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以雷姓人氏聚居山坡,故名。1986年8月,为了增加管理,全县增设村委会,将东顺乡红沟村分设为红沟、坡跟、雷山三村。2003年撤乡并镇,将东顺乡划入城关镇,雷山村隶属城关镇至今。雷山村……。 |
因辖区内有座雷山,故名。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撤销保甲制,建立区、乡,为雷山行政村,属四区埠五乡。1953年结束土地改革,六月民主建政,属十区雷山乡。1956年12月农业合作化,开始合并小乡,区冠以地名,属平冈区。1957年2月撤区建大乡,改属平东乡。1958年5月进一步并乡,属平冈乡。1958年11月公社化初期,属东风人民公社,称雷山管理区。1959年体制下放,撤管理区设雷山生产大队管委……。 |
雷山村是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区划代码为451302104212。 |
清康熙年间,雷姓由雷圪塔迁此定居,取名雷家山,简称雷山。1949年属第五区。1954年属第五区顺袁乡。1955年属汤沟乡雷山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属南社中心乡关沟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雷山大队,属吉利公社。1973年属石庄公社。1983年设立雷山村民委员会,属石庄乡。2005年属槐树乡。雷山村……。 |
从前境内一座山上曾栽满梨树,春天遍山开满梨花,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故名梨山。“梨”与“雷”同音,口误相传为“雷山”,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崇居下乡官田里;民国时属魏河联保;1951年为白茅区魏河乡红荣一社;1956年为范塆乡保丰六社;1959年为张塝公社范塆管理区保丰六大队;1961年为张塝区范塆公社保丰六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更名为雷山大队,属张塝公社;1984年2月设区建乡,更名为雷山村……。 |
内有座小山,传说春季雷公常在此山上逗留歇息,故得名“雷公山”,村以山得名。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七三初级社;1957年转高级社时为七三高级社,属巴河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七三大队,属巴河公社;1959年恢复区建制,属巴河区;1966年与长一大队、七二大队、七一大队合并,设七一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属巴河公社;1981年以境内村名张家咀……。 |
雷山村位于平林镇东南及随州洪山镇交界处,耕地面积2830亩,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278户,857人,现有村干部5人,47名党员,现有山林面积10000亩,其中:杉园面积500亩,是襄阳市6县联防护林防火其中之一村,全村种植香菇、木耳等食用菌200户以上,是以绿色产业为主的专业村,为农户发展经济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重要了重要。……。 |
雷山村地处城北办事处西北丘陵地区,是由大湾、西湾二个自然村组成,版图面积1.55平方公里,现有村民小组6个,144户,总人口620人,耕地面积1790亩,以种植水稻为主,村内有昌兴石膏二个分矿,养殖基地年均养鸡15万只,养鸭1万只,养猪100头,养鱼面积120亩,现有党员20名,设立党支部,现有村两委干部3人。经济状况:雷山村发挥石膏矿的优势,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
雷山村共有户数288户,人口1284人,其中农业户数273户,农业人口1226人,外出务工人员237人,五保户4户4人,低保户53人。党支部1个,党小组1个,党员35人,其中女党员8人,困难党员4人,35岁以下党员4人,35至60岁党员3人,35至60岁以上党员12人,60岁以上党员17人,外出流动党员4人,上年发展党员2人,当年计发展党员1人。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女干部 2人,35周岁以下干……。 |
雷山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大坞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81103999。 |
雷山村地处大邑县出江镇南部,距离出江镇15公里,距大邑县城区45公里,从出江镇出发一路经三坝河(原三坝乡,上坝、中坝、下坝)自下而上,跨过邛崃地带山地5公里穿境而过,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利,水源缺乏,人畜饮水、灌溉都较为困难。村域呈三角状形,东、南、北与邛崃大同乡连界,西与马桥村接壤,海拔1080米,坡度25度,常年平均温度20℃左右,全村总面积3.62平方公里,约5430亩,土壤呈酸性。现……。 |
因村东有贯雷山,遂以此得名。村委会驻地设半亭。2004年在扩并时,水塔地,半亭,里岙,新岭岙,王家店五个村并属雷山村。雷山村……。 |
雷山村位于萧山区南阳街道东南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北面,红十五线横穿东西。因村内有座“雷山”而得名。全村14个村民小组,一个居民组,675户,2373个村民。各类工业企业60余家,支柱产业为雨伞和针织服装。农业以小麦、油菜、晚稻、大豆、胡瓜、苗木等作物为主,配合生猪、蟹、虾、鱼等的养殖。 在2008年的机场二期征迁工作中,我村的三委班子和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全村有193户村民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