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体制改革,公社改乡,为洪星乡联光村,设立联光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联光村位于洪星乡东北角,距乡政府28KM,下辖3个村民小组(胡村、汤村、林村),人口401人,是个以林业生产为主的山区村。……。 |
联光村位于青口镇驻地东南面8公里山区村,有四个自然村组成(鸭笼顶、银墙、茶园、牛坑),其中295户,875人,耕地面积542亩,现有党员14人。 银墙、茶园、牛坑为联山联队,鸭笼顶为龙光联队,于1975年为分割划分成立行政村,联山.龙光合并改名联光村,至今鸭笼顶是革命老区基点村。 该村为传统农业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经济意识加强,农闲之余有的外出去务工,有的搞起了运输,种植和养殖业,经……。 |
平和县小溪镇联光村,位于小溪镇西边花山溪北岸,距县城2.5公里,全村共5个自然村、1726人、党员48人。全村耕地面积1050亩,山地面积5000多亩,生态公益林1200亩,观音山公园是市、县重点建设的郊野公园,每年金秋的蜜柚采摘游是平和县的重点旅游项目。全村以琯溪蜜柚为主要产业,蜜柚种植规模5000多亩,是平和琯溪蜜柚原产地保护区和主要的生产基地、出口基地。村内有群益琯溪蜜柚专业合作社、铭鑫果蔬……。 |
原称磜头大队,1983年合并成联光大队,因该村有两个自然村,“联和”、“善光”取“联”、“光”为村名,故名。1958年属义容公社磜头大队,1961年属青溪公社联和和强光大队;1963年属义容公社磜头大队;1970年恢复青溪公社磜头大队;1983年合并为联光乡;1987年改为联光村委会;1989年改为联光管理区;1999年撤销管理区,设立联光村委会;2003年撤青溪镇并入义容镇;2004年撤田心村并……。 |
联光村位于江尾镇东南部,下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325户,总人口1433人,有中共党员65人。辖区总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50亩,水田面积1100亩。村民经济以种养及农副产品加工、贸易为主,村民收入居全镇中等水平。近年来,村“两委”干部带领群众锐意进取,立足当地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联光村委会位于沙塘镇西北面,紧邻镇府,辖下5条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95人,719户,其中劳动力1776人,耕地面积1120亩。联光村委会由于土地等可利用资源的缺乏,集体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收入酒楼出租为主。2009年村委会集体收入只有3.7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6006元。农户的主要收入来自传统的种植业和外出打工收入,有50%左右的劳动力外出打工。……。 |
兴宁区昆仑镇联光村位于南宁市东北面,距市区62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有17个自然村,27个村民小组,785户,3048 人,劳动力1196人;全村总面积22202亩,耕地面积 3206亩,其中水田面积 1300亩,旱地面积2900亩;林地面积1.4万亩;人平纯收入达3430元。交通基础设施经2007、2008两年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后,村屯都通了水泥路。 联光村属山地、低山丘陵地带,气候……。 |
联光村是海南省琼海市中原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69002103215。 |
联光村位于大茂镇东部,全村总人口3168人,面积2.6平方公里,村委会共有冯宅园村、塘尾村、旧州村、旧铺村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村“两委”干部5名,58名党员,现有耕地735亩,以水稻种植为主,以瓜菜为主导产业,2015年人均年收入5660元。……。 |
以原大队名称命名。撤队改村前叫联光大队,后沿用至今。解放后属吴山区三合乡。1957年,成立联光高级社,属三合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命名为联光大队、联庆大队,属唐镇公社三合管理区。1975年撤区并社,改属吴山公社三合管理区。1984年设区建乡、撤队改村,联光大队、联庆大队分别更名为联光村、联庆村,属唐镇区三合乡。1987年9月属吴山乡。2004年,原联光村与原联庆村合并为联光村,属吴山镇至今。……。 |
清同治属鸡鸣乡,清末属里潭区,解放前夕属澄波乡,1949年解放初为分水区何家湾,1955年为第六区联光一社,1958年为脉北公社里潭大队(管理区)联光一大队,1966年简称联光一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何家湾大队,1984年为回龙区里潭乡何家湾村村民委员会,1987年为里潭乡何家湾村村民委员会。2021年何家湾村、刘杨汪村合并为联光村。联光村……。 |
联光村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50823100206。 |
联光村地处汀田街道中心地段,离瑞安市区约6公里,东有东新路贯穿我村,西通104国道,地理位置优越。全村378户, 1780人,党员56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村民代表53人。 耕地面积440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农村奔小康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先锋战斗堡垒作用。随着全村经济发展,生活条件的提高,为了改变村容村貌,我村联合宣中村、宣前村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