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人杰地灵,故名为“灵源村民委员会”。清代,属开平县平康都。民国时期,属开平县第四区梧荣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开平县二区梧荣乡。1955年,属开平县谭江区灵源乡。1961年,属开平县赤坎公社三联大队。1981年,属开平县赤坎公社,称灵源大队。1984年称灵源乡人民政府,1989年改为灵源管理区。1993年,开平撤县设市属开平市赤坎镇。1999年改为灵源村民委员会至今。灵源村委会,位于赤坎东……。 |
该村背后高处有一岩石,一年四季流水不断,大旱之年全村到处无水,唯有此岩水长流,人们认为此乃神灵所赐,命名为灵源。清属北乡北九都十甲。1936年为灵源村、保德村,分属界首乡、会龙乡。1949年属湘源区。1950年为灵源乡,属湘漓区。1952年属兴安县第三区。1958年改灵源大队,属上游公社。1959年属界首公社。1961年属会龙公社。1962年改灵源公社,属湘漓区。1964年复改灵源大队,属湘漓公社……。 |
灵源村地处武鸣县城周边,全村有4个自然屯,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40户3753人,党员67人。耕地面积1836亩,鱼塘240亩,果园500亩。村居分布于武鸣河两岸,充裕的水源和优越的区位优势为灵源村农业和各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几年来,在村党总支部的统一布署下,灵源村依据各自然屯条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多元化经济,形成了乡宦自然屯的水果、水产农业产业基地;灵源、中屯片的经商、服务城市型……。 |
灵源村于1980年由灵源大队改置,地处梅塘乡西北部丘陵地带,东临西湖村,南靠琶塘村,北与谢坊村接界,西为武华山麓;地形西高东低,西部为一片低山丘陵,林木茂盛,山地之东为一片水田。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大部分水田为一年两季,两季水稻之外,还种一季油菜,其他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都适宜种植。山地主要生长着湿地松,马尾松,油茶山素,樟树,桉树杨梅树毛竹等,各种植物都适应生长。……。 |
因该村区域内有唐时所建之灵源寺,故名灵源村。因该会委会驻地位于灵源村,故命名为灵源村村民委员会。灵源村村民委员会系灵源镇下辖的村级村民自治组织。1958年组建行政村时,以区域内有唐时所建之灵源寺而取名灵源公社灵源大队;1968年文革中改名东风公社红旗大队;1970年恢复东风公社灵源大队;1982年更名灵源公社灵源大队;1984年改为灵源乡灵源村村民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灵源镇灵源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
据《灵丘县地名录》记载,因村南有一股泉水,源源流出,居住位置在灵丘城东,而取名“灵源”。1949年属城关区,1961年属于城关公社,1984年政社分社后属于城关镇,设立灵源村民委员会。2001年撤乡并镇后属于武灵镇。自1984年得名沿用至今。灵源村……。 |
灵源村是仓前街道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仓前街道办所在地,离杭州市中心15公里,宣杭铁路、京杭大运河横穿我村,文一路延伸、东西大道近在咫尺,水陆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5.3平方公里,耕地水田面积3336亩,共有村民小组42个,1073户,4283人,其中0员183名,共青团员53名,全村人均收入18828元,村级可支配收入76万元。自来水入户率100%,农民卫生厕所改建率达100%,有线电视安装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