1959年改黄集大队,属黎集公社。1962年仍属之。1983年改黄集村民委员会,属黎集乡。1986年属黎集镇。黄集村……。 |
清光绪年间属北方管辖,宣统年间属第三区(薛家集)管辖;1920年属第九区(薛家集)管辖;1930年属第三区(薛家集)管辖;1948年1月,属第四区(薛集)管辖;1951年8月,属薛集区管辖;1953年4月,属第六区(薛集)管辖;1954年12月,属薛集区管辖;1956年3月,成立黄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姜沟区管辖;1958年9月设立黄集大队,属耿坡乡(又称火箭公社一社)管辖;1959年1月,属黄……。 |
据传汉朝初年文人黄宪寻找文学家王逸,路过此地病故便葬于此地,俗名黄坟即为黄宪冢。抗战时期此地形成了集镇,百姓把这一集镇称黄宪集,后简称“黄集”。明清时期改村属宜城县。1928年实行保甲制属宜城县第一区保卫团。1931年废除保卫团,改为区公所,属宜城县铁湖联保。1941年实行新县建乡制,属铁湖乡。1945年宜城改为自忠县,属自忠县铁湖乡。1949年本地解放,自忠县改为荆钟宜县,属荆钟宜县铁湖乡。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