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村是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清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724104999。 |
马鞍村是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石马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0824119999。 |
1965年成立大井区,1970年更名为大井公社,成立马鞍大队,属大井公社辖。1984年撤马鞍大队,设立马鞍乡,属大井区辖。1987年成立马鞍村公所,属大井乡辖。2000年成立马鞍村委会,属大井乡辖。2003年马鞍村委会属大井镇辖至今。马鞍村……。 |
因山形似马鞍,得名“马鞍”。清时属五甲。1939年属七区。1950年属五区勋民镇;1951年属五区小河乡;1952年属五区设马鞍乡;1953年属五区拖车乡;1958年属五区红光人民社拖车管理区;1961年属小河区拖车公社;1962年属小河区设马鞍公社;1970年属小河公社称马鞍大队;1984年属小河区称马鞍苗族乡;1988年属小河乡称马鞍行政村;2000年属小河乡称马鞍村民委员会;2002年属小河……。 |
因境内有一山形似马鞍,得名马鞍。1950年属旧城镇所辖为马鞍乡;1952年属二区所辖为马鞍乡;1958年属超英人民公社所辖为马鞍乡;1959年属超英人民公社所辖为马鞍管理区;1962年属旧城区所辖为马鞍公社;1969年属旧城公社所辖为马鞍大队;1984年属旧城区所辖为马鞍乡;1988年属旧城乡所辖为马鞍行政村;1989年属旧城镇所辖为马鞍行政村;2000年改设马鞍村民委员会至今。马鞍村……。 |
本村房后山形似马鞍,因村委会驻马鞍山(村)。建国前为保,1952年设马鞍乡,1958年设为马鞍小公社,1960年为马鞍管理区,1962年设为马鞍大队,1984年为马鞍乡,1988设为办事处,2000年村改后设为村委会,至今。马鞍村……。 |
【马鞍】辖10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368户1372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国土面积40.38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885.6公顷,耕地148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4280元;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3名,其中:少数民族67名,占91.78%;大专以上学历2名,占2.73%;外出流动党员23名,占31.5%。……。 |
新中国成立初期,属弥渡四区称马鞍乡,因乡政府驻马鞍中村而得名。1956年建为马鞍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牛街人民公社称马鞍管理区,1961年称马鞍大队,1963年属牛街区称马鞍人民公社,1970年属牛街人民公社称马鞍大队,1984年属牛街区称马鞍彝族乡,1988年属牛街彝族乡称马鞍村公所,2000年属牛街彝族乡称马鞍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马鞍村……。 |
本村座落在形似“马鞍”的山上,故名。得名时间失考,民国此名沿用至今。民国末期属保山县七区甘罗镇第五保;1950年为七区马鞍行政村;1953年为罗明区马鞍乡;1958年属鱼平管理区;1960年为岩箐公社马鞍大队;1970年为杨柳公社马鞍大队;1984年为杨柳区马鞍乡;1988年属杨柳乡马鞍行政村;2000年改为杨柳乡马鞍村民委员会。马鞍村……。 |
村旁有山似马鞍。建政时,为望里乡浃尾、港边两个村。1956年合作化时,属望里乡第一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定名为望里管理区马鞍大队。1961年隶属望里公社。因重名,于1981年12月,改名为浃尾大队。1984年改称望里乡浃尾村民委员会。1986年3月复称马鞍村民委员会,属望里乡。1988年9月,改称望里镇马鞍村民委员会。2011年4月撤望里镇,并入钱库镇,为钱库镇马鞍村民委员会。2016年又归……。 |
山名形成于明清时期,因山体中间低落,呈“U”字形,酷似马鞍,新岙里村和担屿村两村环形围绕马鞍山,故名马鞍村。新岙里村:1951年称部渎乡第一村;1956年称新建第九社一连;1961年称部渎人民公社岙里大队;1981年因重名更名为新岙里大队;1983年称部渎乡新岙里村;2001年称大溪镇新岙里村;担屿村:1951年称部渎乡第六村;1956年部渎乡并入新建乡称新建第十二社;1961年称部渎人民公社担屿……。 |