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位于曹庄镇驻地,东北7.5公里,人口734人,138户,耕地781亩,以小麦为主,党员24人,预备党员3,积极分子无。 ……。 |
李村村是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韩城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30203100222。 |
李村位于县城东边两公里处,高速引线从村中穿过,村委会位于张家路中段。村两委干部6人,交叉任职2人,党员58名,耕地2548亩,人口2863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作物,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为打工个汽车运输等。 ……。 |
李村村全村有1300户,4600人,163名中共党员。有耕地5009亩,粮食总产量4007吨,亩产800公斤。经济总收入1130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收入400万元,工业收入0万元,建筑业收入30万元,运输业收入200万元,服务业收入200万元,批零餐饮业收入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 |
李家村始建于明朝末年,因姓氏得名李家村,李家村位于议论堡乡政府驻地南方1公里处,距离市区约有5.5公里,李家村南临程村,西临西南庄,北临议论堡大街村,北临381省道,东临津保路绕城线,交通便利。党支部现有成员3人,党员31人,村民代表21人,占地总体面积约有850亩,人口共计580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种植以及打工。农业种植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村内有企业两家,主要产品有钢管、脚手架、通讯电感等……。 |
早年李姓迁于此地定居,故名李村。李村村……。 |
明洪武年间,李氏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以姓氏取名李村。1958年建队,称李村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李村村民委员会,属滑县白道口乡。1987年撤乡建镇,称李村村民委员会,属滑县白道口镇。李村村……。 |
据明初李氏先人李停里从山西洪洞迁此居住,以姓氏取名李村。1949年属江左区。1958年成立李村生产大队,属江左人民公社。1975年划归半坡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李村村民委员会,属半坡乡。2011年12月撤乡建镇后属半坡镇。李村村……。 |
李村位于人民东路路北,东城产业聚集区内。4个村民小组,667户,人口3367人,300亩耕地,党员87名,村“两委”干部5人,其中党支部5人,村委0人。……。 |
李姓建村,明正德年间名东李村,清初原名李村庄,同治年间简称今名。明、清先后属李寨保(里)。1927年属第七区。1941年属丁庄乡。1949年属岗王区。1951年属第七区。1956年为李村,属黄店中心乡。1958年成立李村生产大队,属黄店公社。1983年改为李村村民委员会,属黄店乡。2000年撤乡改镇,属黄店镇,沿用至今。李村位于黄店镇北4公里处,黄武路从李村穿越而过。李村有三个自然村,分别是:李村……。 |
据李氏家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李氏先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入此地,勤于耕织,繁衍生息,形成村落,故名李村。明代,属纸坊里。清代,属圣王东北镇。民国,属岘山乡。1947年,属三屯区。1949年,属刘店区黄屯乡。1956年,为李村高级社,属黄屯中心乡。1960年,建立李村大队,属圣王台人民公社。1962年,属小店公社。1984年,改为李村村民委员会,属小店乡。1994年10月,属小店镇。李村村……。 |
李村村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盐都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422003230。 |
据李姓墓碑载,由陕西渭南县迁此建村,故名。明嘉靖三年(1552)属琴台乡。清嘉庆元年(1796)属宁里。1943年属鲁北乡。1949年属第十区白象店乡。1956年属宗庄中心乡。1961年更名为李村大队,属白象店公社。1983年更名为李村村民委员会,属张店乡。李村村……。 |
传宋代时这里是个县城,称肖三县,金代撤销。据村西庙碑记载,村南曾有过18层的佛塔,遗址尚存。北宋《相台志》载有礼村。后此村李姓居多,改名李村。民国《续安阳县志》有李村。1949年设李村村。1958年9月改为李村生产大队,属铜冶公社。1984年改为李村村民委员会,属铜冶乡。1987年8月撤乡建镇,属铜冶镇,至今。李村村……。 |
传五代大将李存孝屯兵于此,故名。民国时期属第五区。1949年属观音堂区。1958年设李村大队,属李村公社。1960年划出唐家沟大队,仍设李村大队,属李村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改称李村村民委员会,属西李村乡管辖至今。李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