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村位于铁铜乡东北面,村部于1976年建成,属危房,有裂缝,砖土结构。全村面积1.83km,设立党总支,现有党员50人。下设两个党支部:胜利党支部和双丰党支部。13个村民组,582户,人口1980人,劳动力1226人,村村通水泥路全3.5 km,耕地面积115.6公顷,土地较肥沃,以传统的棉花、油菜、小麦为主。近10几年来增加了荷仁豆、大棚蔬菜为主产业的蔬菜种植。……。 |
晋江市陈埭镇江头回族村,以处溪之所在命名,意为江头之头,是陈埭回族社区的主要行政村之一,周围与其余六个回族村相邻,区域面积为5.6平方公里。东临海滩,南接西霞美,公路连接陈埭至青阳公路,下辖江头、渡头两个自然村。江头村分为涵头、东眉、尾厝、乌坑、渡头五个片区,下设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5619人,1319户。江头村委会由五名支委和五名村委组成了村两委会,村两委成员分管村里的各项事务。并设有监督委……。 |
江头村位于石壁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共15个村民小组,分布于8个自然村,398户,l658人,村两委干部配备5人,正式党员40人,其中女党员5名。 耕地面积908亩;林地面积5707亩(其中生态林2703亩),林地除部份油茶林外,大部分为茅草荒山,是一个典型的资源贫乏村,无任何村财收入;农村人口经济收入来源由二大块组成:一是种田农业收入、二是强壮劳力外出打工收入,2014年度外出打工人……。 |
因整个村被韩江支流分叉在沿江两岸,故名。原属桥头大队,1958年分出成立江头大队,1983年废大队建乡,1986年改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设村委会,沿用至今。江头村……。 |
位于白沙圩的东北面,东接长江,南倚长岭山,西邻下屯,北边龚边。耕地面积2554亩,其中水田1650亩,岗地904亩。人口1409人。明清时期属行都,民国期间为台山县第六区江护乡,1958年为白沙公社江头大队,1984年改为江头乡,1986年改称江头管理区,1998年改称江头村委会。距离台城27公里,可通汽车。辖东升、脑头、神前、长庆、月山、网山、芳园、吉安、闸仔、南安、胜环11个自然村,有11个村……。 |
因东南面是崇山峻岭,西北面是丘陵地带,中间有条河,是长尾、东坑两溪会合之地而又位于此河源头,故名。1949年至1953年为宝江乡,属南雄县第四区;1958年公社化后,划为江头大队、长尾大队;1962年长尾、江头合并为江头大队;1983年改为江头乡;1988年改为江头管理区;1998年12月撤区建村改为江头村委会,并沿用至今。全称:江头村委会 面积:1972亩人口:1354 村小组:11 村集体收入……。 |
1998年,四会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理顺我省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通知》(粤发〔1998〕14号)要求,撤销江头管理区设立江头村民委员会。因村委会驻地位于江头村,故名。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属广宁县,1954年划归四会县第四区,1957年设黄田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石狗公社,1961年分设黄田公社,1983年改黄田区,1987年成立黄田镇。当时称江头大队,198……。 |
因石塘河、澌溪河两河在此汇入董塘河,村庄建在河头,故名。新中国成立后称称江头乡,1958年称江头大队,1984年称江头乡,1986称江头村委会,1989年称江头管理区,1998年撤管理区设村委会,称江头村员会,名称沿用至今。江头村……。 |
新中国成立后,江头、陈洞、墩下、发坑合成顶四乡,后设江头大队。1987年称顶四村委会,1990年属顶四管理区,1999年改设江头村委会,此名一直沿用至今。江头村:江头村地处麒麟镇西面,属革命老区,全村总人口3241人,“两委”干部6人,党员50人,耕地面积760亩,村民的收入主要靠种植农作物及外出打工,集体经济薄弱,村道属泥土路。……。 |
本村地形属于平原,一片平坦,其中有一岗岭比周边高,村民就在此立村,且在此岗岭的头,故起为岗头,后来村民为方便书写,便写成“江头”,故名。1959年,园洲归属博罗县管辖后,“岗头村”的“岗”,误写成“江”,发现时已无法更改,因此“江头村”一直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前,江头村隶属于东莞县第二区(石龙)菉兰乡。1954年,菉兰乡由东莞县第二区划给东莞县第六区(企石区)。1958年,隶属于梁屋大队,1984……。 |
因座落于九洲江上游,村民以江头为名建村,该村委会驻地在江头村,故名。土改后建立江头人民政府;1958年改为江头大队;1983年改为江头乡人民政府;1987年改为江头管理区;1999年改为江头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江头村……。 |
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村是年代久远、拥有文化积淀深厚的古村落。已有800多年建村历史的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村,现有180余座620多间砖瓦结构民居,其中60%以上属明清时代建筑。江头村至今仍保存有门第匾额和皇帝诰封挂匾200多块,在这里可以看到清代奇特的“闺女楼”、“公子床”、“秀才街”、“举人巷”,以及明代村民为防御敌人进攻而有意构造的“迷宫”巷道。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江头村人才辈出,灿如繁星,在乡……。 |
该村边有三条小江在村头汇合,故名江头。1933年为江头村及江北村部分辖域(今古马、古立、庙坡等自然村),属三皇乡。1950年江头村及江北村部分辖域合设江头村,属三皇区,后属百寿县第二区。1952年改江头乡,属永福县第七区。1955年属三皇区。1958年改江头大队,属三皇公社。1962年改江头公社,属三皇区。1984年改江头村,并设立江头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江头村公所,属三皇乡。1995年复改江……。 |
江头,相传明初由浙江钱塘伍姓人迁建,因村建江边,故名。1952年设江头乡,属全县第九区。1955年属文桥区。1958年改江头大队,属文桥公社。1962年改江头公社,属文桥区。1968年复改江头大队,并析出部分辖域归紫岗大队,属文桥公社。1984年改江头村,设江头村民委员会,属文桥乡。1987年改江头村公所。1994年属文桥镇。1996年更名江头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江头村……。 |
江头屯,因村建在江头河岸边,故名。1951年为近潭乡,属太平区管辖。1958年改设江头大队,属东风公社管辖。1962年改江头公社,属太平区管辖。1968年复改称江头大队,属太平公社管辖。1984年改江头村,设江头村民委员会,属太平乡。1987年改设江头村公所,属太平乡管辖。1995年复设江头村民委员会。1997年属太平镇管辖。江头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