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村:位于西田各庄镇西北3公里处。……。 |
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意,故名。民国24年至38年属高青乡第8保。1951年命名为建新村。1958年更名为建新大队。1984年复名为建新村。2001年鹿垭村并入建新村,同时高青乡被撤销,其行政区域划归郭扶镇管辖,村随属,沿用至今。建新村……。 |
居民聚居,取“建设新中国成立之意”,得名。1958年为建新大队,1983年更名建新村,地名沿用至今。建新村……。 |
取“建设新农村”之意而得名。1950年前系双核想第十七保。1954年由新华村分建新民村寓意“新中国农民”。1958年为新民管理区,1961年为新民大队。1983年改建新村。居委会办公室是以前建新村小学所在地。2007年,双山乡行政村规模调整,建新村规模未变。建新村……。 |
取人民希望共建新的幸福生活之意,而得名。2001年,县政府撤销原元龙村、建兴村合并设立建新村,建立建新村村民委员会,此名沿用至今。建新村……。 |
以“建设新村”之意得名。1949年前属巴县含谷乡。1950年改保为村。1952年设三重村和前进村。1958年改村为大队。1968年三重大队改为建设大队。1971年复三重大队。1981年前进大队改为文明大队。1982年复村。2002年两村合并建建新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建新村……。 |
上世纪五十年代,取建设新农村的寓意,取名建新村。在村内设立村民委员会,故名。1952年设建新村,1958年为建新大队,1982年复名建新村。更名后沿用至今。建新村……。 |
建新村位于新阳镇北部,东北与林尾村、溪坂村、南芹村接连,南面龙益村毗邻,距镇区2.5公里,平均海拔320米。为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盛夏炎热常伏早,秋多连绵阴雨,年降雨量1774mm,无霜期长(约250~280天)等特点。年平均气温22.5~28.2℃,气温日差变化大,最大日差15℃左右。建新村全村有576户,2870人(其中男1528人,女1342人)。……。 |
建新村位于渔溪镇中西部,属革命老区重点基点村,也是我市重点库区移民村之一,距324国道约5公里,辖8个自然村,427户1585人,全村党员40名。村内山清水秀,乡风文明,村容村貌整洁,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优美。近年来,村党支部深入推行“168”党建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双承诺双满意”党建品牌建设活动,每个党员结合本人实际,承诺在环境保洁、治安巡逻、矛盾调解、扶贫帮困等方面为群众排忧解难,引导党员在……。 |
建新村是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长泰经济开发区银塘办事处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05400999。 |
清时,有小二坝属沟右新沟,后改为建新村。解放前属小坝乡。解放初属小坝区三新乡。1952年至1955年属城关区三新乡。1956年属三雷乡,合作化时组建初级社,后合并为三新高级社。1958年属三雷公社,名为三新大队。1961年从三新大队分出1个大队,因为新建,故取名建新大队,属三雷公社。1983年改设为建新村,属三雷乡。2004年属三雷镇建新村。建新村……。 |
建新村是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秦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0171102214。 |
新中国成立后,为方便管理,把象村划分为村北、村中、村南三个村,在农业合作化时,村北改名为建英农业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时,更名为建新。明朝时属程乡县龟浆都象村,清时期隶属程乡县石扇堡,民国30年(1941年)隶属梅县石扇堡(乡),建国初期隶属梅县石扇区,1958年冬蕉梅合县时划归竹洋公社管辖,1961年蕉梅分县时又划回石扇公社,1983年隶属梅县石扇区,1989年称建新管理区,1999年称建新村……。 |
原属留桥村委会,1962年从留桥分出由赤墩、鸭塘、钟屋角、下桥等村民点组成定名为“建新村”,故名。1949年称建新村农会,1950-1957年称建新大队,1963年-1986年称建新乡,1986年后称建新管理区,1999年改称建新村委会,沿用至今。建新村……。 |
建新村委会位于青塘镇南面,距镇政府约10公里,人口5011人,耕地面积4257亩。建新村委耕地广阔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粮食主产区。辖26条自然村,为:张一、张二、赖屋、黄屋、上围、下围、陈屋、大巷、下巷、曾屋、坑口、许围、上元、牛角龙、方楼、方围、新屋、林屋、黄上、黄下、叶围、叶外、丘屋、罗屋、唐屋、下黄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